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敏 本报记者 王颖 摄
浙江在线12月25日讯
今年5月,总计1020名四川地震伤员来到浙江治疗。本报记者作为志愿者,陪护来杭伤员一月余,贴身感受他们的伤痛和愁苦。前几天,记者赶赴四川,探望回川后的蒋敏和牟登琴。
蒋敏:过了年,学点技术再找工作
不是和蒋敏约好在一个加气站等,我们肯定找不到这幢曲里曲拐的农居房。
楼道里极其昏暗,堆满了杂七杂八的东西,几个桶里浸着一串串的土豆片、蘑菇片,蒋敏悄悄说,这家是卖串串香的。楼道的尽头,是蒋敏眼下在成都的落脚点。这间简陋的房间是她的中学同窗好友租的,一进门就是一张大床,晚上蒋敏就和同学挤挤。“天冷,暖和。”蒋敏笑笑说。能免费找到这样一个地方,她已经很满足了。
6月30日蒋敏带着儿子从杭州回到彭州,在帐篷里住了一个多月,后来,政府分了一间板房给蒋敏母子,还发了一台彩电、一张床和一张吃饭的小方桌。
蒋敏的丈夫生前在宝山集团,是彭州有名的村办企业,也在山上。许多人被埋在了集团的大楼里。9月22日,集团终于通知蒋敏可以到里面找人了。那天,蒋敏瞒着公公,一个人进了山里,整整挖了一天。还是失望。
没了丈夫,儿子就是蒋敏全部的希望。返川后,蒋敏带着他继续上成都治病,连续做了三个月的针灸。针灸的效果不错,豪豪走路稳多了,嘴巴歪得不再那么厉害,口齿都比以前清楚多了。
不过,集团允诺,只要集团不倒,豪豪16周岁之前,每月可以拿到271元的抚恤金。这点钱,在农村对付着也许够了。但蒋敏希望,豪豪将来可以接受更好的教育。蒋敏决定,把儿子送回老家威远观音滩竹塘村,让父母照料儿子,自己到成都打工。“再过两年,我多赚一点钱,安顿好了,就把豪豪接到成都来上学,我在他幼儿园附近找份工作,下班了就接他回家。”
现在因为缺少技术,蒋敏只能打点零工,挣不到多少钱。养好病,过了年,她打算去学电脑。好歹要找份象样的工作。“上有老,下有小。这个家,还等着我去撑起来。”
牟登琴:想学英语,干不了广告干别的
在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见到牟登琴的时候,她正在医院地震伤员康复中心做康复训练。身子依然娇小,但比以前精神多了,腿上、身上也长出了肌肉,不再是以前的瘦骨头。但她左脚脚踝以下没力气,走多了会累。但能独立行走,对她来说是莫大的欣慰了。
因为能走了,她每星期五傍晚都回家与女儿团聚,星期一再回医院做康复训练。所谓的家,是一间位于城外18平方米的板房。后来,身体渐渐好起来,她不再让丈夫来接她了,自己坐中巴车回家。她的伤远远还没好,最让她担心的是无法大小便。因为脊椎受伤,神经传输受阻,大小便很不灵敏。10月份,她曾经还专门去北京积水潭医院求医,医生告诉她,这个病的康复期一般要3-5年,主要靠康复训练。
地震前,夫妻俩在城里开的广告店铺生意很不错,生活正在慢慢好起来。丈夫文化程度不高,广告牌的设计、制作都靠牟登琴,很多客户也都是她在打理,丈夫负责安装。
“现在偶尔有一些老客户打电话来要做广告牌,已经做了三四个广告牌了。可是很多东西都在她电脑里。”牟登琴还问记者,自学英语怎么学。她说,万一以后广告店铺开不起来,掌握英语总能找一个相对好一点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