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讯 经济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不进则退”的地区兴衰史。
当高成本时代来临,要素瓶颈收紧、先发优势减弱、产业软肋日显,一直率先发展、走在前列的浙江,正站在一个新的十字路口,面临着发展路径的新抉择。
今天的抉择,就是明天的命运。面对“‘标兵’渐远,‘追兵’逼近”的新一轮区域竞争态势,浙江人更多了一份紧迫感。
逆水行舟,智者胜!“要继续走在前列,必须转型升级。”在对我省各级领导的访谈中,我们发现,关于新的发展路径,他们回答得一致而坚定。
在新一轮区域经济发展的竞争中,“率先发展”的浙江要继续“走在前列”,必须从全国大局思考、谋划,加快“转型升级”
前有“标兵”——广东、山东、江苏……后有“追兵”——河南、河北……“标兵”渐远,“追兵”逼近。
这就是当前我省面临的区域经济发展形势。
形势逼人,不进则退。宁波市是我省十一市经济发展中的佼佼者之一。但对于“转型升级”,省委常委、宁波市委书记巴音朝鲁却有异常强烈的紧迫感。
巴音朝鲁认为,转型升级是未来发展的根本选择。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快速发展,低要素价格、高要素投入的旧的发展模式已经无法支持宁波经济的新发展,必须主动转到以技术创新、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为主要驱动力的发展方式上来。目前,宁波市整体创新水平还不高,企业创新能力还不强,特别是创新要素的集聚程度还不高,加快转型升级的任务十分艰巨。对宁波而言,现在正处于一个发展的临界点,只有完成转型升级,转变发展方式,才能克服长期积累的深层次问题和矛盾,才能继续走在前列,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快。
有着同样忧患意识的,还有嘉兴市委书记陈德荣。2007年是嘉兴发展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一年,嘉兴市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分别突破1500亿元和6000美元。
对此,陈德荣认为,虽然当前嘉兴经济社会发展已处在新的起点,但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难度和压力也在增大。面对新一轮区域发展的竞争考验,嘉兴只能向转型升级要空间、要资源,以创业创新求转型、促升级。
今年以来,凭借船舶工业等的崛起,舟山工业保持了高速增长态势,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不利地位初步得到改变。舟山市委书记梁黎明告诉记者,舟山的发展面临着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总量扩大与注重质量的双重矛盾,面临来自发达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双重挑战。因此,舟山经济发展不能再走先低层次增长、再调整转型的路子,必须从现代海洋经济这个高起点和新空间出发,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这是舟山跨越式发展的唯一出路。
同样,作为我省欠发达地区的丽水,对转型升级也有紧迫感。丽水市委书记陈荣高表示,丽水山区多、山区穷,如果走传统的发展道路,在区域经济竞赛中永远无法取得好名次。在新一轮区域经济发展中,丽水要达到省委、省政府的战略要求,建成浙江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生态屏障,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用转型升级的思路探索出一条欠发达地区后发而上的新路径。
要抓住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新机遇,实现与上海、江苏的同步发展,改变长三角北强南弱的局面,浙江必须转型升级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新动向,引起了全球经济界人士的关注:
8月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在这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件中,长三角的功能、定位发生重大战略性变化,长三角一体化正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对浙江而言,这又意味着什么?
是机遇也是挑战。省发改委主任厉志海认为,《指导意见》表明,国家对长三角的新定位,更加突出了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浙江作为长三角南翼,与上海、江苏既面临合作又面临竞争,要抓住长三角新一轮大发展的机遇,改变长三角两翼北强南弱的局面,与上海、江苏保持同步发展,只有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才能在新格局中找准自己的定位,发挥好浙江既有的机制、体制、民资优势,更好地接轨上海,充分利用上海的各种优势。
作为浙江接轨上海第一站,嘉兴的领导特别振奋。陈德荣表示,国家对长三角的重新定位,为嘉兴未来发展提供了更为宽广的舞台和空间,但也让嘉兴更加感受到转型升级的紧迫性。他认为,区域竞争力的关键在于高端要素的集聚。嘉兴要在新一轮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位居前列,必须按照转型升级的思路,对接轨上海的战略进行深化与提高,充分利用上海的科技、人才、信息和金融资源,特别要抓住上海举办世博会的机遇,推动嘉兴的新一轮发展。
迎接挑战才见机遇。去年,在原长三角16城市中,湖州GDP总量居第15位。湖州市委书记孙文友认为,长三角定位重新调整后,湖州将面临更加激烈的区域竞争,不发展是后退,慢发展也会后退。正视挑战,湖州必须将自身发展置于整个长三角的竞争格局中来审视,增强转型升级的紧迫感,只有这样,才能乘上长三角新一轮发展的“快车”。
在这次《指导意见》中,长三角区域由16城市扩容到上海、江苏和浙江两省一市,我省的温州、衢州、金华、丽水四市,从此纳入长三角地区规划。
这个变化让衢州市委书记孙建国既倍感兴奋又平添压力。在他看来,长三角扩容为衢州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一个更为有利的区域环境,但是,作为欠发达地区,衢州要名副其实坐进长三角这列“经济快车”,必须加快转型升级,使产业结构符合国家对长三角的新定位,这样才能与长三角新一轮产业发展和资源流动趋向产生共鸣,形成最大的发展推力。
杭州湾跨海大桥的正式通车,大大缩短了宁波与上海的地理距离。巴音朝鲁认为,要放大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带动作用,加快国际贸易平台建设,引进一批跨国公司的地区总部、研发总部、营销总部,形成一批以外资高科技项目为龙头的产业集群,培育一批高增值性的服务外包骨干企业,争取成为“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同时,全方位参与长三角港口群合作,加快建成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和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
补长“短板”,增强“长板”。在新一轮区域发展“竞赛”中,谁能成为转型升级的先行者,谁就将成为最后的优胜者
1994年,长期依靠木材加工、造纸和林业机械等传统产业的芬兰经济出现严重衰退。8年后,凭借信息产业的突破性进展,芬兰经济成功转型升级,人均GDP力压德国和日本。
芬兰奇迹会在浙江发生吗?
孙建国认为,谁能成为转型升级的先行者,谁能持之以恒地做下去,谁就将成为区域竞争最后的优胜者,实现芬兰式的发展。这几年衢州工业之所以能够高速增长,正是因为采取了高端化的产业发展战略,抓住了氟硅产业这个未来的黄金产业,变后发劣势为后发而上。
陈荣高也认为,丽水必须从山区经济欠发达、山区农民致富增收难这一现实出发,加快生态特色经济发展,才能显示区域优势。
对于转型升级的着力点,孙文友也有着自己的研判。他认为,未来区域之间的竞争,根本在于发展环境的竞争。湖州要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在优化环境、打造最宜人居和创业城市上狠下功夫。要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把湖州打造成为长三角服务环境最优的城市之一。
决定一个木桶容积大小的,不是“长板”,而是“短板”。坚持转型升级,不仅要认清自己的优势,更要认清自己的劣势。对浙江转型升级的“短板”,梁黎明有着深切的体会。
在她看来,高端人才储备少,是浙江与江苏等“标兵”省份的一个主要差距。而高端人才储备少,一个重要原因是浙江的高校太少,高校意味着高端人才和研发能力。因此,现在浙江下定决心转型升级,一定要把高等教育发展放在全省未来发展的战略高度去看待。
找差距、想办法,发挥和放大我们的各种优势,紧盯跑在我们前方的“标兵”,这样做,本身就意味着,我们与标兵会更近,我们能继续走在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