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浙江概况    
·浙江省简介
·杭州市简介
·绍兴市情
·台州市情
·地理历史
·文化艺术
·经济发展
·投资环境
·对外开放
·旅游风光
杭州湾跨海大桥
杭州湾跨海大桥
杭州美图
杭州美图
美丽的杭州
美丽的杭州
美丽的夜景
美丽的夜景
杭州美图
杭州美图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专题聚焦 > 2007连线浙江 > 绍兴站 正文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绍兴纺织工业振兴发展纲要

  (二)发展目标

  经过五年努力,到2010年我市纺织行业规模进一步做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自主创新能力得到较大提高,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技术和知名品牌;企业组织结构优化,产业进一步向优势企业、向块状经济集聚;低效率、高能耗、高污染的低水平初加工能力得到有效限制和淘汰,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取得实质性进展;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发展环境得到改善;在更高层次上形成以质量、创新和快速反应为主体的产业竞争优势,构筑起符合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求的产业发展模式。

  1、增长速度:产值年均增长速度为15%,到2010纺织工业产值达3000亿元,占全省的35%,全国的10%。

  2、自营出口:以年均20%速度递增,到2010纺织服装自营出口达145亿美元,占全省的30%,全国的8%。

  3、结构调整:整个产业链产品高、中、低档比重由2005年的20:50:30调整为2010年35:50:15。化学纤维差别化率到达到40%,比2005年提高15个百分点;衣着用、家纺(装饰)用、产业用纺织品的比重由2005年的65:28:7调整到2010年的50:35:15。

  4、科技进步:到2010年科研经费投入占其工业增加值比重达5%,技进步对产值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0%以上。

  5、品牌建设:市级以上名牌产品产值率2010年达到30%,有8-10只成为国际、国内较具影响力的知名品牌。

  6、产业集聚:到2010年,全市纺织企业完成销售超50亿元以上企业达到10家,其中100亿元以上企业2家;年销售超100亿元的块状7个,其中超200亿元3个。

  7、节能指标:2010年比2005年每万元产值电耗降低15%、消耗原煤下降20%。

  8、降耗指标:2010年单位产值纤维使用量比2005年下降20%;万元产值用水量比2005年下降20%。

  9、环保指标。2010年单位产值污水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22%。

  10、服务体系。初步建立技术、信息、市场、资金等服务平台并积极发挥作用,逐步构筑市、县(市、区)、块状集聚区域三级协会机构并进一步加强协会自律建设。

  四、纺织工业发展的重点

  围绕我市未来五年纺织业发展的目标,按照“强品牌、提质量、优结构”的发展思路,坚持科技创新和扩大对外开放,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在各个环节上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纺织原料。发展的重点方向是:重抓涤纶纤维,力拓特种纤维,发展多种纤维,优化纺丝结构。涤纶纤维绍兴已具备集聚、配套、市场和人才等四大优势,具有较强国际、国内竞争力,关键是加强现有产业整合和产品开发。而抓好这两个环节,重点要加强企业间的联合、兼并和重组力度,充分发挥企业间技术、资金、人才、管理、品牌等优势,优化资源配置、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和消除无序竞争,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市场占有率和提高产品的差异化率。特种纤维是今后新型纺织业发展的重要原料,涉及工业、农业、交通、医用、生活等方面,应用范围十分广泛,是新型纺织重点发展方向。要依托行业强势企业,积极跟踪国内外先进技术,加快开发和应用包括天然蛋白纤维、植物纤维、牛奶纤维、大豆纤维、木质纤维等各类新型绿色环保纤维,以及碳纤维(CF)、芳纶(AF)、芳砜纶(PSA)、聚苯硫醚(PPS)、超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UHMWPE)等产业用纤维的开发和应用。同时,鼓励企业不断提高氨纶、绵纶等纤维产品多功能、差别化开发,发展高档棉、麻、绢丝天然纤维,力争通过五年努力,我市的纺织原料达到品种多样、结构合理、档次较高的水平,建立起具有差异化竞争优势的产品结构。

  2、织造面料:重点调整面料结构,提升产品质量档次。要立足现在,面向未来,在新型面料的设计开发、面料结构的调整上下功夫,提高面料中棉、麻、毛、丝、绒等天然纤维比重,并与其他化学、特种纤维进行复合、交织,努力使面料品种向产业、家用装饰、时尚、功能面料等方向发展,全面提升面料品质和档次,提高中高档面料比重,力争五年内中高档纺织品比重在达到80%以上。要积极跟上国际潮流,积极开发高档绒类面料、弹性面料、保健型面料、高档经编面料及绣花面料等产品,加强差别化纤维、高性能纤维等新型原料在针织产品中的应用,发展针织外穿服装面料、高档针织内衣面料生产,提高产品质量档次,力争五年内时尚面料占面料总量的30%。要按照现代纺织的理念,加快发展土工合成材料、汽车内饰材料、医用卫生材料、新型篷盖材料、高技术功能性过滤材料高档合成革基布等产业面料,以及向系列化、配套化、功能化和艺术化方向发展的装饰面料,力争今后五年内,产业、装饰用纺织品所占比重达到50%。

  3、印染后整理:重点是提高印染产品质量、推行节能降耗技术、强化环境保护。要积极采用电脑花型设计、电子制版、电子调色及电子控制系统等技术,提高印染加工自动化、智能化水平;采用形态稳定整理、超级柔软整理、卫生整理、防护整理等特种功能性整理技术及生物酶处理、纳米材料应用、“绿色纺织品”加工等印染新工艺、新技术,进一步改造印染后整理生产线,着力解决目前面料的色差、色牢度低、手感差风格不对路等难题,提高化纤仿真面料、多种纤维混纺、复合、交织面料及天然纤维面料的印染后整理技术水平;运用市场机制,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利用国内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性,有选择地实施落后设备和工艺的调整与转移,特别是对档次低、污染大的企业要加大转移力度,腾出资源重点发展高中档产品,优化资源配置,增强区域整体竞争力,推动可持续发展。今后五年内,中高档面料比重达到60%。

  4、服装服饰:重点是强化品牌运作,做大规模优势。首先以品牌服装服饰为重点,重点培育现有品牌龙头企业,如太子龙、步森、恒柏、洁丽雅、巴贝等企业,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提高加工制作和技术装备水平,推进行业技术进步;积极吸纳国际化设计人才,提高产品设计能力;充分利用国际化营销手段,加强产品市场推广,加大、加快服装品牌建设,同时寻找国际市场突破口,提高自有品牌出口比重,提升品牌效应,力争五年内年形成3-5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知名品牌。其次要发挥现有块状产品优势,进一步发展领带、衬衫、袜业等优势特色产品,通过走专业化协作之路,加强区域经济的整体运作,提高区域品牌竞争。三要努力引进国内外的服装服饰及家纺产品生产企业到绍兴投资发展,实施区域分工错位竞争,培植服装制造业后发优势,力争经过五年的努力,服装服饰行业在纺织行业的比重有较大提高。

  5、纺织机械。瞄准国际先进水平,走光机电一体化之路,扩大生产规模,提高技术含量,形成新的特色优势。重点发展以剑杆织机为主的无梭织机、倍捻机、棉麻毛前处理设备、印染机械、绣花机械及配套零部件等特色纺机产品。依托现有纺机生产骨干企业,加快国外纺机生产技术的引进和吸收创新,积极推广应用纺机CAD/CAM技术和生产加工中心,进一步提高纺机设计和制造水平。到2007年,形成2-3个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先进水平的特色纺机产品,使纺织机械的运行质量和稳定性达到国际90年代中后期先进水平。

  五、政策措施

  1、加强投入引导,促进纺织结构优化。根据国家产业发展政策,结合绍兴实际,及时制订《绍兴市纺织工业发展导向目录》,明确纺织工业鼓励、限制、淘汰项目,引导企业防止产业盲目发展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同时,配套出台政策措施,对重点发展类纺织产业,要加大技改投入贴息力度,鼓励企业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对能耗高、污染大、效益低的纺织设备,要限定淘汰时间,并明确进度和力度,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2、加强科技投入,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一要通过示范试点等手段,充分发挥全市现有181家企业技术中心建设,进一步加大新产品的开发力度;二要鼓励企业与大专院校及科研单位建立产、学、研战略联盟,促进企业技术进步;三要积极创造条件,搭建技术服务平台,并加强整个产业链各环节一条龙产品整合开发,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四要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进一步加强节能降耗,提高资源能源的综合利用。五要引导企业提高运用、管理和保护知识产权的能力,研究制定对纺织品服装产品的登记备案制度,保护纺织品原产地自主知识产权品种的开发和注册,进一步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提高企业科技开发的积极性。

  3、加强龙头培育,加快产业集聚推进。一是现有大企业大集团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建立起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企业战略经营,鼓励实施资本经营和人才经营,促进企业进一步做强、做大。二要加强现有成长型优势企业的培育,进一步营造争优创先的发展氛围,力争经过五年的努力,成为我市大企业的重点中坚力量。三是积极创造条件,鼓励企业加强联合、兼并和重组,充分发挥企业间技术、资金、人才、管理、品牌等优势,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市场占有率;四是要加强块状经济集群推进,注重产业间的分工向产业内的分工拓展,制成品贸易向专业性加工和服务贸易扩展,大力鼓励技术、贸易龙头企业开展专业化协作,提升块状区域竞争实力。

  4、加强品牌运作,提升纺织形象建设。完善现有名牌发展政策,在注重加强名牌产品创建的同时,进一步向自主知识产权的主导产品、自主品牌创建和增强品牌运作倾斜,塑造和提升我市纺织品形象。一要鼓励现有名牌企业采用国际化的品牌营销手段,加大产品设计、营销运作力度,进一步提高产品知名度;二要重点扶持发展技术含量高,市场占有率高、品牌信誉好的名优产品,引导企业不断增强品牌意识,强化企业标准化和质量认证工作,积极开展国际认证,建立产品质保体系和环保体系,提高纺织业整体发展水平;三要鼓励企业到国外设立产品的营销窗口或生产基地,适应纺织产品国际化的消费需求,促进我市新型纺织产品及服装品牌的创新发展,形成整体区域性品牌,提升综合竞争力。

  5、加强人才培养,提高人力资源素质。一要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人才资源管理和开发体制,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形成有利于提高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率的机制,为科技人才的成长成才营造更好的环境;二要引进培养高素质和适用型的工程技术与设计开发人才、管理与营销人才、IT与资本运作人才,并通过分配理念更新,让人才要素参与分配,采用年薪、股权、期权等多种方式,鼓励技术、管理参股,形成有效的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人尽其才的激励机制。三要充分利用社会办学机构和企业内部培训,保证行业整体人力资源素质的提高。

  6、加强协会建设,充分发挥中介作用。各级要加强协会建设,成立行业协会,并加强组织领导。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在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作用,加强行业协会的服务与自律职能,规范企业行为,避免行业内的恶性竞争。支持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开展以质量检测、建立企业社会责任和保护知识产权为重点的行业自律工作。支持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积极开展民间外交,建立与各国同行间的合作伙伴关系及民间对话机制。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