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2月24日讯
她不是职业介绍所的员工,却在不到8年的时间里,在社区圆了1000多人的就业梦;她不是厂长经理,没有人事权力,却一点一点“抲”亲戚朋友资源,为社区下岗职工的寻找饭碗。2008年,是杭州拱墅区小河街道娑婆桥社区社工章雁芬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她为社区200多失业下岗居民找到了工作。
章雁芬做过公司的财务人员和部门经理,2000年底,原单位转制后她下岗失业,平时忙碌的她,在家里度日如年。2001年初,小河街道娑婆桥社区成立,她应聘为社区最早的一批社工,专门处理社区劳动保障方面的工作。章雁芬尝过下岗失业的滋味,这8年中,章雁芬动用所有能用上的关系,为1000多人次的社区下岗失业人员安排了工作。有人开玩笑说,章雁芬是社区里最牛的“猎头公司经理”,一有岗位,她就会牢牢记在心里。
前几年,杭州市要求社区“消灭零就业家庭”,也就是一户居民家中,必须有一个人在工作,可社区既没有大的企业单位,也没有招聘用人的权利,即使有关部门偶尔也组织招聘会,但真正要解决社区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问题,还是要颇费些气力。
正兴堂弄9幢的陆有才一家,是双失业人员家庭, 49岁的陆有才几年前下岗,妻子朱文香43岁,原属外地农村户口,15岁的儿子在读初二,经济条件非常困难。2006年,章雁芬,介绍陆有才到小河卫生院做门卫,但当时只是临时工,养老保险只能由自己全额负担。出于家庭经济原因,陆有才希望能找到一份可由单位交纳养老保险的工作。后来,章雁芬多方寻找,终于在今年初,在康新房地产公司找到了小区车库管理的岗位,上个月,陆有才和那家单位顺利地签下了劳动合同。实际上,在这之前,章雁芬已经为陆有才的妻子朱文香也介绍了公益性岗位工作。一家人的生活,因为章雁芬的努力发生了改变。
章雁芬说,帮助就业有困难的居民渡过难关,这是社区工作者应尽的义务。但真要把助人上岗这件事做成,往往要从两方面入手,求人找岗位是一方面,帮助下岗人员走出心理阴影,突破心里的门槛也是至关重要的。
“做劳动保障工作,不仅要想方设法给居民寻找工作。有时,还要挨家挨户进行走访,了解他们的家庭状况和技能特长,做通他们的思想工作,让他们放下思想包袱。这份帮人找工作的社区工作,要做得到位啊。”谈起这些年的帮人找工作,章雁芬感慨万千。
今年50多岁的社区居民沈有根,原先是一名保险代理人,年薪十多万元。3年前,他下了岗。章雁芬上门给他做思想工作:“像你这样的‘4050’人员,再就业的时候可不能挑挑拣拣了,先找份工作安顿下来才是真理。”开始,老沈放不下面子,对章雁芬介绍的工作没有接受。直到失业在家一年多后,在章雁芬的多次沟通下,老沈终于想通了,主动找到章雁芬要求上岗。现在,已经当了一年多保安的老沈,小日子过得比以前好了。
章雁芬说,“还有一位社区下岗职工,原先是办公室主任,我给他做了好久的思想工作,他才愿意去做城管。现在,也是做得很出色。所以说,只要放下思想包袱,每个人都可以过上好日子的。”这些成功的个案,让张雁芬很有成就感。
“只要为别人介绍工作成功,我会有很大的满足感。”现在,通过章雁芬帮助,娑婆桥社区没有一户“零就业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