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20岁,年长的51岁,最高学历本科,最低学历小学——这些学生,由一位24岁的班主任管理,在短短1个月时间里,接触美学理论,从事插花、包装等实践,试图留下自己的“大学轨迹”。
今天晚上,就将迎来“插花员初级职业技能培训”的最终考核,来雪珍在一丝紧张和兴奋之外,还有许多不舍。
参加这次由政府出资、社区组织、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实施的被征地农民技能培训,对于来自下沙街道上沙社区的来雪珍来说,不仅是为了系统掌握一门技术,提升审美情趣,更为体会“上大学的感觉”。
在“家门口”圆大学梦的下沙被征地农民,正在寻找生生不息的“精神栖息地”。
谋生计外,更为追求生活品质
6月13日晚上,杭州职业技术学院2号实验楼225室,前面几排位置早早就被“一抢而空”。
平时就有的“早到占座现象”,因为昨晚是最后一堂课而更加明显。下课后,十几个学生围到讲台边,有的提问,有的拿着作品让老师个别辅导——这样的“拖堂现象”,插花员班授课教师吴龙高已经习以为常。
阔别学堂几十年,51岁的来雪珍开始时多少有些不适应。上课能听懂吗,两个多小时坐得住吗,考试能通过吗……一连串的问题,曾在她心头盘旋。
面对这群生长在农村,年龄和文化程度差异大的被征地农民培训班学员,老师采取了一些独特的办法。
教材是固定的,浙江大学出版的《插花员(初级)职业技能培训教程》。但吴老师从不“照本宣科”。考虑到郊区学员的实际需要,他把原本属于中级的部分授课内容,提到了初级班里。
除了花店里常见的传自西方的“礼仪插花”,学员们接触到了更多“老祖宗”的插花手艺。植物枝条、树根,甚至蔬菜、水果,都可以跟花朵结合起来。有时,在老师的点拨下,简单的几枝花花草草,都能体现“一花一世界、一叶一乾坤”的意境。
这样一来,不仅每次课上,学员都能带着作品回家,课后,随意于房前屋后找些枝枝叶叶,就能就地取材,实践老师传授的“传统插花法”。
让来雪珍印象深刻的是,在讲解“插花的动势与平衡”时,吴老师为了解释为什么“花要插单数,不能插双数”,“一个瓶子里插一朵花,要斜着插,不宜垂直插”时,采用了生活中常见的事例。
“你们买菜时见过杆秤吧?如果秤杆刚刚平,你们心里是不是不太舒服?如果摊主客气点,加2根葱、几节毛豆,让秤杆翘起来,我们就会觉得满意。这就是因为,秤杆翘动时,同时满足了‘动态与平衡’这两个原则。”
第一堂课结束后,不少新面孔前来补报名。班主任陈玉萍统计了一下,54人的班级扩大了将近一半,增至78人!
从2004年12月启动被征地农民培训班开始,杭州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承办的课程内容,从单一的计算机操作员培训,扩大到物业管理员、物流员、电工、汽车维修工、绿化工等多项内容,累计已有近千人参加培训,考证合格率在90%左右。
除插花员培训外,将于今年暑期开办的美容班,也是由下沙被征地农民自主提出的培训科目。这引起了杭州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刘苏闽的关注——“看来,告别生计之忧的被征地农民,对于加强艺术修养、提升生活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免费培训,告别“应者寥寥”的尴尬
下沙地区撤村建居后,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农民,由农业户口转为非农业户口,有了一个新的身份:被征地农民。
祖祖辈辈跟土地打交道的农民,一旦离开了土地,生计如何维持?固有的生产方式发生了改变,他们在干些什么?可以干些什么?获得土地补偿金和保险、分红等生计保障后,他们在精神上是否感到空虚和苦闷?
这一系列考虑,让杭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将被征地农民培训视作政府应尽的职责。
然而,一个并不罕见的问题,还是不可避免地发生了:政府提供的免费培训,并没有出现“应者如云”的景象,相反,在经济相对较为宽裕的杭州郊区,旨在让被征地农民培养一技之长、从而解决生计问题的培训,比欠发达地区更加难以组织。
在下沙街道社保站负责被征地农民培训组织工作的王寒冰,总结了几个难点。首先是培训对象文化程度不高,平均年龄又偏大。根据街道去年的初步统计,在1万人左右的被征地农民中,文化程度在小学及以下的有6000多人,初中2600人,高中1000人,大专280人,本科及以上只有近100人。
其次是,与百姓多种多样的需求相比,培训项目显得不够丰富。一些设在杭州城里的培训项目,因为路途远、来回不便而缺乏响应;一些对技能要求较高的项目,也乏人问津。
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是,在欠发达地区组织的“家政人员培训班”都能应者云集,但是在下沙,“营业员培训班”却因人数太少而停办。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副处长徐建华分析说,下沙地区的被征地农民享有较好的劳动保障,不少社区集体组建的公司到了年底还给居民分红。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开展,大量被征地农民仅凭房租收入就能衣食无忧。这样一来,就难免会让他们削减“通过就业再就业培训来改变命运”的动力。
芦京昌相识的一位下沙被征地农民就非常典型。几年不见,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指导处处长芦京昌发现,这位原本精干强壮的朋友已经“大腹便便”。
细细询问之下,竟是“生活富裕”引来的副产品。骤然发生的命运转机,让原本每日劳作的他无所事事,除了打牌就是麻将,几乎每顿都在外面吃,“油气太重”。
让教育工作者担忧的是,“发展动力缺乏症”容易代代相传。已丧失劳动力的老年人安享晚年无可厚非,但中青年人的懈怠却为害甚烈,芦京昌就曾听到富起来的农民指着房产跟孩子讲:“这些早晚都是你的!”
在有识之士看来,将“发挥大学城的资源优势”与“提升被征地农民技能与素质”两个目标联系在一起,才能让免费培训告别“应者寥寥”的尴尬。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
近年来,杭州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通过社区工作者的配合,在被征地农民中间开展培训意向调查,在百姓呼声强烈的培训项目上筹集师资,制定招生计划和授课计划,再由社区来落实组织报名。
插花员班、美容班的受欢迎,原因就在于“民间呼声与教学资源的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