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首页 | 高层吹风 | 浙江观察 | 理论前沿 | 决策解读 | 工作简讯 | 中心组学习 | 社科信息
    
[解读] 关于幸福指数

  近几年来,“幸福指数”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一个话题,这体现了人们对包括幸福指数在内的人文社会环境指标的关注。但是,应当看到,人们对于幸福指数还或多或少存在一些模糊认识,因而有必要加深对幸福指数的理解,科学地对待幸福指数。

  幸福指数就是一个衡量居民幸福程度的指标。“幸福指数”的概念起源于30多年前,最早是由不丹国王提出并付诸实践的。20多年来,在人均GDP仅为700多美元的南亚小国不丹,国民总体生活得较幸福。“不丹模式”引起了世界的关注。近年来,美国、英国、荷兰、日本等发达国家都开始了幸福指数的研究,并创设了不同模式的幸福指数。英国"新经济基金“组织”把“人们对生活的满意度指数乘以人均寿命,然后除以当地资源消耗指数”作为“幸福度”的计算公式,在去年对全球178个国家及地区做了一次幸福排名。太平洋岛国瓦努阿图荣登冠军,中国排名第31位。世界发达国家的幸福指数反而不靠前,非洲国家平均成绩最不理想,包揽了最后10名中的7位,津巴布韦倒数第一。那么,怎样来看待幸福指数呢?

  幸福指数测量的是人们的幸福感,它是反映民众主观生活质量的核心指标。如果说GDP、GNP是衡量国富、民富的标准,那么,幸福指数就可以成为一个衡量百姓幸福感的标准。幸福指数与GDP一样重要,一方面,它可以监控经济社会运行态势;另一方面,它可以了解民众的生活满意度。可以说,作为最重要的非经济因素,它是社会运行状况和民众生活状态的“晴雨表”,也是社会发展和民心向背的“风向标”。

  幸福指数可以作为GDP指标的必要补充,成为考察社会和谐发展程度的重要依据,但不宜成为政府绩效考核指标。GDP是体现国民经济增长状况和人民群众客观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没有物质财富的积累和民众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就谈不上民众的幸福感。因此,在一般情况下居民人均收入与幸福感之间呈现一种正向关系,即城市居民幸福感随着人均收入的增长而提高。但是,幸福指数体现的是民众一般的心理体验,它必然受到长期的和短期的、宏观的和微观的、主体自身的和外部环境的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在一定时期内,人们的幸福指数有时并不随人均可支配收入等客观指标的加速增长而明显增长,甚至可能出现暂时的下降。而且幸福指数反映的是人们的主观幸福感受,当前公布的幸福指数,多数比较模糊,没有考虑到不同收入层次的社会群体的情况,没有考虑纵向和横向的情况。因此,这就决定了它主要用于对特定的社会发展与社会良性运行状况进行衡量与评价,一般不宜用于评价政府组织的绩效,更不宜用于考察个人的政绩。在追踪幸福指数的变化时,不是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幸福指数增长了多少个百分点,追求幸福指数无限增长;也不是看它在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比较中位次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而主要是考察人民群众主观生活质量的状况和变化趋势,看发展是否偏离了终极目标,进而调整政策取向,促进社会发展和社会良性运转。

相关稿件  
·建设“平安浙江”:百姓心中的幸福指数
·让我们的幸福指数与城市GDP一起飞扬
·有钱不等于有爱 富裕家庭的孩子幸福指数反而低
·近五成杭州人感到幸福 幸福指数离我们还有多远
·浙江省市相继出台规划规章 增加百姓幸福指数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