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浙江频道4月7日电(记者孙金霞、裘立华)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仍未见底,一种普遍的观点是人们在节省开支,尤其是缩减并非"刚性需求"的休闲旅游开支。然而,现实的图景却并非如此。
刚刚过去的周末恰逢中国的清明节"小长假",置身杭州火车站,人潮汹涌的场面如同"春运"时期。从上海乘坐D653列车来到杭州,从站台到出站口短短的一段路,往常只需走几分钟,如今却只能随着人群艰难挪动脚步,走上半小时。
几位戴着一模一样帽子的先生是结伴到杭州踏青的。"企业效益有所下滑,但是旅游费用远不至于耗光积蓄,"其中一位说,"憋了一个冬天,是时候出来转转了。"
上海一家港资企业的白领吴欣趁清明假期到杭州"短暂休整"一下。她慕名前往被拍进电影的西溪湿地,结果被100多米长等着坐船的队伍"吓住了"。她说:"保守估计有200人,而且排队的人还在增多,我简直怀疑是否还处在金融危机下。"
引人注目的是,休闲旅游的人群中多了不少来自农村的游客。前不久,浙江新世界国旅的导游陈磊带了一个"农民旅游团",29名团友来自云南玉溪同一个村,他们在5天里游玩了杭州、上海、苏州、无锡、南京后,再从南京坐火车到北京游玩。除了云南玉溪的农民团,陈磊还带过来自广东、安徽和山东的农民团。
"2月份以来,旅行社接待的华东团中,30%来自农村市场,"浙江新世界国旅总经理许敏说,"以前接待的旅游团几乎全部来自城市。"
一些经济实力雄厚的居民则趁着天气回暖把足迹延伸到更远的地方。杭州的老杨夫妇3月12日乘坐浙江首个赴台旅游专列到厦门,然后坐船到达金门。回忆这趟为期9天的台湾之旅,杨先生仍然很激动:"终于到了过去只能在课本、报刊和电视上见到的台湾!两岸都是一家人,希望以后赴台旅游更简便,我还会考虑去'深度游'。"
红火的景象与去年冬天旅游业经受的寒意形成了鲜明对比。去年冬天到春节期间,不景气的经济环境使旅游业遭受重创,特别是入境旅游市场出现明显萎缩。
春天万物复苏,气候宜人,中国大部分风景旅游胜地进入一年中最美的季节,这为旅游市场的"回春"送来了"暖风"。此外,机票打折、境外购物更加划算也是利好因素。
"最近一段时间,虽然金融危机仍在蔓延,但是大众的出游需求依然存在,"杭州市决策咨询委员会的专家分析,"况且,中国人一般有储蓄的习惯,多年的积累完全能从容应付休闲旅游方面的支出。"
中国国家旅游局的调查显示,即使在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中国居民仍有高达92%的受访者有意愿在2009年安排旅游活动。休闲旅游已成为中国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成为扩大内需的主要领域之一。国内旅游需求稳定增长,将有助于缓解入境游客增幅下降的压力。中国居民年人均出游仅仅一次多,国内旅游增长潜力还很大。
针对经济形势和大众的需求,旅行社对旅游产品做了调整,开发休闲旅游产品。不少旅行社从"长短齐抓"转变为主攻短线,带动了短线游的走俏。
此外,一些市场对中国大陆居民的开放激发了大众的旅游热情。近来,赴台湾旅游在中国诸多省市掀起了热潮。据浙江省中国旅行社统计,3月份仅这家旅行社就从浙江就发出8500名游客赴台旅游,是其他所有出境游线路人数的2倍多。
政策层面也支持旅游行业的发展。2008年12月起,促进旅游行业发展的政策纷纷出台,包括退还旅行社质量保证金、减免旅游企业税费、安排旅游专项资金、建立奖励机制等。杭州、南京等城市还发放旅游券,撬动了居民的旅游欲望。
"五一"假期渐近,休闲旅游市场能否持续升温仍有待观察,但业内人士普遍看好前景。中国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说,一方面,旅游业是综合性、关联性较强的产业,容易受到各种突发事件影响;另一方面,旅游业又是极富韧性的产业,一般在受到各类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冲击后,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恢复市场。中国旅游业多次遭遇了突发性事件,例如,上世纪90年代末的亚洲金融危机、2003年的"非典"疫情,去年的"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等,都在事件过后以较快的速度得到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