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2月19日讯
笔者最近在温州市一些山区采访,看到回乡农民的创业热情极高,但制约的因素也不少,比如资金短缺;可供选择的项目不多;存在不同程度的盲目投资;缺乏人才支持以及所处的创业环境还有待完善等。
很显然,政府对外出打工人员返乡创业的帮扶还不够,支持也很有限,优惠政策、配套服务还存在缺位。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是,农民另辟蹊径的创业资金,还存在明显不足。
去年中国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680元,实际增长8%左右。温州欠发达乡镇的165万农民人均纯收入三年来增幅持续保持在15%以上,2007年达到了4750元,在139个欠发达乡镇中,有137个超过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但透过这些数字可以看到,欠发达地区农民收入的来源,不是靠守土创业所得,而是通过进城务工、出外经商等不同渠道获取。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一旦这些创收路子越走越窄,那么,这个增幅继续保持的可能性就不会太大。现在,农民要稳定原有收入,只有在城市“失业”之后,依托家门口开创天地。只是,凭借着原先每年数千元的收入去规划好的、大的项目,几乎不可能,所以,资金支持成为重中之重。
这些年,温州市以支持“三农”发展为目的的小额贷款,通过“联保”等形式,逐渐普及。但是,这种放贷却始终受到地域、产业等条条框框的限制,做不到“应有尽有”。因此,政府倡导的信贷优惠政策,很难落实到农民身上。现在最可行的办法,应该拓宽融资渠道,在农业开发的“引进来”上多做文章,出台更多政府有能力解决的优惠政策,让有资金实力的企业进入到农业产业中,与农民形成互惠互利的共同体。同时,政府可以在扶贫、新农村建设资金中,安排一部分资金专门扶持返乡农民工创业。还可以建立回乡务工人员创业“担保基金”,以可靠的产业、“联保”的方式为基础,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返乡农民工创业的信贷资金支持。
农民创业,其路漫漫。在创业启动阶段,任何一个小问题,都可能成为他们的大难题,无论政府还是其他涉农机构,有力出力,有钱出钱,采取最实在的举措,其行为本身善莫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