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有一线希望,我就不会放弃他们。”温州市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主任俞康医生,最大的愿望是希望自己的病人能早日康复。但有许多贫困病人,往往因为没钱医治,面临死亡的威胁。
于是,在过去的两年零一个月时间里,俞康在工作之余,发了401封Emai。Email是发给美国MAX Foundation慈善基金会(以下简称MAX基金会),内容是为温州29名“慢粒白血病”患者申请免费用药。
而俞康所做的一切,并非院方给他的任务,病人则以为这只是医生的本职工作。
401封求援Email
“我们的工作比较忙,说实话,我平时连写情书谈恋爱的工夫也没有。”俞康说。
但就是在如此繁忙的工作之余,从2005年5月至今,俞康接连发Email给MAX基金会,为温州29名“慢粒白血病”患者申请免费用药。前前后后,共发了401封Email,平均每个月就要发16封。
“慢粒白血病”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简称。俞医生告诉记者,在2002年“格列卫”(目前治疗该病最有效的药物)进入中国之前,这种病除了骨髓移植手术,患者存活年限平均只有3年左右。3年后癌细胞就会发生“急变”,死亡基本上不可避免。而“格列卫”就像速效救心丸一样,只要不停药,病人长期生存的概率非常大。
“格列卫”是瑞士诺华公司生产的世界上第一个“靶向”治疗药物,该药的高科技性与垄断性决定了其身价的昂贵,因此,诺华公司每年划拨2亿美元的药物通过美国的MAX基金会向全世界发放,让那些身患癌症却无力支付高额药费的病人可以终身免费或优惠使用。
可以说,俞康发出的这401封Email,每一封信都关系着一个生命的存亡。
29名患者因他受惠
“医生,我是农民,看不起这病了,只能放弃了。”家住温州瓯海梧田街道的董建忠5年前查出身患白血病,去年,癌细胞发生急变,家里已经一贫如洗的董建忠打算放弃治疗。
“你的病还有医治的希望,怎么能放弃呢!”俞医生了解到董建忠的实际情况后,一边让他家里再想想办法,一边帮助他申请免费用药。
董建忠在俞医生的提醒下,办理了低保,而且在3个月内,就申请到了全免药费,比其他人的申请时间缩短了2个月左右。
“要不是俞医生,我早已经不在人世了。”面对记者的采访,董建忠激动不已。
据悉,像董建忠这样以免费或极优惠的方式使用该药的病人,在温州总共有29名。
他做的事是额外工作
俞康医生告诉记者,在浙南,他是MAX基金会唯一的注册医生,因此,温州以及附近地区的患者都要通过他来获得用药申请。所以这份额外的工作对他和病人来说,意义重大。
为了温州这29名患者的生命,俞医生不得不面对许多与他本职工作无关的琐碎事务:每个月要为病人开具专用的处方,寄往中华慈善总会;每个月要向MAX基金会提交英文写的用药申请函;每三个月要对病人作重新评估;负责回收病人用过的空药盒,寄往北京的中华慈善总会备案……
这些药物是从MAX基金会寄往中华慈善总会,再转寄到医院的,每次寄来29名患者三个月的药量,将近90盒,每盒价值23500元人民币,总价便是200多万元。为了保管这些昂贵药品,俞医生特地花800多元钱买了只保险柜。
两年来,俞医生都是一个人默默承担这些超越了本职工作范畴的事情,他帮助过的那些病人对此也毫不知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们都以为,这只是俞医生的本职工作。去年底,院方得知此事后表示,像这样为病人无私服务的事,是值得提倡的。
默默付出情义重
为了这些贫困患者,俞医生不怕增加工作量,给每位患者做好了记录,在规定的时间内,他将申请及时寄出,从没落下过一次。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俞医生在电脑前往往一坐就是到凌晨,填表、申请等等,他从没抱怨过。
俞医生只是默默地在做这些事情,甚至有时还要面对病人的误解和埋怨。
“白血病人的情绪往往不太好,因此,当他们来医院拿药又恰巧遇到断药,就会发无名火。”俞医生说这话的时候语气很淡,仿佛家常便饭。
“当你的好心被人误解,会不会心里不痛快?”记者问。俞康说:“我既然有能力帮助他们,就不可能袖手旁观,病人感激与否不是我所考虑的。”
当记者把俞医生这些鲜为人知的事情告知了被采访的患者时,电话那头无一例外出现了很长时间的停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