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杭州2月15日讯 内蒙古出土的汉代剪刀、马王堆西汉墓出土的绮罗花样……这个周末,由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著名美术史论家王伯敏主持的我国首个《敲锣打鼓——“剪纸书房”文物展》,吸引了众多观众走进浙江图书馆。展览从2000多年前的汉代,到唐、宋、元、明、清各时代的剪纸遗物,可谓集中国剪纸艺术之大全,饱含了王伯敏多年潜心收集、研究中国剪纸的心血。
民间剪纸,遍地开花,各地剪纸,各有韵味——烟台民间色彩剪纸、青藏高原牛头花剪纸、河北点彩剪纸和陕北窗花,以及浙江的桐庐团花剪纸、乐清细纹剪纸、浦江戏文与小五台大脸谱剪纸、温岭海洋剪纸……“剪纸书房”不仅是一次中国民间剪纸史的缩影,还汇集了上千幅现当代剪纸家的作品。
拥挤的展厅里,王伯敏带着大家一边看作品,一边讲述民间剪纸家的故事。住在建德大慈岩李家村的何均妹95岁去世,她生前的“剪纸书房”,就是一只高脚箩,一把剪刀,一碗水,一叠纸头,一张竹椅。她的一生很苦,但剪纸让老人快乐,她剪花、剪鸟、剪鱼、剪猴子、剪老虎,边剪边唱,“一只猴子跳,两只猴子跑,三只猴子捧仙桃……”唱完了,作品也剪好了。王伯敏说:“民间剪纸,纸轻意重,深入到那些民间艺人的身边,对做人、做学问都有莫大的教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