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龙井颜色绿,香味浓,大部分叶子的茶梗比较短。”读者一人两杯西湖龙井,茶叶由杭州市总商会西湖龙井茶商会会长戚国伟亲自拎来,现场开封,然后请读者闻香、冲泡、品尝。
读者郑大鸣挑了戚会长身边的位子落座,他喝了几十年龙井茶,总希望有个机会向“权威人物”面对面讨教,“今天总算达成了这个愿望,跟戚会长交谈,长了很多见识啊!”他乐呵呵地说。
同样一芽两叶,龙井43两片叶子生长的间距比较大些,因此需要留下比较长的茶叶梗。“如果采摘下来的茶叶梗不够长,在炒制的过程中,下部那片叶子容易脱落,就成了次品啦!”
读者邵根良还带来了亲手撰写的万字论文《西湖龙井的现状分析和对策思考》,70多岁的读者许耀国则有一本写得密密麻麻的笔记本,包括他几十年来的购茶帐目、品茶记录和茶叶品种研究心得等等内容。
嘉宾观点
老龙井VS新龙井20%还是80%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无性繁殖、机器采摘是农产品发展的国际趋势,西湖龙井也不能例外,整齐的新龙井茶蓬才能适应规模化的机器采摘,龙井43的高产也让百姓喝得起大众茶。就像塘栖琵琶老品种、江西南丰蜜橘,都因为产量稀少而遭放弃。当然龙井群体种应该受到保护,我认为这个比重是群体种20%~30%,而龙井43等优良早熟品种占70~80%。
读者郑大鸣:本人喝了几十年的茶,与茶农还结成了朋友。个人认为“群体种”胜于“龙井43”,前者味道香浓,后者淡一点。我曾经到种植群体种的山上去看炒茶叶,上山时候就闻到淡淡的茶香。商业社会,茶农也要讲效益,在老龙井的保护方面,希望政府部门能出台相应的扶持和鼓励政策。
陈凤仙:在整个西湖景区,新龙井已与老龙井分庭抗礼。根据西湖街道的初步估算,龙井43号等新品种已经占到1/3强。新龙井拥有更好的性价比,所以它的种植面积扩大了。两者共存,更有利生态的全面性,但是我们认为,西湖景区5000亩茶园面积中,应该把新龙井的份额保持在20%到30%之间,这个比重很重要。
包装标识清楚还消费者知情权
读者张文定:要解决关于龙井茶“换种”风波,说难也不难。那就是按市场规律办事,把主动权交给消费者,由消费者说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