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首页 | 高层吹风 | 浙江观察 | 理论前沿 | 决策解读 | 工作简讯 | 中心组学习 | 社科信息
    
我省农业干部提出环境建设方面的六大构想

  二、加强环境建设促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六大构想

  应对和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确保我国经济社会稳健地可持续发展,除了必须加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之外,还必须加强环境建设!根据我国的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笔者现就加强环境建设提出以下相互关联的六大构想:

  (一)“江”水北调1000亿立方米/年

  除了正在实施和已经规划的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和东线第一二期工程向华北平原年均调水201亿立方米之外,笔者认为,宜再从长江下游通过开挖输水运河和电力提扬向华北和西北年均调水1000亿立方米,其中经华北向西北沙漠地区年调水650亿立方米,向黄淮海平原年调水350亿立方米(其中抵补黄河上游向西北地区分输的水量200亿立方米/年)。调水大致设想是:

  1、取水口和取水量。在安徽铜陵附近从长江年均取水1000亿立方米。

  长江下游可以再北调1000亿立方米/年。由于近年来学术界对能不能从长江向北方调水争论颇多,笔者现就调水的可行性作一阐述。据水利部发布的《中国河流泥沙公报》披露,长江下游大通站1950—2000年的年均径流量达9051亿立方米;另据《上海水利志》记载,“据大通站1951—1990年资料,长江径流的年际变化较小,丰水年(1954年)的年径流量为13590亿立方米,枯水年(1978年)的年径流量为6760亿立方米。现已开始实施的南水北调东线第一二期工程规划从长江扬州段向苏、鲁、冀、津地区多年平均调水106亿立方米/年,南水北调中线第一期工程从丹江口水库向京、津多年平均调水95亿立方米/年,若再从长江铜陵段向华北和西北年均调水1000亿立方米,那么,三者总调水量达1201亿立方米/年,占长江下游大通站多年平均径流量的13.27%,相当于长江枯水年(1978年)径流量的17.77%,这两个调水比率均低于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对河流的水环境开发不能超过20%的限制值(另有钱正英、陈家琦、冯杰撰写的《人与河流和谐》一文中称,“国际上多认为河流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率是30%,极限开发利用率是40%”)。若对长江下游径流量的新增利用率增大到20%,长江流域外调1201亿立方米水量后,按大通站多年平均径流量计,本流域内还可增加耗用609.13亿立方米/年,按枯水年计长江流域内还可增加用水150.75亿立方米/年。

  给华北平原增调150亿立方米后可使黄淮海平原供水基本充足。据水利部南水北调规划设计管理局发布的《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内容简介》披露,“在采取节水、污水资源化、挖掘已有工程潜力等多种措施的前提下,经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黄淮海流域缺水量现状为145亿—210亿立方米,2010年为210—280亿立方米,2030年为320亿—395亿立方米”。南水北调东线第一二期工程和中线第一期工程已分别确定向黄淮海平原年调水106亿立方米和95亿立方米,若再从长江铜陵段提扬北调1000亿立方米中除了抵补黄河上游分流的200亿立方米之外再给华北平原增加供水150亿立方米,那么,黄淮海平原共可增加供水351亿立方米/年,可基本满足黄淮海地区2030年人口量达到高峰值时的需水。

  2、调水线路:在长江铜陵段从江道向桐城西北的大别山东北端开挖叉港,然后电力提扬100米高程;沿大别山北麓的六安、信阳、驻马店、郑州至北京西山脚下(丘陵、岗地与黄淮海平原接合部海拔80—40米区域)开挖一条自流式大运河,让“江”水从大别山东北端自流至北京昌平区的西山脚下(其中年均350亿立方米在郑州至京郊段通过开挖数条自西向东的小运河分输给华北平原);再用电力将年均650亿立方米水从西山脚下提扬到内蒙古集宁附近的黄旗海(海拔1276米),然后从黄旗海开挖自流河渠结合局部地段电力提扬,将水分输给浑善达克、毛乌素沙地和库布齐、乌兰布和、巴丹吉林、腾格里沙漠。(此调水线路借鉴西安交通大学霍有光教授在《西调渤海水改造北方沙漠与遏制北京沙尘暴》一文中的一些设想)。

  3、采取三项措施防避“江”水北调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长江铜陵以东段皆为平原,地势平坦,江流缓慢,江面宽达1100多米,江阴市以东江面更宽。“江”水从铜陵段年均北调1000亿立方米,虽可规定以长江丰水期北调为主,但也有可能对长江航运、自净等产生一些不良影响。为防避“江”水北调产生不良后果,可采取三项对策措施予以防避:其一,选择若干河段缩窄河道,将长江下游河道改造成可控制大小、水位和流速的藕节状,使原通行长江中下游的大江轮依然能上下航行;其二,加大对沿江城市的治污力度,严控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不达标直排;其三,在长江口北支修筑拦潮堤坝,减少咸潮进入量。笔者曾于去年12月撰写《南水北调新构想》一文,有一些网友对《南》文中提出的从三峡水库向华北年均调水400亿立方米持非议,认为对湖北会造成损害。笔者在本文中所提出的北调“江”水方案,若能采取缩窄部分江道等措施,应该说对沿江各省、市的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有益而无害。

  (二)“河”水分流200亿立方米/年

  1、将黄河上游径流量年均200亿立方米分输给西北干旱缺水地区。据黄河上游甘、宁交界处的下河沿水文站(青铜峡水库之上122公里处)1986年11月—1996年10月的测量报告,黄河流经该河段的年均径流量为254亿立方米;黄河上、中游分界点河口镇之下104公里处的头道拐水文站实测报告,黄河流经该河段1950年—1997年的年均径流量为233.1亿立方米。由于甘肃、宁夏、内蒙古和陕北近黄河区域皆为半干旱或干旱地区,黄河河道边就是广阔的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库布齐沙漠、毛乌素沙地,而且分布着大量的沙漠化土地,若选择合适的河段(如地势较高的黑山峡等处)拦河筑坝及开挖多条输水河渠,或安装大口径输水管道,就能让“河”水自流地输往那广阔而又干渴的土地。所以,从优化水资源配置的角度看,宜让黄河原溉泽下游华北平原的径流量通过从长江调水实现替补,而将地势较高处的黄河上游年均200亿立方米径流量,通过在甘肃、宁夏、内蒙古和陕北地区开挖多条自流式河渠或安装大口径管道而分输给西北地区,以改善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解决西北地区因缺水而导致的诸多发展滞后问题。

  2、对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水利设施进行改造。

  其一,在黄河中游地区增建水库、湖泊。晋陕峡谷两岸是广阔的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水土流失严重,有56条流域面积均超过100平方公里的支流汇入黄河干流,各支流汇入的多年年均径流量约51亿立方米。为避免“河”水分流后给黄土高原区的供水产生不良影响,须在黄土高原区继续推进以筑坝贮水拦沙植树为主的小流域治理,利用适当的峡谷增建水库,利用低洼地区增筑湖泊,在平缓的斜坡上开挖封闭式的河渠,运用挖土机、推土机等工程机械改造出如浙江绍兴地区那样的蛛网般密布的蓄水河段和星罗棋布般的水库、湖泊,以便让夏汛期的雨水全部蓄积于黄土高原之内。渭河、汾河流域也是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汾河、渭河多年平均年径流量分别为26.5亿立方米和95.5亿立方米,也可以通过大量地修建水库、构筑湖泊、开挖封闭式河渠的办法蓄积夏汛期的雨水,并避免泥沙流入黄河干流。三门峡至郑州桃花峪区间夏汛期多暴雨(7—9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50%),该区域三门峡市、洛阳市、郑州市多年平均年降水量分别为550—800毫米、546毫米和652.9毫米,洛河、沁河多年年均径流量分别为35.1亿立方米和18.2亿立方米,若能再增建一些水库、多挖一些可控流的河渠,那么,豫西北地区的需水也许可由该地区的降水实现自给。

  其二,改造黄河下游河道。一是对黄河下游地区实行渠系化改造。实施上述设想,黄河自景泰至潼关段经逐段输水分流和拦洪蓄水,干流径流量将大大减小,经过郑州桃花峪段的年径流量可能不足100亿立方米,而且其径流量大多产生于黄河中游段的夏汛时期。因此,可将黄河下游河道作大幅度的缩窄,结合“江”水北调给华北平原的350亿立方米(其中替补“河”水在西北分流200亿立方米),将黄河下游地区的供输水改造成为大运河贯串百千条小运河的网络状。二是整治黄河下游的河滩,并可规划将“地上河”改造成为河床入地的地面河。黄河下游自河南孟津至山东省垦利县入海口河道长878千米,下游河道分布着大片的滩地,总面积达3544平方公里,其中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有7个,50~100平方公里的有9个,30~50平方公里的有12个。黄河下游河道作渠系化改造后,原有的大部分河滩可改造成为耕地或建设用地。三是经常性疏浚黄河河道。为防避几十年一遇的黄河中游地区降水特多、洪水泛滥,对黄河河道上沉淀的大量泥沙,宜采用挖泥船、挖掘机等机械经常性地予以清迁。

相关稿件  
·全省农业生态环境建设情况
·衢州成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城市
·倾听农民心声 绍兴政协委员昨调研生态环境建设
·生态杭州初具雏形 环境建设永远处在“进行时”
·省人大常委会指出我省生态环境建设有四方面问题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