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勇的课题组对发展服务业的意义进行过深入研究。他说,服务业可以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自主创新的“助推器”、节能减排的“生力军”、区域竞争的“原动力”,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仅有利于进一步扩大我省的经济总量,而且有利于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和现代农业发展,这将使我省的产业结构逐步优化,促进“工业型经济”转向“服务型经济”,从而使反映经济发展的GDP变得更“健康”。
《决定》将“加快发展服务业”摆在“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构筑现代产业发展的新格局”的首要位置。黄勇说,这也意味着发展服务业已经成为我省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领导干部过去的“弦”主要绷在工业上,这次提出加快发展服务业,“弯子”是转得比较大的。《决定》明确,力争到2012年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7%。“这个目标任务是相当艰巨的,从中充分反映出省委、省政府加快发展服务业的信心和决心”。
转型升级必须依靠服务业大发展
为什么如此重视服务业?这与当前的经济形势有关。回顾我省改革开放30年的经济发展阶段,黄勇总结,上世纪80年代,浙江依靠体制改革先发优势,使生产力得到解放,促进了经济快速发展;到上世纪90年代,浙江凭借与国内消费结构层次相吻合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得到新一轮高速发展;进入新世纪以来,全国各地消费品工业快速发展,产能趋于过剩,浙江又抓住了中国加入世贸的机遇,依靠灵活机制和一定的产业基础,使过剩生产能力以外贸出口的方式释放到国际市场。可以说,浙江经济多年来的高速增长,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取得的。
去年以来,国内、国际形势较以往发生了较大变化。来自原材料、劳动力、资金、国际市场需求等方面的不利因素,尤其对像浙江、广东这些经济结构以加工业、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出口企业为主的区域造成较大冲击。从当前看,我省依赖的经济增长条件已经发生逆转;从长期看,资源要素、环境容量的制约已成定局,粗放增长难以为继。而要提升产业层次,提高产品附加值,就必须把过去重生产的运作模式,转变为重研发设计和销售服务的运作模式,也就是学者们所说的向“微笑曲线”两端发展。这个过程不会自动完成,必须依靠服务业的大发展。
黄勇认为,发展服务业一定要抓住重点,突出创新性较强的行业,突出对工业发展有较强支撑作用的行业,突出具有传统优势的行业,突出与民生密切相关的行业。我省根据实际确定了现代物流业、金融服务业、科技服务业、信息服务业、文化服务业、商务服务业、现代商贸业、旅游业、房地产业、社区服务业作为十大重点发展的服务行业。
对于我省各级政府来说,如何抓服务业还有一个熟悉、适应的过程。借鉴国内外经验,黄勇提出了一些思路。对于产业集聚发达的区域,可以考虑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会展、科技服务等服务业;在一些规模较大的区域中心城市,可以规划建设类似于杭州的黄龙商圈这样的微型CBD;还可以因地制宜引导设立总部经济、创意经济、外包服务等服务业集聚基地。即便是经济不够发达的区域,也可以发展一些基本服务功能,如商业网点、医疗服务,并根据自身优势发展跨区域的行业如生态旅游等。他同时认为,加快发展服务业必须坚持市场导向。一方面,要引导制造企业摆脱传统观念制约,转向“购买服务”;另一方面,也要积极扶持服务供给方,鼓励他们以较低的价格提供较高质量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