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去年高新技术产值增长 创新鼓了年终红包

2009年02月08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在杭州举行的科技博览会上,吉利推出的自由舰轿车。浙江吉利汽车公司成立以来,坚持自主创新、自行开发和自己拥有核心知识产权的“三自”之路,每年把销售额的10%以上用于研发。    

●企业科技投入、自主创新带来丰硕效益

●全省去年高新技术产值8685.6亿元,增长12.1%

   浙江在线02月08日讯 蔓延全球的金融危机不可避免地影响到普通人的生活,荷包缩水成为很多出口型企业员工今年最大的话题之一。不过也有例外。在绍兴新昌的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2008年,每个员工都加工资了,而且年底每个人都拿到了一个大红包——效益奖。因为一年之间,浙江医药的净利润增长十几倍,净利润增加了10亿元。

  这其中有市场的变化,却也有另一个关键的因素:科技。每年六七千万元的科技投入、科技团队的培养和科技创新,使得企业在金融危机“作乱”导致的市场震荡中立于不败。

  “科技致富”依然闪烁着独特的时代魅力。用现在的话概括:“推动企业自主创新,促进企业升级转型”。

  浙江省科技厅在今年的工作计划中就布置了一项很重要的任务:大力开展“科技帮扶促调行动”,要全力发动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人员,深入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帮助企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支持企业引进、转化和应用最新科研成果与先进技术等,期望以此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浙江企业带来的严重冲击。

  一家生产普通维生素E的企业先进工艺确保效益逆势上扬

  在金融危机“作乱”的2008年,新昌制药厂效益可观,利润增长10亿元,原因何在?

  叶蔚东是新昌制药厂的总工程师,他说新增的利润主要来自主打产品之一:维生素E。

  维生素E是这个药厂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生产的老产品,很普通,何以能增收那么多?

  叶蔚东说:“我们生产的维生素E一是质量比较好,超过国际标准,二是制备工艺技术不断改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后一句话很重要。因为先进的工艺技术,他们提高了原料转化率,逐步扩大生产规模,降低了生产维生素E的成本。

  “这样我们的产品就比同类产品要便宜,在国际市场上所占的份额不断扩张,成为国内产能最大的维生素E生产企业,在全球排名第三。”几年下来,美国、日本及国内一些质量和工艺技术相对落后的企业被淘汰了,“因为生产能力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去年开始国际市场上维生素E价格大涨。”他们就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我们一直不断改进技术。当时省科技厅都立项了,并资助了钱。”叶蔚东说。“也没有外聘专家,都是我们厂里的人自己搞的!”

  新昌制药厂近年来特别重视科技创新。2003年,当浙江大多数企业还不曾拥有博士的时候,他们却设立了一个博士后流动站,现在有20个博士,4个博士后,从北大、浙大、上海一些科研院所毕业的博士都有。而他们投入的科研经费也够吓人,“每年保持在6000~7000万元左右。”

  现在叶蔚东和同事又在生产一种新的维生素E,“以前生产的都是用化学方法合成的,而现在是天然提取的。”这种天然维生素E就从做色拉油的废弃物中提取,变废为宝。因为是纯天然的,所以更容易为人体所吸收。这项研究拿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8年销售收入已达1亿元,而每瓶天然维生素E的价格比普通维生素E要高好几倍。

  荔枝为何又多又便宜?10年攻关,给水果穿上“保护衣”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一脍炙人口的诗句描绘的是1000多年前要八百里加急才能让杨贵妃吃上一颗新鲜荔枝的情景。其实,别说是1000多年前了,即使是10多年前要想吃到新鲜荔枝也是不容易的。后来,尽管市面上这类水果慢慢多起来了,不过普通消费者还是无福消受,因为太贵了。但是这两年,我们突然发现,不但我们看到的多了,也吃得起了。

  从吃不到到吃不起再到随便吃,浙江工商大学励建荣教授和他所带领的团队居功至伟,他们历时10年,终于攻克了杨梅、草莓、荔枝、龙眼这4种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且最难保鲜的南方名贵水果的贮藏加工关键技术,使得保鲜期大大延长。

  励建荣告诉记者:以前,这类水果采后损失率高达20%~45%,往往看上去收成很好,其实赚不了多少钱,果农们损失巨大,叫苦连天。企业也不敢随便收购,市场稍微摸不准马上就烂在手里了,这个风险太大了,所以价格贵而利润低。更让企业头疼的是,没法出口。出口的利润虽然很高,但运输需要很多时日,一旦烂在路上,就前功尽弃。

  新技术让杨梅保鲜后两周内的好果率达到了90%以上,保鲜期比原来延长了5倍以上,运输半径从三四百公里拓展到全国和国际市场,而荔枝、龙眼的低温保鲜期达到了3个月以上。

  这个项目从1998年开始研究,整整历时10年,中间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但是团队成员谁也没有放弃,前赴后继终于取得了圆满成功,刚刚获得的200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就是在国家层面上对他们辛勤耕耘的最终肯定。

  这10年来,杨梅等4种水果的产量逐年增加,这项技术带来的效应也成倍增长。3年多来,该成果在浙江、广东、福建等水果主产区广泛应用,已经产生了很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果农增收3亿多,工业产值增加7亿以上,加起来有10亿多的规模。不仅仅是这4种水果,这项技术还可以应用到其他水果、蔬菜的贮藏加工,从而能从整体上推动果蔬产业的技术进步,带动广大农民致富。”励建荣如是说。

  夏秋也能种香菇20多年培育10个新品种

  香菇,超市里都有卖,营养好味道也好。但是你知不知道,传统的香菇是一种季节性很强的农作物,以前只有冬春季才能种植,而夏秋季是没有的,于是民间有了句俗语,“冬春菇多,夏秋无菇”。但是,市场可不管这些,越是反季节的农作物,价值就越高,菇农的收入也就越高。

  那能不能让香菇也能在夏秋高温季节可以种植呢?

  李明焱,武义县真菌研究所所长,他和他的科研团队经过20多年的研究,终于让香菇不再怕热,甚至能够耐高温。“香菇育种新技术的建立与新品种的选育”项目,也刚刚获得了200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武香一号”现在已经在我国大面积推广应用并在国内外市场上走红,它是目前国际上应用的出菇温度最高的香菇品种,即使在28℃的高温条件下也能大量出菇,最高至34℃,李明焱也被称为“高温香菇之父。”

  李明焱介绍,当初从品种选育开始,通过近10年反复的试验研究,选育出“武香一号”香菇新品种,并攻克了反季节栽培投料容易污染杂菌、高温容易烧菌及烂棒、散棒的技术难点。

  香菇在夏秋季终于也可以种了,几年下来,在全国推广种植超过30多亿袋。

  不光是“武香一号”, “香菇育种新技术的建立与新品种的选育”项目组团队在20多年时间里已经成功培育出10种适合不同栽培模式和环境条件的香菇新品种。这10个香菇新品种无论在产量、质量和适应性上表现出的优势已全面超过日本的香菇栽培菌种。

来源: 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作者: 俞熙娜 朱杨健 编辑: 李利

我来说两句:(留言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网友评论 1 条,查看全部 昵称:  
网友 于2009-04-16 18:03:53 就 [浙江]去年高新技术产值增长 创新鼓了年终红包 评论

  我是企业里的人,没拿红包,效益奖是年年有的。企业效益好和我们加薪无关。企业效益差,肯定大家都惨。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