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5月25日讯
2008年下半年以来,受金融危机等因素影响,柯城区出现大批农民工返乡潮,返乡农民工再就业创业问题引起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柯城区结合“三服务”、“四个三”等活动,把改善民生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采取多种切实有效的措施,扎实推进返乡农民工再就业工程,确保了农民增收和社会和谐稳定。
一是关注民生,早谋划早行动。2008年11月初,柯城区就组织人事劳动保障系统工作人员,深入全区15个乡镇街道、310个行政村,对返乡人员的数量、技能和就业愿望等内容进行专项调查,并保持对返乡农民工就业情况实行动态监测。据统计,截至去年年底,全区48300外出务工人员,已有28569人返乡,其中因季节性返乡的有19314人,因工厂停工和企业裁员的有8195人。针对调查摸底的情况,在返乡农民工较为集中的乡镇街道,开设劳动保障服务专窗,提供政策咨询、职业介绍、职业培训等一条龙免费服务,拓宽返乡农民工就业途径。同时,通过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听取返乡人员的意见和建议,为下一步做好返乡人员就业工作打下基础。
二是搭建平台,提供就业帮扶。柯城区团委联合区农办、区信用联社以推行“丰收——青年创业卡”为主抓手,发展农村青年创业小额贷款,提供创业资金、项目扶持,促进返乡青年农民工自主创业,进一步形成“先创业带后创业”、“以创业促就业”的格局。柯城区人事劳动保障系统还通过送岗位下乡、召开专场招聘会等形式,架起就业信息桥梁,为返乡农民工提供免费就业服务。2008年11月至今,先后举办了返乡农民工专场招聘会、春季人才劳务交流大会及石梁镇、万田乡送岗位下乡等活动,210多家企业提供就业岗位8000多个,吸引近万名返乡农民工前来应聘,其中2271人通过招聘会找到了较为称心的工作。此外,充分发挥基层就业服务平台作用,通过社区就业超市等,积极开发公益型岗位,为返乡农民工特别是家庭困难的返乡农民工提供就业服务。
三是加大培训,提高再就业能力。柯城区团委根据返乡青年农民工的就业、创业需求,在全区实施千名返乡务工青年培训助就业工程,开展以数控机床、电工、计算机、网络营销、网店建设等符合青年特色的培训项目。同时,针对企业用工需求及农民工的不同特点,分级分类开展各类免费技能培训,切实提高其再就业能力,努力实现“每位返乡农民工都能取得一项技能等级证书;已有技能等级证书的都能提升一个层次”两个工作目标。对就地就业和继续外出务工的,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提高其就业能力;对有资金、有技术、有创业愿望的,开展创业培训,提高其创业能力;对愿意在家务农的,开展种植、养殖业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其农业生产技术。2008年11月以来,全区有700多名返乡农民工有针对性地免费开展了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促使其尽快实现再就业或创业。
四是创造机会,鼓励本地就业。针对近年来区域经济发展出现的本地企业招工难的问题,柯城区建立企业联系制度,党员干部与返乡农民工实行“一对一”帮扶,根据企业用工需求,积极引导和安排返乡农民工与本地企业进行对接,帮助他们实现“家门口”就业。对招聘使用本地员工达到一定比例和数量的企业按规定予以重奖,鼓励企业招聘使用本地农民工。今年来,巨桑家私、三源汇能、伟荣药化、德贤纺织等一批本地企业已招用返乡农民工700余名。其中,三源汇能公司业务发展迅速,累计招用返乡农民工60余名,并通过工作人员的牵线搭桥,在石梁成功发展外包加工业务,有效帮扶当地农民就业,促进农民增收。柯城区农办还先后在乡镇一级建立了饰品加工、灯饰加工、针织、鞋艺加工等培训基地,并围绕经纪人培训、加工队伍扩大、加工订单拓展、推进乡镇来料加工流动超市建设等内容,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大力推进全区来料加工业的升级与提升,努力实现“2009年全区来料加工从事加工人数要达到1.5万人,加工费收入达到1.5亿元,全区114个低收入农户集中村村村有来料加工”的工作目标,让更多的农民在家门口增收致富。
五是部门联动,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一方面继续完善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和部门联动机制,加强劳动保障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业务素质,着力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确保农民工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另一方面是通过畅通维权途径,为返乡农民工维权开辟绿色通道,对返乡农民工举报投诉和劳动争议案件做到“快立、快调、快审、快结、快执”,全方位提供法律援助服务,切实维护返乡农民工合法权益。2008年12月以来,全区共处理劳动投诉案件36起,帮助436名农民工追回被拖欠工资及押金195万元;劳动争议仲裁立案45起,结案32起,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202.47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