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美国一家轮胎进口商指责浙江某公司,说其一批产品可能出现质量问题。这件事情惊动了美国公路交通安全局,该局下令召回产品,召回费用涉及几千万美元。各地记者嗅觉灵敏纷纷前往打探。
这种时候,最能考验一个公司危机公关、紧急应变的能力。
这家公司反应还比较快,第二天就发布了郑重声明,并委托北京和美国的律师处理相关问题。这让记者感到,浙江的许多企业,在经历种种考验后,在危机公关方面正在不断摸索进步。
企业的危机来自方方面面。有行业危机、有突发事件,有企业家本人名誉受损带来的危机,当然也包括恶意的破坏,种种组成了对企业能力的考量。
有的企业因此衰落,有的企业平安过关,有的企业反而借势而起。我们这次采访了3家在行业内非常有名的浙江企业,看看他们如何在危机中成长。
苏泊尔遭遇“特富龙”每一秒都是生死抉择
股票跌破发行价
著名的“蝴蝶效应”认为:南美洲亚马逊河边的热带丛林里,一只蝴蝶偶然地扇动翅膀,两个星期以后可能会在美国得克萨斯掀起一场龙卷风。2004年,苏泊尔就被这只“蝴蝶”扇到了。
2004年7月,“特富龙”可能有毒的说法一下子从国外刮进了锅具市场,全国一片恐慌,生产“特富龙”的杜邦公司固然损失惨重,粘上“特富龙”三个字的中国几大炊具品牌,也一夜间陷入了危机。不粘锅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的苏泊尔,短短4天时间,不粘锅销量急剧下降,甚至遭遇撤柜、退货危机。
“当时企业一下子进入了紧急戒备状态,公司各级一天召开无数个会议,都在讨论应对问题,因为一不小心就有可能是一场灭顶之灾。”苏泊尔总裁助理胡滨回忆当时的情形时说。
事后一统计,苏泊尔全国不粘锅炊具产品销售量与上一年同期相比下滑77.33%,至少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人民币,苏泊尔的品牌因此也大打折扣,股票上市当天就跌破了发行价。
有多少退多少
“每一分每一秒都是生死抉择……”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胡滨深刻地体会到时间的宝贵。
2004年7月10日,从《参考消息》获知杜邦特富龙事件后,当天苏泊尔总裁苏显泽立即召集各部负责人开紧急会议,建立了危机管理小组。
接下来几天,大家分头行动,有的联系杜邦公司,希望取得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的安全认证;有的保证对外沟通顺畅,跟媒体随时联络;有的送样品到国家日用金属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测,确认产品符合标准;有的则一家一家跑超市做工作,送上检测报告,希望对方不要撤柜……
“超市的场面比较混乱,消费者排着队等退货。虽然我们知道产品根本没有质量问题,但是面对当时形势,只好决定有多少退多少。”当时担任新闻发布人的胡滨告诉记者。
2004年7月15日,公司发布了《苏泊尔致不粘锅用户函》,向消费者说明事实真相:美国环境保护署指控特富龙的生产过程中用的一种加工助剂C—8可能有毒,美国杜邦已经发表声明,特富龙不含C—8。
7月20日,苏泊尔相关负责人进京拜访国家质监总局和行业协会,与相关负责人沟通,解释事情原由,对方表示也愿意帮助消除不良影响。
半年后,富特龙事件才逐渐淡化,苏泊尔有惊无险。随着与法国SEB合作进展加速,苏泊尔国内第一口锅的位置也坐得越来越稳当。
经验
总裁助理胡滨是参与苏泊尔危机公关的主要人物之一,他认为首先要确定自己没问题并向消费者主动表态;其次要积极主动选择正面的主流媒体,保持沟通顺畅,不能躲避,不能隐瞒情况;另外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伙伴,解决事情发生的源头。特富龙事件后,作为日常消费品生产厂家的苏泊尔又遇上过几次危机,如无油烟锅效果问题等等,但因为有了经验,应对起来从容不少。而且企业也在一次次的考验中一步步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