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国际会展中心,杭州市向上海重点推介了杭州钱江新城、地铁建设、西湖博览会和三评西湖新十景等重大建设项目
沪杭两市签署合作交流备忘录,承诺在7方面加强合作
浙江在线7月10日上海讯 (特派记者 梁国瑞) “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10日上午,杭州市党政代表团一行在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及杭州市长蔡奇的带领下,乘坐动车组抵达上海,参加沪杭工作交流座谈会。
“以‘规划共绘、交通共联、市场共构、产业共兴、品牌共推、环境共建、社会共享’为重点,主动接轨、积极融入、错位竞争、共赢发展,更好地服务上海、服务全省、服务长三角。”王国平在座谈会上如是说。
沪杭频掀接轨高潮 同城效益逐渐显现
“我们乘坐动车组从杭州到上海只用了80分钟不到,从杭州市区东面到西面、上海市区东面到西面,差不多也要这么长时间。沪杭两地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了,同城效益已经日益显现。”王国平在座谈会上兴奋地对大家说。
据杭州市经合办(接轨办)有关领导介绍,近年来杭州接轨大上海取得了丰硕成果,呈现出诸多亮点:发展世博会经济全面启动,都市经济圈建设揭开序幕,人才一体化深入推进等等。
近两年,杭州与上海的合作项目达到近300个,合作金额超过50亿元。目前杭州正大力推进新一轮“十大工程”,涉及563个重大项目,总投资约5253亿元。今年3月地铁项目正式动工,一期工程68.79公里投资349.36亿元;“东网加密”工程将投资300亿元;西湖、西溪湿地、运河三大综合保护工程继续推进;钱江新城已投资300亿元;东站铁路枢纽又将投入100亿元;几大国家级开发区和城市土地开发都势头很好。
沪杭两市的合作交流日益密切、不断拓展。2003年8月,沪杭两市签订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沪杭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框架协议》;2006年4月,签订了《深化沪杭经济合作与交流框架协议》;在今天的工作交流座谈会上,两市又将签署《进一步深化沪杭合作交流备忘录》。
“杭州与上海地域相连、人缘相亲、经济相融、人文相近,两地的交流合作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王国平介绍说,上海的发展对杭州是有力的推动,杭州的发展则一定要依托上海这个龙头。接轨上海,就是接轨机遇、接轨发展、接轨国际化。
签署合作交流备忘录 两地合作更加密切
在今天的沪杭两市工作交流座谈会上,沪杭两市领导认为,深化两市合作,对促进长三角地区实现率先发展、科学发展有着积极意义。双方商定,继续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市场主导、政府推动、突出重点、有序推进”的原则,加快推进两市合作交流。
沪杭两市政府签署了《进一步深化沪杭合作交流备忘录》。这被称为沪杭两市在更高起点、更宽领域、更高层次上推进合作交流的又一重要成果。
在《备忘录》里,双方承诺在今后一段时间里,将在七个方面进一步加强合作:加强上海世博会筹备和举办的合作、加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合作、加强科技创新的合作、加强重点产业的合作、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合作、加强服务领域的合作、加强社会领域的合作。
点击查看《进一步深化沪杭合作交流备忘录》
杭州面临四个新重大战略机遇
目前,国家正在制定《关于进一步推进长三角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这标志着中央把长三角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与此同时,这也给杭州“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打造增长极”带来了四大新的重大战略机遇。
新机遇之一:提升长三角“地理中心”区位优势
杭州是长三角的“地理中心”。如果以杭州为中心划一个半径300公里的圆,基本可以把长三角15座城市囊括其中。温家宝总理在讲话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沪宁、沪杭、杭甬、沿长江、沿海、宁沪杭六大综合运输通道和上海、南京、杭州三大综合运输枢纽。六大综合运输通道,有三大通道以杭州为重要节点;三大综合运输枢纽,杭州是其中之一。这必将大大提升杭州作为长三角“地理中心”、交通枢纽的区位优势。
新机遇之二:打造长三角“经济副中心”
根据正在编制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杭州是长三角“一核六带”总体布局框架中3条发展带的联结点,将在沪宁(沪)杭沿线、沿(杭州)湾、宁湖杭3条发展带中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同时,杭州也是以上海为核心、以南京、杭州、苏州、无锡、宁波等副中心城市为支撑的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副中心城市之一。这为杭州打造长三角最具活力的增长极,变“地理中心”为“经济副中心”提供了重大战略机遇。
新机遇之三: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中央提出,在条件具备时可以把浦东新区改革试点的一些成熟经验在长三角地区加以推广。浙江省委、省政府也要求国家把杭州列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点。“这必将有力地推动杭州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建立更加充满活力和富有效率的体制机制。”
新机遇之四:全面“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
长三角将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加快形成整个区域一体化的大市场、大流通、大交通,促进区域内分工协作、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共同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共同打造世界级城市群、共同构筑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