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网络媒体来到临安采访
太湖源风光
太湖源风光
白沙村党委书记夏玉云接受采访
群山环抱,满目苍翠,一幢幢农家小院隐约于青山碧水之间,和着潺潺的溪水与虫鸟的鸣叫声,融会成太湖源镇一颗璀璨的明珠——白沙村。这是一个位于浙江省西北部的山区小村,是临安太湖水系南苕溪的源头第一村。9月17日,“连线浙江”采访团走进了这个杭州最美丽的村庄。可谁会想到二十年前该村“吃的是玉米糊、住的是竹叶棚”,如今,这个村人均年收入超过一万元,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森林旅游度假村。
白沙村面积9.4平方公里,有6个村民小组,150户农户共510人,专门从事农家乐特色旅游经营的农户达40余户,从业农民240余人,有75%的农村劳动力走上了第三产业。仅2007年,白沙村农家就接待游客10.6万多人次。农民人均收入也从1996年的3455元跃至2006年的9526元,增长175%,仅第三产业一项,就达5000余元,占人均收入的50%。回顾白沙村的发展经历,可谓走过了“卖碳、卖山货、卖生态”三部曲。
靠山吃山,是地处深山的白沙村人传统。一九八三年,白沙村的山林承包到户,穷怕了的村民纷纷拿起斧头,上山砍树,烧木炭、卖木材。全村有一万亩山林,年采伐量达到三百五十立方米。当年树倒了,山秃了,两次山洪冲毁了村民们十多年的收益。靠山吃山,却让白沙人吃到了苦头。
森林要保护,靠山吃山也要换种吃法。一九九三年,在临安市林业局高级工程师王安国的帮助下,村民们收起了斧头,把目光转向山上的非木材资源———竹笋、茶叶、山核桃,这些不起眼的山货成了“摇钱树”,村民通过积极培育茶叶、山核桃、笋干慢慢都富起来。“举个例子,我们以前的茶叶是卖2块一斤,现在,好的能卖到500元一斤!”村支书夏玉云自豪地说道。
随着太湖源生态资源的开发,白沙村的村民家家户户办起了家庭旅馆,发展农家乐,现在外来游客越来越多,每一家生意都很好。
从“卖碳、卖山货、卖生态”,白沙村人似乎找到了从相互矛盾到相互依托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之路。
靠山吃山,白沙村人吃出了自己的名堂。(记者张星)
太湖源简介
太湖源座落于杭州临安天目山南麓的太湖源镇,该镇因景点而获名,又因景点而扬名。太湖源为峡谷地形,十里长谷龙须峡是主景点。峡谷内绝壁夹峙,青山连绵,绿树成荫,山花烂漫,清溪长歌,悬瀑飞泻,原始自然是其主要特色。景区植被覆盖率为98%,植物种类丰富,野生景观植物遍布山野。
景区又是一个野生动物的天堂,生活着云豹、黑麂、猕猴等多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太湖源年平均气温21摄氏度,夏季清凉,是理想的避暑胜地。景区距临安市区20公里,距杭州65公里,离上海、南京、苏州等大城市景约三小时车程,区位优势明显,是一个旅游休闲的极佳去处。
太湖源头第一村
临安市太湖源镇白沙村因太湖源景区坐落于该村而被称为太湖源头第一村。白沙村位于杭州以西的天目山麓,距杭州70公里,全村面积9.5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97%以上。
白沙村是国际示范林网络合作伙伴、现已被命名为杭州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杭州市生态建设示范村、杭州市旅游特色村、临安市旅游特色村。该村的地形为峡谷十里,两侧峰峦起伏,郁郁葱葱,满目青翠。峡谷间溪流湍急,水清石见,瀑布飞悬。
农户住宅散落于一个个山坞里,一座座山峦上,远远望去,颇有“白云生处有人家”的意境。太湖源头第一村气候凉爽,暑昼最高气温也在30摄氏度以下,故有“空调没市场,棉被四季忙”的说法。白沙村土特产丰富,野山笋、野生茶、山核桃、高山蔬菜、草猪肉、山黄鸡等广受城里人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