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3月26日讯
对温州市区出租车“顽疾”进行报道后,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反响,也得到市交通运管部门的高度重视。昨天,市运管处召开新闻通报会,向温州市各新闻媒体通报了温州市区出租车有关情况。
通报称,市政府对温州市区出租车市场的健康发展一直十分重视。市政府领导对提高出租车的整体服务质量,优化出租行业的组织结构,车站、机场等重要窗口的秩序整治,改善政府对出租车行业的管理等问题作了明确的要求,并就优化出租车运价结构,整治公共场所收取出租车上下客停车费的乱收费行为,打击非法营运,开展出租车中介市场专项整治,建设温州市区出租车综合服务区等方面召开了多次协调会,提出了明确的意见。市政府已专门成立两个联合办公室,分别协调机场出租车秩序和出租车打黑整治活动。
目前,市运管部门已经对出租车市场开展了整治,推出了多项措施,包括部门协调,联合整治,加大打击非法营运、配合交通治安分局打击驾驶员使用假币,开展暗访出租车,擦亮机场出租车窗口等活动。
分析“顽疾”背后的深层原因
▲在火车站载客的出租车都要被收取一元钱。 苏巧将 摄
经营权个人所有
经营成本太高
经过1998年和1999年出租车经营权改革后,温州温州市区出租车的经营权归个人所有,长期有效,可以继承、转让。这种特殊的经营机制,导致温州温州市区出租车经营成本全国最高。
由于出租汽车的产权归车主所有,出租汽车企业仅仅对出租车收费,难管理或不管理,加之出租汽车允许自由转让,出租汽车经营权从开始的60万元炒到现在的120万元,使得温州市区出租车成为一种投资工具。在这种情况下,出租车经营出现越来越多的转包经营,在“包头”的层层转包下,中介和“包头”都在赚钱,使得出租车经营成本进一步提升。据粗略统计,温州温州市区有50%以上的出租车由“包头”经营。
在经营成本太高、多次转包等多种情况下,驾驶员租车营生的成本自然就抬高了。近几年随着油价上升、私家车增多、温州道路交通日益拥挤、部分公共场所有偿泊车载客等因素的出现,出租车驾驶员的收益不断被压缩,甚至不能得到保障。因此,在利益的驱使下,部分出租车驾驶员置规章制度和乘客利益于不顾,唯利是图,出现拒载、拼客、闯红灯等违章违法行为,服务质量差,严重损坏了温州市区出租车行业形象,损害了乘客的利益。
经营体制不科学
法规建设已滞后
政府管理显被动
温州温州市区出租车经营体制不科学,出租汽车企业无法对出租车进行有效的管理,大部分车主不去管,中介和“包头”以利益为重,只经营不管理,这种经营模式极不科学。在这种情况下,尽管运管部门管理力度很大,投入精力很多,但依然达不到大家期望的效果,还需要公安、交警、工商、物价、质量监督等职能部门发挥各自优势、相互配合共同管理,一起做好出租车行业管理这个系统性的工程。
凡是个体经营的体制,必须要有健全的法律作保障,但是现行的出租车行业管理法律法规不健全,国家和省一级没有统一的出租车管理办法,旧的法律法规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的出租车市场实际管理需求。管理部门对出租汽车车主和承包者的管理、转包经营、素质极低的驾驶员退出机制、出租汽车的车容车貌管理、出租汽车经营权年限及退出机制等等诸多问题无法律依据,行业管理难,市场监管力度弱,致使出租汽车行业“顽疾”一直不能得到很好的治理。
驾驶员流动性大
自律意识薄弱
出租车车主通过中介、转包等方式成为车老板后,出租车驾驶员的工资随着油价的上涨越来越低,据调查,出租车驾驶员的收入从五年前的5000元左右降为现在的2000多元,这使得温州本地人极不愿进入出租汽车驾驶员队伍。目前,温州温州市区出租车驾驶员约1.5万人,其中外来人员超过80%,而且都是最近2年加入的。过去一直在温州温州市区开出租车的驾驶员或者改行,或者离开温州。这批驾驶员流动性大,遵守法律法规和自我约束意识薄弱,服务理念差,容易受到利益驱动做出违背法纪规章和损害乘客利益的行为,导致出租车违章违法行为日益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