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专题聚焦 > 聚焦2009年“两会” > 热点提案议案 正文
黄小杭:坚持完善"两头在外" 大力开拓省内外市场

  【关键词】应对金融危机

  【提案者】省政协常委、民建浙江省委会专职副主委兼秘书长黄小杭

  【背景】

  改革开放30年来,浙江大步走向世界,形成了充分利用国际能源原材料、品牌技术,充分利用国际商品市场的“两头在外”经济格局。“两头在外”是浙江勇于改革开放,成功地把地理环境、浙江精神、国际市场等诸多因素有机结合的杰作,使浙江从一个资源小省一跃成为经济大省。

  随着浙江向经济强省迈进,尤其面对金融危机,浙江如何进一步坚持完善“两头在外”,同时大力开拓省内国内市场,把“两头在外”与转型升级、扩大内需共同发展、互相促进,充分运用好国际国内省内的资源和市场,是关系浙江发展的战略性、方向性和可持续性的重大问题。当前,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复杂性、严峻性,值得进一步高度重视:

  一是国际市场能源原材料供求巨烈动荡,价格大起大落。如石油经历了从2007年的每桶50多美元飙升到140多美元,又暴跌到30多美元的“过山车”,使企业无所适从。作为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紧俏、上涨是主流,滞销、狂跌是暂时的。2007年浙江全省一次能源输入率达95%以上。

  二是欧美发达国家虚拟资本大幅缩水,实体经济受到重创,消费水平总体上急剧下降。这样对中国、对浙江的进口将大大减少,这种减少恐怕不是一年半载的。2007年浙江外贸依存度和出口依存度分别达到71.6%和51.9%。

  三是国际金融危机易使“两头在外”瞬间转变为“双重夹击”。 “两头在外”对浙江尤为重要,进口数量不断膨胀的能源原材料需求,出口不断扩大的浙江产品,越来越依赖于国际市场。在世界经济繁荣时,“两头在外”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财源;经济萧条时,又往往是抵住喉咙的利剑。

  四是省内国内市场发展的潜力巨大,但难度也不小。浙江经济经历了“千家万户办企业”的初级阶段,今天又面临自主创新夺品牌、节能降耗发展低碳经济的更为艰巨的任务;国家正在大力开发中西部、振兴东北,世界经济在低迷中也显现许多机会,“浙江人经济”又面临脱胎换骨大发展的考验。只有卧薪尝胆地完成这一转变,才能成为经济强省。

  浙江对外开放和科学发展,正在不断向前推进。从“八八战略”到“两创”总战略;这次对金融危机见事早、行动快;保增长、抓转型、重民生、促稳定,各项具体政策措施正源源不断推出并产生效果。坚持完善“两头在外”,大力开拓省内国内市场是一个浩大的工程,是一篇大文章。

  【建议】

  一、把完善“两头在外”、开拓省内国内市场,作为浙江发展的全局性、紧迫性的战略加以研究。

  我们对形势要有清醒的认识,从最好处争取,从最坏处准备。当世界金融危机还在深化之时,“两头在外”的省份率先走出困境的难度是很大的。这场金融危机是多年来内外不良因素积累、众多领域泡沫破灭的结果;经济“肌体”在采取抢救而苏醒后,仍处于全面紊乱,需要较长时期调养,逐步扶正康复。特别要警惕,由经济、政治、军事、社会、民族、宗教等诸因素合力引起的动荡,可能长期存在;经济缓慢回升与危机波段回潮,可能交替进行。

  浙江要深化“两手抓”,即坚持抓对外开放,完善“两头在外”;坚持抓扩大内需,开拓省内国内市场。要努力探索“两个结合”,即探索对外开放与扩大内需两者的最佳结合方式方法,运用内外两个市场的最佳度及关节点。要研究对外开放与扩大内需,在不同的经济繁荣期和萧条期,不同的国家地区,不同的领域行业,不同的企业消费者中,所体现出来的优势与劣势。要探索相对灵活的经济运行方式,趋利避害,在国际经济的平稳繁荣期,要大胆运用好的资源、技术、资金等要素;冷静对待动荡危机期,有进有撤,有取有舍。

  对上述问题的研究,不仅需要从行业企业的零星、局部探索,更需要从全省综合、系统的研究。经过金融危机的洗礼,化危机为机遇,置死地而后生,真正完成浙江经济的“腾笼换鸟”、实现浙江发展上更新更高的台阶。

  二、以发展“低碳经济”和打造“品牌强省”,带动浙江节能减排、转型升级,减缓在资源、技术的对外依赖。

  2003年,国际社会提出发展“低碳经济”,倡导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模式,逐步减少煤炭、石油等不可再生、污染的资源,大规模采用太阳能、海洋能、风能等可再生清洁的资源,同时实现“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这标志着人类正在摒弃20世纪传统的增长方式,走出一条生态文明的新路子,是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又一次重大变革和进步。2007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会议上,明确主张“发展低碳经济”,令世人瞩目。

  发展“低碳经济”对浙江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浙江是资源小省,一边是大量资源输入,一边是资源利用率较低,污染较严重。重化工业、制造业是浙江不可缺少的支柱产业,今天又开始新一轮基本建设大投入,但同时一些发达国家正想把碳密集企业和高能耗项目向中国转移,这些项目50年内很难搬迁;如果我们的建设仍沿用当前的非低碳技术,那么高能耗高污染将长期无法逆转,也无法在未来履行《京都议定书》,对产业、就业、环境、社会都将产生冲击。对此,浙江要在全国率先叫响发展“低碳经济”,把它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制定专项发展规划,减轻资源进口的压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的同步进行。

  切实认识加快“品牌强省”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品牌是高科技、自主创新、知识产权、市场占有率等因素的集合体,浙江是全国数一数二的“品牌大省”,但缺乏像可口可乐、皮尔卡丹、奔驰等世界级品牌,许多企业在国际市场只能靠“贴牌”、“配件”赚点加工费。浙江要根据中小企业多、区域经济强的特点,加快高科技创新,打造自主品牌,大大提高产品、服务的附价值;用“龙头名牌”统领产业基地,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在农副产品、工业品、服务领域全方位打造出世界级的浙江品牌。

  三、发扬发展浙江精神、浙江人经济和“山海经济”,抓住投资机遇,进一步开拓浙江产品市场。

  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是浙江战胜金融危机的巨大精神动力,浙商是浙江经济发展的源动力和宝贵财富。全社会要更加弘扬浙江精神,提升企业家的创业信心,形成爱护、尊重企业家、人民群众创业的良好氛围。企业家要把创新创业与社会责任更好地结合起来,面对危机不灰心、不乱套、不倒下;既努力规避风险,又捕捉国际市场资源、人才、企业、资金等要素的最佳“抄底”时机,巩固传统市场,开拓新兴市场,为新一轮经济上升而练好内功,打好基础。相信经过金融危机考验的浙商,是更加成熟和真正的现代企业家。

  抓住国家4万亿和浙江今明两年4000亿投资机遇,引导中小企业、高科技企业积极参与,踊跃投资,走出经济困境。对转型升级,既要坚定不移,加快速度,长期坚持,又要区别情况,分类指导,注意实效。关注国内中西部、东北地区,那里有广阔的土地、丰富的资源和刚刚起飞的经济,受金融危机冲击相对较小,2009年不少省份还上调了经济增长目标,是浙江投资创业、品牌销售的巨大而长期的市场。

  发挥“山海经济”的优势。浙江有建设海洋强省的优势,但要注意合理布局重质量,与浙江内陆强大的加工制造业结合,建设具有浙江特色的港航经济,避免全国港航重复建设、产能过剩的隐患。浙江地形“七山”中蕴藏丰富的资源,是扩大生产、增加收入、丰富消费的大市场,也能缓减农民下山进城带来的压力,各级政府要抓好科技培训,引导产品销售,促进山区经济发展。

  浙江城乡人均收入居各省之首,拥有很强的消费能力,但必须进一步推进完善就业、就医、就学、养老等社会保障制度,使群众放心消费,大胆消费。这些年浙江房地产市场发展很快,当前重点是防止价格可能快速下降的“硬着陆”对经济社会的冲击,争取通过几年的“软着陆”,尽快释放泡沫,价格回归合理,重启较大规模的内需。政府要与人民群众风雨同舟,过几年紧日子,把政府开支尽量多的让给投资、让给低收入群体,共度难关,战胜危机!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相关稿件
·浙江5位企业家代表郑重承诺:不裁员不减薪
·赵洪祝强调:坚定信心 善抓机遇 扎实工作 推动发展
·转“危”为“机” 代表委员关注浙江经济转型
·保增长、抓转型、重民生、促稳定 2009年的数字期待
·省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举行首次集体采访会
Copyright © 1999-2015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