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关键词   范围 
2025年1月12日,星期日 杭州晴到少云 38~28℃ 全省
  首页 | 原创 | 浙江即时报 | 资讯通 | 高层 | 人事 | 浙江纵横 | 媒体广场 | 图片 | 专题 | 浙江概况 | 平安浙江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浙大院士论文造假? 造假论文作者已被解聘

  浙江在线02月04日讯  近日,浙江大学药学院博士后贺海波被指作为第一作者,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的一系列学术论文涉嫌数据造假、一稿多投等。虽然他已被校方解聘,但有人同时揭露,在这些论文的作者中还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药学院院长李连达及其课题组的主要成员。

  论文是否造假?院士是否牵涉其中?浙大校方如何表态?

  旅欧学者发现14篇论文涉假

  揭露院士论文造假的人名叫祝国光,为全欧中医药协会联合会副主席,目前人在芬兰。

  昨天深夜,记者通过多方努力后,终于拨通了祝国光在芬兰的电话。

  祝国光告诉记者,他是在去年10月看到网上流传的一篇关于浙江大学药学院博士后贺海波论文造假的消息,当即搜集与贺海波相关的一系列学术论文,发现这些发表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上的论文,具有明显的造假痕迹。

  他告诉记者,2008年5月,德国《NSA药理学》杂志刊登以Haibo He(贺海波)为第一作者的文章《丹酚酸B和贝尔普力对小鼠慢性心肌梗塞心脏保护作用的比较》,其他作者包括Limao Wu(吴理茂)、Lianda Li(李连达)。其中,吴理茂是李连达主持的浙江大学药学院的药理实验室主任。

  而在另一份波兰杂志《药理学通报》的2008年第60卷刊上,有一篇《丹酚酸B和贝尔普力对小鼠大面积心肌梗塞心脏保护作用的比较》,作者依次为:Hai-Bo He、Li-Mao Wu、Lian-Da Li等6人。

  他发现,两个完全不同的实验,实验数据竟然高度一致。

  祝国光还提到,2008年3月的荷兰《人种药理学》杂志上发表了Haibo He、Limao Wu、Lianda Li等人联合署名的文章《丹酚酸B对于大鼠大面积心肌梗塞的心脏保护作用》也是假的,其数据完全克隆了以贺海波为第一作者在《NSA药理学》和《药理学通报》上发表的的两篇论文。

  据祝国光统计,迄今为止,李连达课题组涉嫌学术不端的论文已经发现了多达14篇。

  去年11月18日,祝国光以全欧中医药联合会中药特别专家小组成员的名义,在芬兰给浙江大学校长杨卫发去了一封题为《提倡严谨治学,反对学术造假》的信。

  祝国光在信中告诉杨卫:浙江大学药学院院长李连达署名的3篇论文有学术造假问题。

  他说,经全欧中医药联合会中药特别专家小组认真研究认为,论文作者不仅一稿多投,而且还存在严重造假情况。曾经刊登该研究小组论文的德国《NSA药理学》杂志、荷兰《人种药理学》杂志、英国《本草疗法研究》、波兰《药理通报》等先后公开发表声明,称这是“科学的欺诈行为”,并将这些已发表“学术论文”删除,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祝国光在信中表示,浙江大学一直以严谨治学著称于世,我们一直引以为荣,想不到会发生这论文造假之事,并出自中国工程院院士之名下。

  除此之外,祝国光还先后向卫生部、科技部、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中国中医科学院等机构发出具名举报信。

  “我们没有别的要求,就是希望院士能够出来承认错误,并改正。”祝国光说。

  造假论文作者

  已被解聘

  上述一系列学术不端行为被揭开,祝国光是其中表现最积极、助推最大之人,但举报最初却源于中国药科大学教授戴德哉的一封揭发信。

  2008年10月,戴教授致函《本草疗法研究》杂志主编,指该刊2008年第22卷发表的由贺海波、吴理茂、李连达等人署名的有关小鼠心肌梗塞药理实验的文章,是对他的课题组此前已经发表在《国际心血管》杂志上的相关论文的抄袭。

  而据知情人士透露,戴德哉就是贺海波的博士生导师。

  于是记者又拨通了戴德哉教授的电话,戴拒绝对此事情发表任何看法,只说:“这件事情浙大比较清楚,你还是去问浙大吧。”

  浙江大学药学院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博士告诉记者,贺海波2006年6月从中国药科大学博士毕业后,随即进入浙大药学博士后流动站,去年7月被浙大聘为副教授。

  “可能想出成绩的愿望比较迫切,在发表论文时引用了导师戴德哉所发论文的数据,却没有征得戴本人的同意。”这位博士告诉记者。

  他说,在造假被披露后,贺海波本人第一时间坐飞机去见戴德哉,并请求其原谅。据此,浙江大学于去年11月13日将贺解聘。

  “李连达院士经常往返于北京和杭州,贺海波的那些造假论文,应该是贺擅自加上了李等人的名字,李连达院士应该是没参与的。”该博士说。

  他告诉记者:“学校早就成立了调查小组。学院也不只一次开会,强调要注重学术道德,杜绝学术不端行为。”

  2008年11月13日,学校召开校长办公会议,决定依据《浙江大学学术道德行为规范》,撤销贺海波副教授职务和任职资格。并表示若发现任何与此相关的学术不道德的行为问题,都将一查到底。

  浙大承认造假

  但称属个人行为

  昨天,浙江大学校方告诉记者,去年10月16日,药学院接到投诉信后立即组织调查,要求贺海波马上撤稿,认真反省自己所犯的错误,并向原导师认错,同时将此事向学校做了汇报。

  10月26日,贺海波向学校上交了“检讨书”,并确实给编辑部写了要求撤稿的信,也向导师认了错。

  “吴理茂老师由于工作忙,加上一直对我非常信任。我就利用这一点为所欲为,剽窃我原来导师的实验数据,抄袭我博士导师的文章。没有经过吴老师审查和同意,我就直接将文章投往国外,甚至一稿投往不同的杂志。”

  贺海波在“检讨书”中表示,李连达院士对其所作所为毫不知情。

  贺海波承认论文剽窃、一稿两投、擅署他人名字、擅署基金支持、捏造知名专家帮助修改英文的事实等均系个人所为。

  根据浙大调查的情况,贺海波剽窃论文情况属实。其在进入浙江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后共发表论文8篇,其中1篇发表于2007年,7篇发表于2008年。在这8篇论文中,有两篇剽窃其博士导师的研究数据;有两篇部分是自己实验数据,部分是剽窃内容;有一篇是一稿两投,实验数据是自己完成;有两篇实验数据自己完成。其论文中还存在不少图表、数据张冠李戴的情况。

  学校也向李连达院士进行了解。

  李连达院士发表声明:“贺海波私下剽窃原博士导师的研究资料造假论文,除1篇外,均在2008年6月以后才陆续刊出。这些文章不是我的课题,也不是我指定他做的课题,更不是国家973课题。他如何剽窃、造假、投稿及两次发表论文等,事先我一无所知,直至最近被揭发后我才知道。”

  由于吴理茂已于2008年8月赴美做访问学者,记者昨天未能与他取得联系。学校调查小组已与他协商,要他尽快回校配合进一步的调查工作。

  事件查处过程中,浙大校长杨卫表示,抵御学术腐败,维护学术道德,是浙江大学的责任。

  2008年11月30日,在中国科协科技工作者与权益专门委员会举办的中国科协科学道德诚信建设报告会上,浙大校长杨卫对涉及科学道德与诚信的若干案例做了报告。他在报告中首先以浙大发生的“贺海波论文造假”事件为例,希望大家引以为戒,珍视自己的学术生命。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我来说两句:(留言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网友评论 2 条,查看全部 昵称:  
网友 于2009-02-05 11:14:30 就 浙大院士论文造假? 造假论文作者已被解聘 评论
面对质疑,涉假院士能否像菲尔普斯那样坦诚? 郭之纯 2009年02月04日08:41 来源:《齐鲁晚报》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留言 论坛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论文到了被国际期刊撤销的程度,造假的证据确凿无疑。在论文上署了名的院士、教授,以"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为由拒绝表态,不是虚伪就是滑头。   从舆论风向看,获得北京奥运会8块金牌的美国游泳名将菲尔普斯吸食大麻的丑闻,对其本人或许不会产生不可收拾的后果。由于他飞速道歉,很多人开始对这个年轻人表示谅解,甚至国际奥委会也公开表态,称他勇于认错“依旧是运动员的榜样”。至此,在某种意义上,菲尔普斯又获得了一枚意外的奖牌——面对丑闻的挑战,他再次“游”到了最前面,最大程度地避免了更多不良后果。   看完菲尔普斯的新闻,再来看看同期曝光的国内一桩同样有“国际影响”的丑闻,笔者感觉分外遗憾。2月3日《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一个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药学院院长李连达牵头的课题组,近年发表的多篇论文由于涉嫌学术造假,已经被国际期刊撤销。据统计,该课题组学术不端的论文已经被发现了14篇。   论文到了被国际期刊撤销的程度,造假的证据确凿无疑。然而,就此事件,迄今尚未有人出来认错道歉,只有课题组所属单位出面出具了“情况说明”,称这些问题论文只是该院士所带的博士后个人炮制,其他署名作者实际上并不知情。   且不论这一说法疑点多多,让人难以相信,即便真的如此,那些在问题论文上署名的院士、教授,能以“不知情”为由拒绝对此澄清或道歉吗?显然不能。以涉事者学术身份之显赫,如果他们当初确实不知情,是被利用了,站出来说明一下也是必要的;如果他们亲自参与或是知情,向公众道歉更是十分应该的。此时,以“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为由拒绝表态,不是虚伪就是滑头。   同样是丑闻缠身,为何菲尔普斯能急匆匆地道歉,而院士课题组却是如此再三遮掩呢?这一反差究竟说明了什么?笔者认为,该丑闻中最令人遗憾的,不是学术造假这一事实本身,而在于有错就认的基本伦理原则,竟被这些学术精英漠视了。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些高级知识分子,在尊重公众或道德自觉方面,似乎输给了菲尔普斯。   尤其令人郁闷的是,拒绝有错就认,在当下已经不是个例——一些公众人物有错不认,反倒强词夺理或巧言矫饰,也已成为一种流行的陋习。其实,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错误不能被纠正,甚至还被强化甚至美化。而有错就认变得越来越难,恰恰有可能会强化错误、弱化廉耻。这种现象的多发,证明对一些基本的社会伦理观念、道德准则,确实需要我们大家来共同维护。

网友 于2009-02-04 11:47:55 就 浙大院士论文造假? 造假论文作者已被解聘 评论
近来看浙大的“新”闻两条:一是关系并不属于浙大的教授在《自然》上发表一篇关于超导研究材料的论文;二是真正属于浙大的院士学术造假让博士后顶包的丑闻。看来,我们真应该好好检讨水土问题了。

·博士后论文涉假 浙江大学发表事件调查结果
·葛慧君网论文化
·葛慧君网论文化
·葛慧君网论文化:网络文化是一种新兴文化形式
·黄坤明与广大网民共论文明话题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