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80年代——家家都用深井水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杭嘉湖平原上乡镇工业异军突起,同时也造成了河道污染,令地面水无法饮用,曾一度为解决城乡居民的用水问题而进行的打井采水工程,迅速从乡镇扩大到行政村,建成了一大批村级深井水供水站。也就是从那时起,像张雪村这样的水乡人告别了水缸。
“我们家打深井水是1994年,水源有100多米深。”
而这时,清清的河水已成了水乡人遥远的记忆。“我小时河水可清了,暑假里,我和小伙伴每天下午两点就准时下河了,爸爸下班回来发现我还在河里泡着,常会拿根长长的竹竿赶我上岸,像赶小鸭子似的。”于永根说着说着自己先乐了。回忆往昔,桐乡水利局副局长朱盛祖感慨不已:“二十年前,随着迅速崛起的工业,河水被污染了。尤其是在一些皮革产地,到了夏天,河里飘来阵阵恶臭,别说饮用,想靠近都难。”
人们掘井取水是为了生存,然而为了自己的生存却忘了大自然的法则,得到的肯定是大自然的报复与警告。
桐乡市屠甸镇和平村村民张岳林,家建在村里一条河边,但是,以前让她蛮自豪的“河景房”成了她的一块心病:房子害怕下雨,不是怕漏,是怕淹。1999年6月30日晚上,暴雨中河水慢慢漫过岸,径直地奔进了张家屋里,家里的桌子和椅子都浮了起来。“十几年前我家建房时地基足足高出河面1米多呢,后来慢慢地就和河面一样高了。”张岳林说。
对于那年那场洪灾,和张岳林一样的桐乡人都有着挥之不去
2001年——喝上没水垢的自来水
保护地下水资源迫在眉睫。除了限采、禁采和回灌地下水等措施,封井无疑是从根本上解决超采地下水问题的途径之一。在这一点上,桐乡市走在了浙江省的前列,从2000年8月起,桐乡实施全面封井计划,只留用部分监测井、回灌井、战备井。
2001年,桐乡市在省内率先实施封闭深井和实现供水一体化工程,将地表自来水的供水管网延伸到每家每户,还与各乡镇签订了责任状——源自地表水的自来水通到哪里,深井就封到哪里。这其中,受益最大的当然还是当地老百姓。“我们村的深井是2003年封的,而在这之前,我们已经喝上了地表自来水。”河山镇五泾村村干部陈柏清泡了杯茶,一边品尝一边告诉记者,“地表自来水水质不错,不像深井水,会在热水瓶里积起水垢,所以更受村民欢迎。”
记者从桐乡市环境监测总站了解到,桐乡市自实施控制地下水开采实现供水一体化工程以来,市区地下水静水位已上升了5米。截至去年年底,整个嘉兴地区已封闭登记在册的深井323口,相当于每年消减地下水开采量2600万吨。一口口深井关上了历史的闸门,可干净方便的自来水仍在源源不断地流进水乡人家里。
然而要让所有水乡人喝上没水垢的地表自来水不是件容易的事,在整个长三角地区,即便是最早开始封井的苏锡常地区,至今形势仍很严峻。嘉兴市水利局的相关负责人解释说,地表水自来水厂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区,越是偏远的地方,铺设延伸水管及日常维护等成本就越高,这也使得今后的供水一体化工程将越来越艰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