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江西玉山人,来杭州快十年了。八年前,她曾在杭州一家服装厂上班。一次工伤,夺走了她左手三个手指,剩下的有一个手指也几乎废了。她回了江西老家,“当时不知道自己还能做什么,直到杭州这边的公司过去招人。”
招聘的单位是浙江航民科尔纺织有限公司,一家萧山的福利企业。1059名员工中,有457人是残疾员工,占员工总数的45.41%。公司办公室黄主任说:“我们的设备自动化程度比较高,劳动强度相对低,适合行动不方便的残疾人来做。”
经过简单培训,李英上岗了,做一名落纱工。“手总归有点不方便。公司考虑到我们的难处,本来只安排了两个人,后来特意多加了一个人来帮忙。我感觉,比在服装厂工作轻松多了,那时候还要加班。现在每天工作八小时,收入还比过去高。”
一眨眼,李英干了三年多。她从普通落纱工,做到了工长,管理一个班,收入涨到2000元。
2008年,企业效益急转直下。黄主任摇摇头说:“2007年我们最好的时候,运货的车子排在厂外面,生产都来不及。后来,仓库里的存货堆得放不下。”由于纺织企业依赖出口,金融危机爆发后,打击尤其巨大。
“2月份,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我市社会福利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对我们来说,太及时了。”航民科尔有限公司享受到了更优惠的扶持政策。例如,为残疾职工所缴纳社会保险的50%由财政补贴;超比例安置的残疾职工,分档次给予每人每年1000元至3000元不等的奖励;还有相应的退税政策等。
黄主任说:“相比普通员工,残疾员工有明显的优势。他们稳定性非常高,培训上岗后,往往能尽心尽力地工作。同时,残疾员工使企业享受了很多优惠政策。虽然现在企业利润下滑,但老总说,企业困难时,不能让员工也困难。作为一家福利企业,要对员工负责。”
黄主任说:“今年3月,萧山区又拿出几百万元,补贴给非杭州户籍的残疾员工。有这些扶持政策,我们打算在不减员的情况下,适当再招聘二三十个残疾员工。同工同岗的前提下,考虑到残疾人付出的辛苦更多,因此他们拿到的薪水也更高。”
全市现有社会福利企业400多家,共安置职工4.6万人,其中残疾职工1.8万人。航民科尔、远大纸业等380余家社会福利企业已通过各种方式,向政府、向社会承诺:“不裁员、不减薪、保稳定、促和谐,为党和政府分忧,为社会尽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