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揭开蜀墅塘神秘面纱 今年将申报重点文保
2009年02月13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申报重点文保单位
让王氏后人引以为豪的是,825年过去了,先祖建造的蜀墅塘仍然碧波荡漾,灌溉着下游地区的田心畈、毛陈畈、倍磊畈的绝大多数农田。至今,王氏后人仍按照先祖制定的“管塘放水规例”,遵守着严格的维修管理和使用措施,故几经坍塌仍保存完好。
为了让家乡蜀墅塘这个古代水利工程早日走出深闺让人识,王忠专程跑到国家图书馆、文津楼等藏书楼查阅一些古籍,并请教了许多文物和水利专家。
让王忠激动的是,很多专家达成共识,蜀墅塘和秦朝修建的都江堰异曲同工,不同的是都江堰建在江面上,而它是无中生有、横空出世的水利工程,所有水库应有的配套设施完善,只不过当时不叫水库罢了。“可以说蜀墅塘是古代水库的雏形,它的很多工程技术是后人筑造水库的榜样,为世界的水利工程作出了卓越贡献,也真正做到了泽被万民,功德千秋。”
得到众多专家的认可后,为蜀墅塘世代守业的后塘村民豪情万丈,准备在今年向上级部门申报重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份相关申报材料写道:“蜀墅塘水利工程作为‘古代水库’的雏形,也是是中国水库的鼻祖,更是中国古代水利文明发展的见证,非常具有文物价值,应当早日成为文物保护单位,以便更好地整理文史资料,恢复受损古迹,使之成为一笔万分宝贵的文化资源。”
人文价值异常丰富
王良炎说:“蜀墅塘建好时周长3600步,可以汇集四山七十二涧之水,堤坝有70多丈(约合240米),总面积四顷五十三(相当于453亩),下游的灌区达到7000亩。”
据村民王良友介绍,此后的宋元明清几朝,一个又一个外姓从其他村庄迁到曾经几乎无人居住耕作的灌区,这一点从现在仍沿用的“塘西”、“塘边”、“塘角”、“塘下洋”、“塘下”、“田心”等地名就可以看出蜀墅塘的影响力如今已经造福十多个村庄免遭旱情威胁,成为佛堂乃至义乌的富庶之地。
蜀墅塘风景优美,传说众多,比如王良炎整理的《秦朝蜀地飞来一山》、《凡人与神仙斗法》等等。宋朝“乌伤四子”之一的陈炳曾写下《蜀墅塘记》,这是历史上第一篇描述蜀墅塘的文章,1344年夏,家住附近的元名医朱震亨(号丹溪)发现蜀墅塘北堤溃缺而倡修蜀墅塘,并写下《重修蜀墅塘记》。
此后,明朝开国文臣之首宋濂闻讯前往考察访问,更是写了一篇脍炙人口的《蜀墅塘记》:“义乌县南四十里,有塘曰蜀墅焉……至正四年夏,水瀑而堤坏,田遂不稔。丹溪朱君震享悯农之告病也,白于县尹周侯自强。为下其事,命双休巡检张某来视役。震享遂尽召有田之民,履其亩而使之输其力,荐货有差,复出役夫之功一千,以为从倡。众悦趋之,一听震享之经画。补其缺遗,增以崇,高筑其址,加辟而渐杀其上……”这些看起来古旧的风雅故事时至今日依然散发着迷人光彩,优美动人的传说故事更给后塘村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
来源:
金华新闻网
作者:
记者 石磊 文/摄
编辑:
李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