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贯彻党代会精神 > 学习贯彻省党代会精神 正文
   

对话万向集团鲁冠球:用中国成本卖出美国价格

2007年08月13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走进全球化的浙江企业”专题报道之五

   浙江在线08月13日讯 在迈向国际化的中国企业中,万向集团被视为最成功的范例之一。不久前,记者飞往美国亲身感受万向“走出去”开辟的新天地。在此前后两度采访万向集团董事局主席鲁冠球,请他阐释万向的“走出去”理念。

  最初万向产品“走出去”是被逼出来的

  记者:从产品走出国门开始,到现在针对国际一流汽车零部件企业的一系列收购行动,展示出了万向国际化的雄心。是什么促使万向走向国际化?

  鲁冠球:最初万向产品“走出去”是被逼出来的,并没有清晰的国际化战略,只是想为产品找到销路。上世纪八十年代,万向提出立足国内创业、面对国际创汇,但“走出去”以后,我们意识到这是发展壮大自己的重要途径。“走出去”转向自觉,认识到这是必然之路。那就是“在外国人的土地上,利用外国人的资源,当外国人的老板,赚外国人的钱”。

  万向“走出去”,每走一步,走多远,走得快还是慢,都取决于万向的实力,取决于当时的国内外形势。开始时,我们力量小,就只能慢慢走。先探路,交朋友,慢慢融入当地社会,逐步被各方认同。有了这个基础,有了好的国内外形势,现在我们就可以大步走向国际化。

  一个企业能有多大作为,优化配置资源是一个关键因素

  记者:那些被收购的国外汽车零部件企业,为什么到了万向手里,可以重新焕发活力,还为万向的“中国制造”找到了新的空间。让中国成本卖出美国价格,万向究竟是如何实现的?

  鲁冠球:关键在于万向能够整合国内外资源。一个企业能有多大作为,优化配置资源是一个关键因素。如果仅仅是增加出口订单,“中国制造”卖出去的只能是低价。但是把国外被收购企业的技术、市场优势,与中国制造的成本优势结合,就可以用中国成本卖出美国价格,价值大不相同。万向在中国的工厂,做出了价值更高的产品;而万向收购的美国工厂,则新增了成本优势。通过经营中国制造,利用国际资源,使各种技术、管理、市场为我所用,万向才创造出了更大的空间。

  整合优化资源是否成功,则在于能否实现共赢。谁拥有别人可以利用的资源,谁就可以利用别人的资源。现在很多国外企业主动来和我们的资源对接。收购国外企业以后,不能光想着马上赚钱,一开始就精减人员。正是让员工得益,使企业得到发展,万向才能获得当地支持,实现资源整合的目的。

  万向经营中国制造,还在于熟悉国际规则,具备了利用全球资源的四个条件。一是培养、吸引了一批有国际收购经验的人才;二是与国外的战略咨询机构和中介机构建立广泛深入的合作,借助他们的力量寻找市场机会;三是在国际国内形成了一定资源基础,能够使资源对接,消化资源并实现持续发展;四是逐步形成了良好的社会信誉,赢得了市场信任,即便出现失败个案,也不会影响大局。

  鸡只看到眼前,所以只能吃米;鹰飞得高,可以吃更多东西

  记者:万向的发展历程伴随着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您认为,“走出去”对万向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鲁冠球:表面上看起来,因为走出去,使万向产品的产出量大大增长。这只是有形的影响。更为重大的影响是无形的影响。走出去,开阔了眼界,改变了观念,人员素质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这种无形的影响,可以说是万向的最大收获。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到国外参观大公司,感受到的落差太深刻了。什么是国际一流水平,并不是精雕细刻做出一个外表看上去像国际水平的产品,而是从内到外,包括产品寿命、安全、符合各种试验数据在内的批量化生产。万向从抓最基本的质量开始,这么多年从来没有放松过,千方百计要上新水平。

  以前万向接出口订单,内部有的公司不愿接,一线操作工也不愿做。因为一流国际企业的订单质量要求高、出活慢、风险大。我让员工一批批出去看,他们回来以后,争着做高附加值的出口产品,企业发展更快了。调整产品结构,说到底,要有一批接受新观念的员工来共同实现。鸡只看到眼前,所以只能吃米;鹰飞得高,可以吃更多东西,甚至是吃鸡。

  可以说,没有走出去,或者走出去没有成功,万向都不会有今天的成功。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作者: 苏靖 编辑: 陈雪晔

 相关内容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