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首页 | 高层吹风 | 浙江观察 | 理论前沿 | 决策解读 | 工作简讯 | 中心组学习 | 社科信息
    
我省农业干部提出环境建设方面的六大构想

  (四)开发藏电3784亿度/年

  1、调水需要新增电力估算。从长江下游铜陵段向华北和西北年均调水1000亿立方米(其中向华北调水350亿立方米),最大的制约因素是需要新增大量的电力。用电力提水,依据黄委会小西线方案计算提水的参数——每亿立方米每10米扬程的平均装机量为0.062万千瓦、用电0.031亿度来计算,若将1000亿立方米水在安徽铜陵段提扬100米,再在北京西山脚下将650亿立方米水向黄旗海提扬1250米,从黄旗海将水分输给腾格里等六大沙漠沙地过程中平均再提扬100米,那么,共需新增装机6060.5万千瓦,新增发电量3030.25亿度。考虑到北调“江”水主要是在长江丰水年和丰水时节调水,而在长江下游径流量较小时要适当地减小提水量,所以,年均北调“江”水1000亿立方米所需电力还宜增加一个变动量20%,即估计新增装机及发电量要分别达到7272.6万千瓦、3636.3亿度。如果将“河”水分流给黄河中游已建水电站将造成的发电损失(三门峡60亿度、小浪底50亿度、万家寨27亿度、天桥11亿度)总量148亿度计算在内,那么,本文所述“江”水北调、“河”水分流大约共需新增装机7568.6万千瓦,新增年发电量3784.3亿度。

  2、水电还有较大的开发空间。这么多的新增电力能否通过开发水电予以解决?答案应该说是通过各方努力可以得到解决。据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原总经理陆佑楣去年在答中国电力新闻网记者蒋学林时(见《陆佑楣:水能资源应成为能源利用首选》称:“我国拥有丰富的水能资源。根据最新的普查资料,全国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6.94亿千瓦,年发电量可达6.08万亿千瓦时。截至2006年9月底,全国水电装机总规模达到1.23亿千瓦,约占经济可开发量的30%(至2006年底,全国水电装机达到1.2857亿千瓦)。这远远低于世界部分发达国家的开发水平,开发潜力十分巨大。”另据唐家友在《发展循环经济,加快西南水电开发》(长江水利网2005年11月刊发)一文中所描画的水电站可开发前景,结合川电开发的相关报道看,在青藏高原边缘地区(包括四川西南、云南西北地区,海拔在3000米以下区域)还能规划开发大量的水电:

  雅鲁藏布江可开发电能达6800万千瓦,年发电量超过3500亿度;怒江13个梯级,总装机容量2200万千瓦,年发电量约1000亿度;澜沧江15个梯级,总装机容量2560万千瓦,年发电量1190亿度;金沙江干流巴塘口至宜宾规划21个梯级,利用总落差3000米,除了在建的向家坝、溪洛渡和已经规划开发的乌东德、白鹤滩电站设计年发电量共1837亿度之外,还可规划开发17个电站、总装机容量3720万千瓦、年发电量1743亿度;雅砻江干流从呷衣寺至江口规划21个开发梯级,利用落差2600米,除了已建的二滩、在建的锦屏一二级和官地电站设计年发电量共694亿度之外,还可开发17个电站、总装机容量1480万千瓦、年发电量806亿度;大渡河干流双江口至铜街子段规划17个开发梯级,总利用落差1923米,除了已建的龚嘴、铜街子和在建的瀑布沟电站设计年发电量共211亿度之外,还可开发14个电站、总装机容量1722万千瓦、年发电量841亿度。

  六大江还可规划开发水电合计:总装机容量18482万千瓦、年发电量9080亿度。本文所述调水构想所需新增装机7568.6万千瓦、新增年发电量3784.3亿度只分别相当于目前青藏高原上雅鲁藏布江等六大江还可规划开发水电装机容量的41.0%、年发电量的41.7%。

  结论:只要下决心北调“江”水,下决心开发青藏高原上的水电,那么,“江”水北调、“河”水分流所需要的电力可以由开发水电予以解决。

  (五)迁移人口2125万人

  1、迁移人口的必要性分析。一个地区水资源、土地资源的可利用量,制约着其人口的承载量。多位研究者在网上发表的多篇文章中表明:导致我国西北地区沙漠化土地不断增多和青藏高原上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是这些地区人口过多,放牧过度,农垦过度,采伐森林过度。例如,近十年来,因挖发菜使内蒙古2.2亿亩草场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其中6000万亩沦为荒漠。百度百科网上刊发的《沙漠化》(作者姓名未能查到)一文中指出:“我国北方荒漠化地区人口总数已达4亿人,比建国初增加了160%。新疆160万平方公里土地,可供人类生存繁衍的绿洲仅有4.5%,目前农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200—400人,同东部沿海省份的人口密度已不相上下。20世纪初,塔克拉玛干沙漠周缘地区仅有150万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含沙漠、戈壁)2人;到80年代,人口增至513万,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8人,超过联合国制定的沙漠地区人口密度临界指标为7人的标准。青藏高原河谷合理的人口密度是每平方公里不超过20人,而今在该地区却达90人,大大超出土地承载力。过垦过牧,造成风沙肆虐。西南地区山高坡陡,土壤瘠薄,植被破坏后石漠化严重。石漠化使土地永久丧失生产力,因此比沙漠化问题更严重,也更难以治理。”今年6月18日发表在《中国国土资源报》上(由朱海燕撰写)的报道称:“甘肃土地超载850万人”,“由于人口增长造成过度放牧,土地荒漠化十分严重,据保守估计,过牧50%”。光明日报记者陈宗立等人撰写的《沙漠化治理需要新思路》一文中也指出,“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沙漠化产生的根源是人口对土地的压力过大造成的。因此沙漠化的治理应该从提高沙漠化土地的承载力,减缓和消除过重的人口压力的角度入手”。

  2、人口外迁地区:人口外迁地区主要是:青藏高原上三江源地区,青海湖周边地区,柴达木盆地,横断山区,水电站库区,甘肃祁连山林区草甸区,甘南及川西北草原区,“苦瘠甲天下”的西海固地区,宁夏、甘肃、内蒙古、新疆、陕北、晋西北干旱缺水地区。1964年全国第二次人口普查统计,青海、西藏两省区人口分别为214.6万人、125.1万人,2006年已分别达到591万人、274万人,44年间人口分别增长了175.4%和119.0%,人口量超过了其脆弱的生态环境的承载力。为保护青藏高原上的生态环境,青藏高原上的人口也许要外迁一半。西北干旱地区在建国后人口量也增加了1倍以上,在给西北大量调水的同时,也需要对其人多水缺地区大量地外迁人口。

  3、人口迁入地区及移民安置政策。

  (1)向浙闽粤三省的大中城市迁移1200万人,给浙闽粤三省核减农保指标300万亩,除了移民安置费让核减农保指标的城市负担外,中央财政再收缴农保地易地垦造费1200亿元。

  浙闽粤三省不仅二三产业较发达,而且水资源丰沛。浙江省年平均降水量1100—1900毫米,省内有钱塘江、瓯江、灵江、甬江、飞云江、鳌江等多条大河;福建省年均降水量1200-2200毫米,境内共有663条河流,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168.7亿立方米,人均3367立方米,是全国人均的1.5倍;广东年降水总量3194亿立方米,河川径流总量达1819亿立方米,还有邻省从西江和韩江等流入广东的客水量2330亿立方米。浙闽粤三省的众多河流目前都有大量的淡水流向大海,水资源可利用量大有潜力。

  可让浙闽粤三省安置移民1200万人,并收缴农保地易地垦造费1200亿元。其基本政策设想是:国家给浙闽粤三省核减农保地300万亩(即2000平方公里),可选择一二百个大中城市每一个给5—20平方公里,每平方公里安置6000人;收缴农保地易地垦造费6000万元/平方公里(4万元/亩),其用地占补平衡由国家通过“江”水北调在西北地区新增耕地900万亩;移民安置对象主要是西藏、青海、川西、滇西北和西北地区的农牧民及相应的文教卫人员。只要给用地指标,浙闽粤三省就能解决移民安置资金:若按每1平方公里(1500亩)规划,土地公共道路公共绿地公益设施占350亩、移民安置房用地占180亩、非移民购置的商住房用地150亩出让价170万元/亩、商业服务业用地100亩出让价150万元/亩、工业用地720亩出让价30万元/亩匡算,可收取建设用地出让金6.21亿元;这笔收入可作如下几项支出:1500亩农用地占建设用地的征地补偿费、失地农民养老保障费及相关税费按10万元/亩计支出1.5亿元,移民安置房每人30平方米1000元/平方米计支出1.8亿元,移民转岗培训费、搬家费、老年移民低保补贴等按人均1.5万元计支出0.9亿元,6000名移民中水电站水库移民按1000人每人征地拆迁及失地农民养老保障费2.5万元计支出0.25亿元,经济开发区中通路通电通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按5万元/亩计0.75亿元,增加移民后公共教育卫生事业扩大增加投入0.6833万元/人计0.41亿元,中央财政还可收缴0.6亿元/平方公里。若实施笔者根据浙江省内一些中等城市的发展需要和可接受力拟订的这一移民安置及调地政策,那么,既能充分利用和发挥浙闽粤三省的水资源充裕优势,又能极大地促使浙闽粤三省发展成为制造业大省、创税大省;既能有效地缓解西部地区的土地沙漠化和青藏高原上的冰川退缩,又能为青藏高原边缘地区的潜在水电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创设条件。

  青藏高原和西北地区宜迁移人口也许为少数民族,普通话不过关,这可通过先迁调中小学生后带动全家、先培训然后就业再搬家等办法逐步实现迁移。

  (2)在黄河下游沙滩地和“黄泛区”新建若干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吸纳“江”水北调运河工程移民200万人。

  濮阳、荷泽、商丘、开封一带,沙岗、荒丘、滩地、盐碱地等未利用地或低产地很多,“江”水北调、“河”水分流并在黄河下游实施渠系化输水后,既可将黄河下游的大片滩涂地和“黄泛区”的一些沙荒地、盐碱地改造成耕地或建设用地,也可以在这一地区增加人口。所以,这一地区可规划建设几个经济开发区和新兴工业城市。建设开发区及移民安置,基本政策可设定为:调水费用和征地拆迁补偿、移民安置资金由中央财政拨付(筹措办法见下一构想),建设用地出让金全给地方政府用于建设经济开发区;主要安置对象为北调“江”水开挖运河所涉及地区的自愿外迁人口,估计迁移安置人口200万人。

  (3)经调水改良环境在西北地区新增耕地林地中可安置725万人。给西北地区年均调水850亿立方米,按本文前述设想治理沙漠,可在腾格里等六大沙漠沙地中改造出乔木林1500万亩、灌木林和草地3000万亩、水浇耕地4200万亩,还能将沙漠化土地改成水浇耕地1000万亩,若按劳均管护林草地150亩、劳均承包农耕地20亩计,可安置劳动力290万人,可吸纳农业人口约580万人,再配上其他从事管理及服务业的人口25%,估计共可吸纳人口725万人。如果以后在改良环境后的腾格里等六大沙漠沙地上大规模地开发太阳能和风能发电,那么,可吸纳人口总量将超过1000万人。其移民安置政策可设定为:调水成本费、输水设施费、苗木栽培费、安置房建设及搬家费、通路通电通讯等公共基础设施和医院学校等公益设施建设费全由中央财政拨付(筹措办法见下一构想),耕地开垦及土壤改良初期投入也由中央财政给予补贴;按计划用水免费,超计划用水收费;主要安置对象为甘肃、宁夏、内蒙古中西部、新疆、陕北、晋西北干旱缺水地区的自愿迁移人口。

  (4)控制冰山雪线游。为减少人口活动频繁可能给青藏高原上冰川产生的促融影响,笔者认为,越来越火爆的进藏旅游和探险应通过控制旅游业做大、提高旅游景点的门票价和划定旅游禁区等办法予以限制。据近期一些媒体报道,青藏铁路通车以来进藏旅游人数已有150万人次,今年西藏预计接待游客总数将突破300万人次,2010年有望达到600万人次。另外,甘肃祁连山森林雪线游也在大规模地开发。走近冰川雪线的人越来越多,必然会使青藏高原上的冰川退缩越来越快!在气候转暖、冰山消融的形势下,开发青藏高原上的冰山雪线游,这简直是在为中华民族酝酿和制造深重的灾难!

相关稿件  
·全省农业生态环境建设情况
·衢州成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城市
·倾听农民心声 绍兴政协委员昨调研生态环境建设
·生态杭州初具雏形 环境建设永远处在“进行时”
·省人大常委会指出我省生态环境建设有四方面问题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