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至27日,以省委副书记、省长吕祖善为团长的省政府代表团,带着浙江人民的深情厚谊,来到广东、湖南两省学习考察。考察期间,代表团进企业、看园区,学习两省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好经验、好做法,与当地党政领导共商科学发展大计。
加强交流合作是实现共同发展的迫切需要
考察期间,代表团的同志们一致认为,在更高起点和更深层次上加强与外省的交流与合作,既是落实中央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抵御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迫切需要。
与我省一样,广东、湖南两省都将保增长、扩内需作为当前工作的主线。广东着力促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2008年全省GDP达35696亿元,增长10.1%;今年1至4月,全省GDP同比增长6.2%。湖南紧紧抓住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长株潭城市群获批“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等重大机遇,2008年GDP增速为12.8%,今年一季度达到13.1%,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取得积极进展。
耳闻目睹广东、湖南两省发展新态势、新格局,感受着他们那种强烈的机遇意识、发展意识,代表团的同志们心中涌起了一种强烈的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许多同志说,天外有天、山外有山,通过这次学习考察,我们更看到自身的差距与“软肋”。浙江这几年发展较快,但绝不能志得意满、固步自封。通过此次取经之行,进一步开阔了眼界,坚定了贯彻“两创”总战略、落实“保稳促调”各项举措的信心与决心。
携手开拓市场是应对危机的首要选择
同浙江一样,国际金融危机导致的市场需求不足,是广东、湖南等省面临的共同难题。由于外贸需求在短期内无法根本好转,推动广大企业开拓国内市场,并把拓展市场作为保增长、促转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各地政府的必然选择。
在代表团到广东考察的前夕,广东党政代表团分别到广西、湖南考察交流,目的就是推动本地企业开拓国内市场,力求实现“广货北上”。而湖南省也提出,与我省进一步加强产业转移和承接方面的合作,鼓励和支持企业跨省投资,推进两省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产业布局的调整优化,提高整体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代表团同志们认为,在学习广东、湖南的先进经验的同时,更要发挥浙江的比较优势,寻找符合浙江实际的市场开拓之路。
对于浙江这样一个自然资源小省而言,遍布全国各地的浙商是浙江最突出的人力资源优势。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粤浙商超过40万人,各类企业超过20万家,累计投资总额超过2000亿元,主要从事皮革皮具、电子通讯、互联网、房地产、机械制造、商贸流通、医药等行业。在湖南投资创业的浙江人近20万,有3500多家公司,总资产达300多亿元,主要分布在制造业、房地产、水电、矿产、流通和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浙江的服装、鞋业、小商品等在湖南市场年销售额近百亿元。
代表团成员指出,必须更好地发挥浙江商会的桥梁纽带作用,突出义乌小商品城等专业市场优势,利用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着力构建浙江产品的营销网络,努力实现“浙货南下”、“浙货西进”,切实提高浙江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
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唯一出路
在考察期间,广东的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模式、湖南的龙头企业带动作用,都给代表团成员留下了深刻印象。同志们认为,当前保增长的基础是市场,调结构的依据也是市场。围绕市场推进经济转型升级,这是我省实现可持续平稳发展的唯一出路。
深圳的“大族激光”从温州纽扣行业挖到第一桶金,佛山的创意产业园将陶瓷业“点土成金”,长沙的远大空调以节能环保为己任……考察完10多家极具代表性的龙头企业和特色产业园区,代表团成员对此赞叹不已,认为我省必须以优势龙头企业为抓手,着力拓展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以产业园区扩容提升为手段,推动块状经济向产业集群转变,着力构筑市场导向的现代产业体系。
在加强区域合作方面,广东、湖南等地的“借势、造势、成势”理念也给了代表团成员很大的触动。例如佛山市抢抓“广州、佛山同城效应”,利用香港金融服务业的溢出效应,设立了广东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这种做法对于我省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极具参考价值。
考察期间,广东易事特电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何思模的一番话让代表团成员回味良久:“在东莞办企业简单,不用担心政府工作人员上门‘骚扰’;东莞市委、市政府对自主创新很重视,投入大量资金补助企业研发;政府部门具有亲和力,企业不用应付各种应酬。”的确,改进政府服务无止境,推进转型升级不畏难。代表团成员纷纷表示,要将广东、湖南的先进经验学到精髓、用到实处,努力推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