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范围 
杭州晴到少云 38~28℃ 全省
  首页 | 原创 | 浙江即时报 | 资讯通 | 高层 | 人事 | 浙江纵横 | 媒体广场 | 图片 | 专题 | 浙江概况 | 平安浙江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宁波 正文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名人老宅申报文物建议被误读 打开余秋雨"故居门"

  浙江在线11月20日讯  一则短短数百字的消息引发层出不穷的网络转载,由网络迅速传播的话题又引发莫衷一是的言论。当一切都在被不断放大甚至误读的时候,似乎并没有人关心网络背后的真正事实是什么。

  关于“余秋雨故居”的一则消息,一段时间在网络上掀起了一场很大的风波。前几天,记者专程赶赴慈溪实地调查。

  “余秋雨故居”可能成为文物

  9月上旬,一则“慈溪为余秋雨老宅申报文保单位”的消息见诸于省外几家媒体。这些报道说:余秋雨在慈溪的老屋,也就是慈溪桥头镇“2层7间房的老宅”已经重新修葺,成为当地著名的景点,而当地文化站也正在努力,争取让这幢老宅成为慈溪市文物保护单位。

  这些报道迅速在网络上被转来转去。N次转过之后,“老宅”已变成了“故居”。一时间“余秋雨故居有可能成为文物”的言论快速传播开来,一时间,网上口水四溅,来自民间、媒体、网络的各路评论员纷纷发表评论,一些网站也为之建立专题网页,展开正反方大讨论,参与者甚众。更有远虑者俨然此事已成事实,提出万一余秋雨晚节不保,故居一事会很尴尬。

  此事,网友们戏称为余秋雨“故居门”事件。

  如今,网上的相关讨论仍在持续,到昨天为止,在百度上能搜索到的相关页面已有15余万条。然而与此同时,本报却陆续接到一些慈溪当地读者的电话,他们说,桥头镇根本就没有余秋雨故居这个景点,而余秋雨在慈溪的老屋破旧不堪,里面还住着人。

  余秋雨故居真的存在吗?慈溪为余秋雨老宅申报文保单位是事实吗?上周,记者来到慈溪桥头镇找答案。

  乡亲很惊诧:哪有什么故居?

  一个安静的小镇,行人稀少,记者在慈溪市桥头镇向路人询问是否知道“余秋雨故居”,他们却都表示不知。“著名景点却连本地人也不知道?”正犯着嘀咕,一个三轮车夫提供了模糊的信息:“余秋雨好像是小桥头村的人,他是作家吧?”

  顺着指引,记者来到了小桥头村。向村民们打听余秋雨,一位村妇热情地指路,“我们小时候都一起玩的”。

  七拐八拐,眼前出现一排7间2层楼的木构造老房子,房前土堆上长着杂草。就在此时,中间堂屋大门开了,走出一个中年男子。他叫余建立,和余秋雨是本家,目前仍住在这排老房子里。余建立把我们迎进堂屋,屋内堆放着一些杂物,破桌椅、石磨……“这间堂屋是公用的,一边是我的房子,那边是余秋雨的老屋,里头摆着些余秋雨小时生活的旧家具。”余建立说。

  余秋雨老屋的门关着,上面贴着一张蓝色的“参观须知”:“余秋雨教授老宅原貌已于2003年8月恢复……”余建立说,来参观的人并不多,所以平日里都锁着。

  谈起前段时间的网络风波,余建立这个农家汉马上说:“知道的,真不知道那些人在吵什么。哪里有什么故居啊,也没听说要申报文保单位。倒是有人来参观,我也接待过,但来的人不多。”余建立还告诉我们,几年前余秋雨回老家赎回早已卖给乡亲的老房子的时候,他还曾跟在旁边观看过。

  离开的时候,一只小黑狗摇摇摆摆跟了上来,一个小姑娘在屋前仔细地梳理着头发,旧檐老柱,在夕阳下默默无言。面对这样一个安静

  申报文保,只是我个人建议

  记者查阅网络上关于“余秋雨故居”的信息,看上去有根有据的消息来源都指向了同一个人——桥头镇文化站站长余孟友。

  于是,我们又赶到桥头镇文化站,直接找到了余孟友。

  “误会,误会”,听了我们的疑惑,余孟友苦笑着连连摇头。他说,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余秋雨随父母移居上海后,余家老宅已几度易主。余秋雨把老屋子买了回来,2001年,赠给了桥头镇政府。桥头镇政府出于挖掘地方文化资源的考虑,把老宅列为了参观点。近来余家老宅也接待了一些外地游客。“我没想到的是,因为一则工作总结,这个事居然引起了网上轩然大波。”余孟友说。

  今年8月,慈溪地区正在进行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余孟友在工作总结中对桥头镇文化工作提出了七项建议,其中一条建议就是把余秋雨老宅申报为文保单位。“这只是我的个人建议,到目前为止还没向上级申报呢。”余孟友说:“这只是我的一个工作内容,没想到这么几十个字引出这么多的麻烦”。

  浙江省文物局相关工作人员也证实,在文物普查的总结中,当地文物普查员有权提出合理化建议,这是一项正常工作。慈溪市文物管理委员会严主任说:“下属镇级单位申报文保,初审必定要先报送到我们这里,而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收到任何有关余秋雨故居的申报材料。”

  余孟友没想到一个简单的建议引来了轩然大波,更让他想不到的是,许多情节在网上越传越离谱,老宅最后被传成了故居,原本是1间半房的面积也被传成了一排7间房,并说已成为当地“著名景点”,这让他哭笑不得。

  余秋雨四字方针:不看不理

  然而网上的热炒是误读也好,是放大也好,却也给桥头镇带来了不少知名度。记者采访的时候,小桥头村村民们告诉记者,前段时间经常看到有外地人开着好车一拨拨地来村里参观。而余孟友的同事现在更是戏称他为“名人”。余孟友也表示:“炒作虽然很讨厌,但还是带来一些好的副作用,至少,现在大家都知道余秋雨原来是慈溪桥头镇人。”

  而余秋雨本人显然已经习惯了经常处在网络话题的风口浪尖,“故居门”一事被热炒以来,他从未发表过任何回应。余秋雨的经纪人金克林对应这些事有“四字方针”:“不看!不理!”他告诉记者,余秋雨确实早已把老屋送给桥头镇政府了,他基本上每年都会回家乡看看,参与一些当地的文化活动。余秋雨之所以把老宅送给家乡,主要是出于对家乡的感情,同时也由于那栋老房子多少也有点历史了,他很感谢家乡人对老屋的照看。

  浙江大学新闻与传播学系副教授邵志泽表示,网络媒体相对于传统媒体来说,上网的人主要表达的是自己的观点,而不在乎追究新闻的确切性,发言的欲望占主导地位。有人对此提出过“固定成见”理论,对于像余秋雨这样的名人及有关新闻,网上的评论更体现了网络媒体的这种特点。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我来说两句:(留言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网友评论 2 条,查看全部 昵称:  
网友 于2008-12-27 08:43:36 就 名人老宅申报文物建议被误读 打开余秋雨"故居门" 评论
余秋雨故居面临倒塌 莫谈征服正常进行

网友 于2008-11-20 07:32:40 就 名人老宅申报文物建议被误读 打开余秋雨"故居门" 评论
一些记者好拿余秋雨说事,不惜胡编乱造。

·余秋雨老宅已成当地文化景点 将申请文物保护单位
·余秋雨老宅表征什么文化
·余秋雨老宅成文保单位?两级主管部门愤怒驳斥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