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出口占全省48.4%,集装箱出口占51.4%
“搁浅”已久的保税物流中心审批再次启动。2月11日,海关总署、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外汇管理局等四部委联合发文,批复了包括宁波栎社保税物流中心在内的5个保税物流试点。
此举意味着,未来宁波将拥有全国少有的全部类型的海关特殊监管区,涵盖“海陆空”三大类型,形成立体化大口岸布局,大大提升城市的对外开放度。
相关人士认为,这是国家为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刺激经济转型发展开出的又一剂药方。
在昨日的宁波口岸全省巡回宣传活动杭州站中,宁波口岸打私办主任徐高春宣称,宁波市正以新面貌、新政策,全力打造浙江首个“海陆空”式通商口岸。
出口量份额首超上海港
自“海上丝绸之路”起,宁波已从昔日的内河港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综合性现代化港口,其海港优势日益突显。
2008年相关数据表明,宁波口岸外贸出口比例占全省48.4%,集装箱出口比例占全省51.4%,均高于全国第一大港上海港。
在去年于新加坡举办的宁波港口及现代物流业发展推介会上,宁波空港物流园区高调亮相,吸引了新加坡海事及港务局、港务集团、船务公会以及120余家新加坡航运、物流、投资公司的关注。
目前,宁波港已与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港口建立贸易伙伴关系,全球排名前20位的国际班轮公司均已加盟宁波航线。 2008年,宁波港集装箱航线已达210条,月平均集装箱航班接近900班。
徐高春透露,宁波海关建立了以风险监控中心、物流监管中心、通关中心和查验中心为主线的监管机制,一改原先各单位“单兵作业”的形式,最终形成多功能的临空经济区域。
口岸经济辐射腹地
金融危机袭来,浙江诸多进出口企业集体“过冬”,随之而来的连锁反应即为海港出口量降低,意外的是,宁波港出口量跌幅却是全国所有港口中最小的。
宁波港股份有限公司副科长徐道群称,他们与许多外资企业联系紧密,每个月都派相关人员上门服务,为企业进行经济测算,同时,口岸环境的日益改善,服务意识的逐渐加强,通关速度的提高,都成为有利条件。
以绍兴为例,2001年和2002年,绍兴从宁波出口的货物量仅占20%,截至去年,绍兴从宁波港的货物出口量已达50%以上。
其间,徐高春算了笔账,从绍兴出发,以每辆车每集装箱为单位,运费为每100公里100美元。巧合的是,从绍兴至宁波与绍兴至上海的距离,恰好相差100公里。换言之,绍兴的进出口企业,发货至宁波港的陆上运费比发至上海港至少节省100美元/标箱。
与此同时,宁波更是因地制宜,在义乌、绍兴、金华等地设立“无水港”。徐高春介绍,已在义乌开通“无水港”,义乌当地需出口的商品,只要经当地部门查验、报关,将电子信息传送至宁波,待货物到达宁波港时,即可直接通关。
业内人士认为,就保税物流中心对宁波经济社会的影响,更是意义广泛而深远。一个直接的利好是,通过“保税仓储”、“入仓即退税”等一系列功能运作,减轻了企业的资金压力和运营成本,增强了抵御国际金融危机的能力。
打造“海陆空”式口岸
事实上,早在2005年,宁波航空口岸已对外籍飞机开放,但遗憾的是,已成为长三角第四个国际机场的栎社机场,空港物流功能一直未能发挥。
2007年,宁波长海国际物流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每年2亿美元货值的物流量中,大约一半是通过上海空港的直通关运作,“在出口这一块上,走宁波机场的几乎是零。”
“大海港、小空港”——似乎成为出口大市宁波的窘境,但这种情况目前得以改变。
有专家认为,保税物流中心的设立,将真正改变宁波“大海港、小空港”、临港产业发达而临空产业落后的不均衡局面,将推动蓝海经济和临空经济两翼齐飞,对撬动宁波临空经济、延伸口岸腹地、发展现代物流有着巨大推动作用,有助于宁波向开放型国际港口城市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