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4月30日讯
这几天,有关油条安全问题的连续报道,使一根小小的油条成为市民街头巷尾热议的焦点。更令消费者感到疑惑的是,面对(绍兴)市区每天10多万根油条的消费需求,但本地的餐饮店却没有在这个市场上分羹,市区一百多个油条经营户,几乎都是清一色的外地人。
外地“夫妻摊”“垄断”市区油条市场
江西人老邹,几年前和妻子一起到市区炸油条,经过多年苦心经营,目前已拥有一批固定客户。他的好几个老乡,也先后在市区多个街角开出了油条摊。
来自台州的方女士,在市区卖油条也已有些年头了。她说,在市区炸油条的台州人不下几十人。
这几天,记者先后走访了市区多个地方,采访了二三十个油条经营户,发现这些油条经营户几乎都不是绍兴本地人。
油条是绍兴人传统的早餐品种之一,但偌大一个油条市场,为何鲜有本地人涉足?
“做油条很苦。”老邹说,“为了炸好油条,我们每天至少得忙活10来个小时。虽然要炸近千根油条,但是一根油条的利润有限,只能卖0.5元,一个月也就一两千元,那么辛苦的活,很多本地人自然不愿意干,我们是干习惯了。”
山东人胡女士说,炸油条又累又苦,赚得又少,绍兴人不愿意干,原因就在于此。
记者了解到,市区加工油条的经营户大多是夫妻店模式,他们来自江西、山东、台州、温州等地,有的面向企业食堂搞油条批发,有的则在加工油条的同时,兼营豆浆、包子、面条等早餐。
本地餐饮店:做油条是赔本赚吆喝
照理说,油条在绍兴市民早餐桌上的地位,应该不亚于包子、馒头。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市区的餐饮店中,包括传统老字号在内,没有一家在加工油条。
市区解放路上的同心楼,是一家经营了几十年的“老字号”,每天卖出大小包子1.5万~2万个,但同心楼开业这么多年从未经营过油条。
“解放路那么好的地段,我们不可能卖油条,因为我们不能亏本做生意啊。”同心楼饭店经理徐国富说,按照现在的成本,炸出一根油条,至少要卖1~1.5元才有钱赚。但这样高的价格,应该很少有人会买。如果花同样的1.5元,大多数消费者肯定会买包子。
“百年老店”荣禄春饭店的金总也表示,油条加工工艺复杂,摊上各种成本,一根卖0.5元不但没钱赚,还要赔本,没人愿意赔钱赚吆喝。
很多市民记得,原来市区解放路上曾开过一家永和豆浆店,2元一根的油条,售价是普通油条的4倍,这也让很多人望而却步,豆浆店没开多久就关门了。
一位餐饮业内人士透露,工艺复杂、成本高、利润薄是油条加工的特点,如果餐饮店要加工油条,将比街头的夫妻经营户增加更多的成本,在“无利可图”的情况下,绝大多数餐饮店自然舍弃自己加工油条。而正因为本地餐饮企业的“缺席”,给外地油条摊贩提供了巨大的生存空间,也给油条的规范管理造成了更大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