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关键词   范围 
杭州晴到少云 38~28℃ 全省
  首页 | 原创 | 浙江即时报 | 资讯通 | 高层 | 人事 | 浙江纵横 | 媒体广场 | 图片 | 专题 | 浙江概况 | 平安浙江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雪龙号南极考察日记一·上船率先"削发明志"

  10月19日

  启航的前一天,又回到了曾经朝夕相处的雪龙船,又回到了曾经一起战斗的队友和船员身边,每个人都带着复杂的情绪,这种情绪不能光光用离别的伤感或者对未来半年生活的憧憬或者说不确定来形容,9月24日,随着雪龙船驶进长江,很多船员和部分科考队员从北极回到上海,还来不及与家人好好团聚一下就投入了这一次南极科考的准备工作中,来自青岛的厨师逄焕新回家休息不到半个月就被电话催着回到了雪龙船的工作岗位上,还有老轨赵勇和大副朱兵等很多船员,都是还没有好好料理好家里的事情就又一次踏上了工作岗位(注:大家可以看一下新华社记者崔静9月24日的博客,那里有关于船员为第三次北极的付出,读后让人感动),除了职责之外,船员和队员们还延续着中国极地科考的一种精神,那就是奉献,走过风雪的南极和北极,没有人会比船员和极地科考队员更能深刻体会这种精神的深刻内涵,而这之后的付出,或许只有每个人心里才会明白,这一夜,对于每一个即将出发远行的人来说,可能都是一个难熬的夜晚。

  10月20日

  不知道算不算是约定俗成还是历史上的巧合,三次南极建站都选择了20日这个日子作为启航的第一天,1984年11月20日,“向阳红10号”与海军后勤补给船“J121”从上海启航,中国首次南极科考拉开了序幕,西南极的乔治王岛上建立起了中国第一个南极科考站-长城站;1988年11月20日,第五次南极科考启程,“极地号”科考船在完成1986年环球航行后承担起了中国首次远征东南极的重任,而中国第二个南极科考站-位于东南极拉斯曼丘陵的中山站在那次科考中圆满建成。

  历史的镜头拉到了今天-2008年10月20日,位于上海长江边的中国极地出发码头锣鼓喧天,9月刚从北极回来的“雪龙号”已整装待发,虽然之前也很忙乱,因为对于一艘要远行近半年的科考船来说,一个月不到的准备时间实在太短,因为大量的物资和设备要装卸准备,一切都需要考虑周全,8569立方米、4911吨物资,这个就是雪龙船本次南极科考需要卸运的物资量,而这其中就包括了本次科考需要建成的中国第三个南极科考站-昆仑站的大量物资。不管怎么样,一切到了今天都已经尘埃落定,每个队员要做的就是在前来欢送的亲人和同事面前用微笑来冲淡一切。

  每年的南北极科考欢送和欢迎仪式上都能在人群中看到一些熟悉的身影,那是曾经朝夕相处一起对抗冰雪和风浪的战友们,极地中心的孙波就是一个,去年他作为第24次南极科考内陆队的队长,曾经带领着十六个弟兄在被称为“人类不可能接近之极”的Dome A 地区,也就是这次建昆仑站的冰盖上呆了五十天,这次出征的队员中就有不少是他当年的战友,所以在远远的人群中总能看到他不停地向船上的队员竖起大拇指,虽然他有时候用假装流泪来逗乐船上即将离别的队员,但是还是从他的眼神中看出一丝不舍,倒是边上敲腰鼓的大妈们有不少流下了离别伤感的眼泪,毕竟,又将是半年的分别。

  雪龙一声长笛,在大家的注目中徐徐离开码头,再见和谢谢的声音回响在极地出发码头欢送者和科考队员之间,直到大家相互淡出对方的视线,这个时候才发现,一些第一次出征南极的队员们眼睛都已经是红红的了。

  10月21-22日

  与历次南北极科考一样,雪龙船在驶离极地出发码头后,在长江口锚地做了半天的短暂调整之后开始向西北出发,目的地是韩国济州岛。在雪龙船,常规状态下配备有一架直九直升飞机,在北极,这架飞机主要是用于探测冰情以及运送科考队员到雪龙船无法到达的区域进行海冰和物理海洋的观测,而这次去南极,一架直升飞机是远远不能满足雪龙船卸运物资的需求的,所以就继续从韩国LG租用了Ka-32直升飞机,与轻巧的直九相比,Ka-32就显得结实了很多,一般情况下,吊载两吨的货物没有甚么问题,而且该飞机也将担负起昆仑站建站货物和人员的运输任务,在海拔4000多米的冰盖上,有了这架飞机的助阵,建站的安全性就有了更大的保障。

  本次去韩国济州岛就是去接Ka-32,到达济州岛的时候是22日凌晨,天空下着小雨,岛上远处高耸的韩国南部第一高山在雨雾的环绕中充满着神秘,而近处海岸边拍打海岸的浪花与悬崖上流下的瀑布构成了另一种独特的风景,去年24次南极科考的时候曾经有幸到岛上进行了一天的观光旅游,虽然由于时间的原因行程匆忙,没有游览与朝鲜金刚山齐名的那座韩国南部第一高山,但是还是被岛上独特的海岸风蚀海蚀地貌所征服,置身于那一片鬼斧神工的海岸边,仿佛能听到远古海浪拍打的声音,让人浮想联翩。

  10月23-24日

  雪龙船在接上韩国直升飞机之后就马不停蹄开始了向澳大利亚开进,根据船长的介绍,雪龙船的将花10天多的时间沿着以下航线行驶:黄海-东海-沿126度东经线南下—出日本“八重山群岛”——北太平洋——菲律宾群岛东部——进入“苏拉威西海”——过“望加锡海峡”——爪哇海——出“龙目海峡”——南印度洋——澳大利亚西海岸,预计在11月4日左右到达澳大利亚的弗里曼特尔港。

  船开出不久,就遇到了一个小气旋,万吨的船体在涌浪的作用下开始左右摇晃,虽然摇摆幅度并不大,但是部分初次出海的队员就开始有点晕船反应了,吃不下饭、呕吐、没有力气、在床上一睡就是一天,考察队对晕船的队员们很关心,要求大家对晕船的队员给于精神上的鼓励,在这样的情况下,吃饭已经成为了晕船队员的一项任务,在雪龙船上有一句经典的话:吃下去吐出来不要紧,吐出来后继续吃。那是过西风带遇到大风浪时船员们保证基本体力的真实写照,而如今这句话也用来鼓励第一次出海的队员了,就这样,雪龙船在风浪中继续前行。

  与此同时,本次南极科考的大洋走航调查已经全面展开,大洋走航调查是本次南极科学考察的一个组成部分,就是在船只航行路线上隔一定的纬度采集一次样品,对海水以及大气进行化学生物以及物理海洋各项参数的分析测定,来自中科院海洋所、中国海洋大学,海洋一所、海洋二所、海洋三所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十多名队员分工合作,虽然这次出来的队员们大多都是80后的小伙子,但是很多都有着丰富的出海经验,读研究生期间或者工作期间跟着老队员在中国近海出海多次,见了不少大风大浪,有的队员就参加过去年的南极科学考察,所以野外工作方面有着不少的经验,在考察队老队员的带领下,架设仪器、采集海水、过滤分析,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运转着,船走到哪里,哪里就有他们采样分析的身影。

  10月25日

  雪龙船上剃光头有着光荣的历史,去年24次南极科考期间,内陆队的17名队员就在上船之后剃了清一色的光头,后来17名内陆队员再次登顶Dome A成功,而他们剃光头的事情也一时成为佳话,因为在南极特殊的环境下,头发的清洗的修理有时候会成为一件烦人的事情,所以有的队员往往会走两个极端:要么长发飘飘,要么干脆就理个光头。

  而这一次率先理光头的是雪龙船轮机部的全体船员,一夜之间,清一色都成了“和尚”,古人经常削发以明志,而轮机部这次集体剃光头也是有他们的原因的:这次南极科考任务繁重,雪龙船不仅要卸运南极科考史上最多的一次物资外,还要四过魔鬼西风带,因此作为雪龙船航行的心脏,轮机部的责任十分重大,轮机部这次全部理光头也是为了表明他们保证25次南极考察的顺利完成,全力以赴保证全船机器设备的正常运行,为25次南极考察出一份力的决心。在这里还值得一提的是轮机部的老轨赵勇,作为雪龙船的标志性人物,他的一头艺术家气息的长发一直是雪龙船上船员中的一道独特风景,而这次作为部门的主管,他也依然剃掉了伴随他多年的长发,由此可见大家的决心。

  至于我,虽然不是轮机部的一员,但是去年24次队没有能剃一个关头成为了那个航次的一个遗憾,这次南极科考看到这么多船员都剃了,也就跟风了一把,大管轮黄嵘亲自为我剃头,一会儿功夫,我就成为了“光头党”的一员,这几天船快到赤道了,天气炎热,理个光头正好能够凉快一些,还省了不少洗发水,同时也完成了我这个航次的一个愿望,真是一举三得,呵呵。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我来说两句:(留言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昵称:  
·"雪龙号"南极科考日记一:雪地遇险步履维艰
·3位杭州科学家搭乘“雪龙号”赴南极科考
·“雪龙号”今天出征南极
·"雪龙号"启程赴南极科考 重点建设内陆"昆仑站"(图)
·“雪龙号”完成北极科考昨回国 刷新多项纪录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