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首页 | 高层吹风 | 浙江观察 | 理论前沿 | 决策解读 | 工作简讯 | 中心组学习 | 社科信息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专家报告

  根据中央领导同志的指示精神,由中央宣传部牵头组织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考察团,于2006年10月19日至11月4日访问巴西、阿根廷。考察团由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社会学、法学、史学、新闻学、文学、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基本观点研究等9个课题组的首席专家组成,先后同巴西文化部、外交部、应用经济研究所、巴西利亚大学和阿根廷拉美经济研究基金会、战略计划研究所、企业家大学、企业家协会、布宜诺斯艾利斯市议会议员、高等学校的专家学者以及其他各方面人士100多人进行了座谈。这次考察收获很大,特别是进一步加深了对新自由主义的认识。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对新自由主义在拉美的传播和推行有了进一步认识

  新自由主义是相对于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古典自由主义而言的。在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大危机之前,西方多数国家都奉行古典自由主义政策。大危机之后,凯恩斯的国家干预主义逐渐占据主导。70年代,西方国家又长期陷入“滞胀”经济危机,而凯恩斯主义对此提不出有效对策,这为新自由主义的兴起提供了契机。70年代末、80年代初,撒切尔夫人出任英国首相,里根出任美国总统,大力推行新自由主义的经济、政治政策,新自由主义由此上升为西方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和对内对外政策原则。

  新自由主义的经济主张是,“使经济尽可能最大程度地自由化”、“尽可能最快地私有化”,并且在财政和金融方面采取强硬措施保证自由化和私有化的实施。在政治和文化上,鼓吹实行政治和文化的“一体化”,即实行美欧式的多党制、民主制、政治多元化和文化的美欧化。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假手由他们控制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贸总协定(后改为世界贸易组织),向发展中国家大力推销新自由主义理论,试图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以新自由主义为理念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制度。

  拉美历来是美国推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输出经济社会制度以及价值观、生活方式的试验场。美国在拉美试验新自由主义的主要标志是推行“华盛顿共识”。所谓“华盛顿共识”,主要是指1990年在由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组织召开的,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美国财政部以及拉美国家代表参加的会议上所达成的十项“共识”。主要内容包括:实施贸易自由化、推动国有企业私有化、放松政府对经济的管制、削减政府的社会福利支出等。在政治和文化上,则诱导其他国家向美欧靠拢。美国大力鼓吹“华盛顿共识”是帮助发展中国家摆脱困境的“灵丹妙药”。在“华盛顿共识”的主导下,拉美国家迅速引入西方政治制度,推动国有企业私有化,实行金融体系和利率的自由化,放任外来投资的进入,降低公共开支特别是用作社会福利的公共开支,放弃政府对经济的管理和控制。“华盛顿共识”的提出和实施,加速了国际垄断资本对拉美国家的经济渗透和控制。据阿根廷学者讲,“目前阿根廷不仅工业、商业、服务业,而且银行、电力、石油、公交、水利、邮电、铁路这样一些重要部门,都实现了私有化。”在这一时期,拉美国家大量出售公共部门的大公司,西方跨国公司则成为最大的并购买家。拉美由此成为发展中国家私有化比例最高的地区之一,也是最依赖国际垄断资本的地区之一。

  新自由主义之所以能够在拉美盛行一时,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巴西学者分析说,“新自由主义的兴起实际上与上世纪70—90年代的政治、经济、社会条件有关。”拉美国家在深陷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债务危机而难以自拔的时候,面对新自由主义的“美好规划”和美国的巨大压力,已经没有能力决定自己的命运,只能听任新自由主义的摆布。阿根廷学者说,阿推行新自由主义与美国的压力特别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有很大关系,当时不“改革”就难以找到贷款,就难以应对经济停滞、失业增加等问题,就会面临国内更大的经济、政治压力。

  二、对新自由主义给拉美国家造成的严重危害有了进一步认识

  巴西、阿根廷在受新自由主义主导的时期,尽管某些阶段经济一时有所发展,但从根本上、总体上看,经济社会问题十分严重,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发展总体缓慢,失业率不断攀升。据阿根廷学者介绍,在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占主导的时期,拉美经济一直处于低迷状态,尽管个别时期、个别地区有一定的增长,但总体上远远低于危机前的水平。阿根廷上世纪90年代人均GDP曾一度达到8000美元,但受害于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影响,到2002年人均GDP已跌至2665美元。巴西东北部幅员最为辽阔的亚马逊州,目前文盲竟然占全州人口的一半。有的拉美学者把1998年到2003年的拉美经济称为“失去的六年”,此间拉美经济受新自由主义的影响,一直处于萧条状态。与经济萧条相伴随的是高失业率。拉美地区的失业率在最近20年持续上升,据统计,拉美地区2001、2002、2003年平均失业率分别达到了极高的92%、93%、107%,其中阿根廷2002年曾高达23%。阿根廷学者批评说:“新自由主义使阿根廷这个辽阔而富饶的国家变成了本地区最贫困的国家之一。”

  2两极分化严重,贫困人口急剧增加。实行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之后,拉美地区的贫富差距迅速拉大。1999年,10%最穷的阶层占社会总收入的比重为13%,而10%最富的阶层占社会总收入的比重为393%,后者是前者的近40倍。到2002年,更是上升到466倍。巴西学者说,巴西的基尼系数曾高达06,经过这几年的调整,现在仍然高达058。阿根廷学者说,在新自由主义主导的年代,拉美地区的贫困现象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扩大。1960年有11亿人口处于贫困状态,而1994年则达到2093亿,2004年高达222亿,约占拉美总人口的一半。据阿根廷学者介绍,阿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比率从1990年的212%上升到2000年的415%,2002年6月达到53%,其中绝对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244%。在拉美一些大城市的边缘地带,密密麻麻极其简陋的贫民区,成为这些城市的独特现象。巴西圣保罗市1740万人口中,有700万人居住在没有下水道、肮脏、混乱的贫民区。里约热内卢市600多万人口中,有100多万人居住在贫民区。这些贫民区脱离于社会管理之外而自成体系,贩毒、黑社会势力猖獗,连警察也不敢轻易进入。

  3治安状况恶化,社会动荡不安。财富的两极分化必然带来社会矛盾日趋尖锐和社会对立的加深。现在,拉美一些国家的治安状况恶化十分严重,偷盗、抢劫事件不断发生。前不久在里约热内卢市,我国一个经贸代表团乘坐的面包车,整车被持枪歹徒抢劫,所有财物被洗劫一空。我国驻圣保罗市总领事馆总领事,在乘车外出办事时也曾两次遭到持枪歹徒的抢劫。我们在同巴西市民交流时,有人说,“在我的印象里,时时刻刻都生活在危机之中。”在圣保罗市和里约热内卢市这两个巴西最大的城市,几乎人人都知道一条不成文的惯例,即“出门要带20美元保命钱”。当劫匪用枪对着你时,一定要让劫匪有所“收获”,否则他有可能气急败坏地开枪杀人。在巴西,枪枝泛滥严重,人人都可以轻而易举地获得枪枝弹药,因此实力强大的黑社会组织,其武器装备经常比警察的还要好。就在今年5月,圣保罗市、里约热内卢市的黑社会势力公开向警察挑战,甚至用火箭炮袭击警察局。即使这样,大多数公民仍然反对政府限制公民持枪,因为他们不相信警察能保障公民的安全,认为还是自己拿起武器保卫自己更现实。

  4资金外流严重,外债负担沉重。据介绍,20世纪90年代以来拉美地区资金净流出的规模逐年增加,到2004年已经高达639亿美元,2005年进一步增加到675亿美元。这些资金外流的主要原因是外国直接投资者用各种手段把在拉美获得的利润转移出去。这一现象说明,国际垄断集团从拉美所实行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中获得了实惠。但对于拉美国家来说,这些流出国境的资金导致了国内资本的紧缺,降低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加了通货膨胀的压力。垄断集团的无情剥削,更加重了拉美国家的外债负担。1982年到2000年间,拉美的外债持续增加,仅偿还的利息就高达14520亿美元,比全部外债的4倍还多。2004年,拉美的外债达到天文数字7230亿美元。巴西、阿根廷的许多学者都认为,债务成为发达国家勒索与控制拉美国家的工具,成为阻碍拉美经济社会发展的沉重枷锁。

  5政府对经济的调控力减弱,走出困境步履维艰。拉美国家在新自由主义“改革”过程中,因国家宏观调控不力而导致危机的例子很多。有些国家曾一度以“自由化”、“私有化”和“非调控化”进行得快速、彻底而闻名,受到西方舆论的赞誉,但这些国家后来发生的问题也最严重。阿根廷学者说,由于新自由主义要求政府退出经济领域,包括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行业也实行全面私有化,阿根廷上世纪90年代将电信、铁路、矿业、钢铁等绝大多数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出售,这使得政府在面对2001年爆发的严重经济危机时,因找不到可作抵押的国有资产而无法向国外金融机构贷款。巴西学者指出,放松和解除必要的政府管制、推行金融自由化和经济私有化,是新自由主义者为满足霸权主义资本家实现跨国利益的结果,而不是市场自身独立运行的“中性”结果,其最主要的“成效”就是跨国集团和地区寡头获得实惠。巴西学者愤慨地说,对这种由强国所主宰的、不利于弱国和发展中国家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模式,我们必须提出质疑。

  关于新自由主义给拉美国家所造成的巨大危害,拉美国家一直都在反思。反思的结果大体分为两种态度:一种认为,这些后果不是新自由主义本身造成的,而是推行不当造成的,目前的政策调整只需对新自由主义某些具体方面予以改进;另一种认为,新自由主义是拉美陷入困境的罪魁祸首,必须全面摒弃并纠正其消极影响。从目前的情况看,两种观点虽然都存在,但总的来说后一种观点越来越成为主要方面,新自由主义受到越来越多的批判。

  三、拉美国家对本国的发展前途处于困惑状态

  面对新自由主义的一系列冲击和危害,拉美国家的政界人士和专家学者近年来都在进行反思,寻求各种替代理论和政治解决方案。但从总体上看,目前他们还没有找到恰当的替代方式,因而拉美一些国家从根本上摆脱新自由主义阴影的纠缠,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1美国意识形态对拉美影响深远,拉美知识精英对新自由主义本质的认识还比较模糊。美国的意识形态渗透遍及拉美的各个角落,包括日常生活方式和习惯。各种有美国背景的基金会和非政府组织大量兜售美国文化,拉美知识界的精英也大多曾在美国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深受美国文化和学术思想的影响。这样的文化背景决定了这些知识精英习惯于站在美国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即便本国饱受危害也很难认清新自由主义的本质和危害。我们接触到的一些巴西、阿根廷知识分子,面对拉美推行“华盛顿共识”出现的大量经济社会问题,大都采取不正面回答的态度,对新自由主义造成的影响也不愿深谈。阿根廷一些经济学者甚至认为,阿改革失败是“没有全面贯彻‘华盛顿共识’的结果”。据了解,阿社会各阶层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分歧较大,政治家、中产阶级和下层群众对新自由主义、“华盛顿共识”基本持否定态度,但经济界、知识分子中却有50%以上的人对“华盛顿共识”仍然颇为认同,特别是受欧美教育的知识分子更是如此。他们公开讲,他们“坚持新自由主义不是从本国情况出发,而是追逐世界潮流”。可以说,美国的意识形态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主导着拉美知识界。

  2左翼力量赢得越来越多的支持,“脱美化”成为许多拉美政治家的本能政治反应。由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新自由主义的危害,因此很多人把希望寄托在左翼力量上,希望他们更能关注广大穷人的利益,建立公正的社会制度。近年来,除巴西、阿根廷外,乌拉圭、多米尼加、巴拿马、玻利维亚、尼加拉瓜等国的中左翼力量也获得了执政权。目前,拉美已经有大约四分之三的国家政权掌握在左翼或中左翼领导人手中。受此影响,不少拉美国家不再对美国“言听计从”,而是把“脱美化”作为抵制新自由主义侵蚀的重要政治选择。所谓“脱美化”,就是在发展策略、国家生存远景等问题上,不同意美国的安排,而是要打造自己的国际角色、国家建设策略。其中,最激进的是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他和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共同签署了替代新自由主义的“美洲玻利瓦尔替代计划”,并在国内大力建设“21世纪社会主义”,实施激进的“玻利瓦尔革命”。巴西、阿根廷等左翼政府也都在试图摆脱新自由主义的束缚,优先考虑解决本国大量存在的各种社会问题。除此之外,“世界社会论坛”、“圣保罗论坛”和“人民峰会”等左翼社会政治运动也十分活跃,经常组织大规模活动,提出激进的政治纲领和口号,矛头直指新自由主义政策。但从总体上看,这些活动仍是对以往政策火力十足的批判,对今后如何发展的建设性办法不多。而且从现实地缘政治的角度看,在今后较长时期内,美国仍是影响拉美地区的主要力量,与美国的关系仍是拉美各国放在首位考虑的问题。

  3社会各阶层对国家前途普遍感到茫然,至今找不到符合各自国情的发展道路。对拉美国家普遍存在的经济发展滞后、财富分配不公、社会治安恶化、整个社会“失谐”等一系列问题,社会各界尽管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还存在分歧,但对问题的存在和问题的严重性,看法却高度一致。无论政界、知识界,还是普通百姓,对此都痛心疾首,都渴望能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但是却始终拿不出来。社会各方面反思的结果,要么简单停留在对危害情况的总结和对产生原因的探讨上,要么感到束手无策、悲观失望,要么情绪化地渲泄、乱抛激进片面的办法,要么心存幻想、提出肤浅笼统的方案,要么不顾长远、制定仅有利于自己当前利益的短期政策,距离找到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模式还有很长的路。阿根廷学者指出,在阿根廷的现行体制下,国家很难有长远打算、制定一个较好的中长期规划,各政党执政后都只有短期政策,都想利用国家的资源为自己服务。巴西学者认为,巴西既缺少权威的中央政府,更缺少权威的领袖人物,没有人能够超越党派、小集团的利益来高瞻远瞩地设计国家未来的发展思路。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拉美各阶层普遍对政府执政能力感到失望,对国家发展前景信心不足,对未来发展方向和发展道路感到迷茫。

  4拉美各界高度评价中国发展,由衷赞叹中国发生的巨大变化。阿根廷学者说,阿根廷经济社会发展的初始条件,土地、水、矿产资源等都十分优越,但由于没有明确的发展思路和连续稳定的政策,20多年来起起落落,一直没有取得多大的进展。可中国却在这20多年间,沿着一条路走下来,取得了令人羡慕的巨大成就。巴西学者指出,中国用智慧创造了经济奇迹,仅用20多年时间就从一个经济落后国家变为国内生产总值位居世界第4的经济大国;但与中国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巴西国内生产总值同期排名却从世界第8位下滑到第14位。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市的议员说,他曾访问过中国,中国的发展确实令人感到震撼,真有一种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的感觉。不少拉美人说,他们上世纪70年代买日本的东西,80年代买韩国的产品,90年代以来买中国的商品。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的希望。日益强大的中国对拉美人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学习汉语已经成为年轻人的新时尚。许多拉美人士表示,希望有机会多接触一些从不同角度、用不同形式介绍中国、宣传中国的权威资料,更希望能亲眼到中国看一看,亲身感受中国的快速发展和巨大变化。

  四、拉美教训带给我们的深刻启示

  拉美国家的经历充分表明,新自由主义对发展中国家的危害是巨大的,教训是深刻的,必须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坚决抵制新自由主义的意识形态渗透。这些教训带给我们的启示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坚持反对新自由主义的立场不动摇。新自由主义虽然在理论上对研究市场经济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但当它被美国和其他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用作推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意识形态和制度模式时,就成了强国剥削弱国的工具。它给拉美地区带来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灾难,深刻反映了其危险本质。我们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一定要以拉美为戒,旗帜鲜明地反对和抵制新自由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对我国的渗透。

  第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拉美国家在选择新自由主义的时候,几乎没有出现大的反对声音,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拉美国家普遍缺乏强有力的适合本国国情的科学理论的建设和指导,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盲目推崇美国,亲美、崇美话语权占据主导地位,美国的声音几乎成了“上帝”的声音。实践证明,理论上不成熟,意识形态领域不设防,国家就难以自主自立,也难以实现健康发展。对比拉美,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强化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话语权,使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始终贯穿于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全过程。第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不动摇。新自由主义带来的灾难性后果使拉美国家清醒认识到,不顾国情简单地照抄照搬教条是十分有害的,必须积极探索符合自身条件的发展道路。巴西、阿根廷目前也开始强调“自主改革”、“自我探索”,无奈积重难返,至今还难以看到走出低谷的希望。我们在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形成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指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胜利前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地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并结合新的实践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指导我们在胜利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第四,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动摇。对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社会发展必须依靠强有力的政治领导。巴西和阿根廷两国虽然政党林立,但所奉行的政策大多是为了短期目的,为了赢得选票,缺乏长期有效、一以贯之的发展战略和治国纲领,领导力量变幻无常,政策导向摇摆不定,使两国在面对重大经济社会问题时缺少强大的领导能力和组织能力,加重了摆脱困境的难度。而我国由于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成功地经受住了前进道路上的一个又一个风险考验。有鉴于此,我们更加坚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始终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

相关稿件  
·也谈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与“当代化”
·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意义
·浙江省马克思主义学会成立大会成功召开
·浙江省社科院将成立马克思主义学会
·特稿:浙江发现最早向中国介绍马克思主义的著作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