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6月10日讯
“教室很空,大概有一半考生没来参加考试吧。”昨天上午10时许,一名曹姓考生走出温州市第二十一中学考点时说。
根据报名情况,昨天本应有21482名考生参加自选模块考试,向重点高校发起冲击。但记者采访发现,不少考场弃考人数接近半数,一名老师感叹,高考中这么多人弃考,以前从未见过。
教室里只坐了一半人
曹姓考生和四五名同学结伴走出考场时,距离考试结束还有近半个小时,他坦言是随便来考考的:“我的目标是二本或三本,对一本本来就不抱什么希望。”同在市二十一中参考的周姓考生,在考试快结束时走出考场说:“我离开时考场里就两三个人,很多人提前离开了。”
据温州市二十一中教务处一名老师估计,该考点300多名报名一类考试的学生中约有120人弃考。同样的情况出现在温州市第十四中学考点。据该考点相关工作人员估计,该考点弃考“重点卷”的考生也超过三分之一。
不过,温州中学和温州二中这两个考点弃考的人相对要少得多,温州中学只有几人弃考,温州二中约有30人弃考。温州中学一名老师认为这与考点的生源有关,温州中学和温州二中考点中本校生占了大多数。
多数学生只是“陪考”
根据新高考方案,学生可自主选择报考一类、二类、三类考试科目。一类在原有“3+X”科目基础上,增加自选模块考试;二类维持原有“3+X”科目;三类科目在保持共同科目“语、数、外”基础上增加技术考试。三类可兼报。
自选模块考试由语文、数学、外语、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9门学科的18个选修模块组成,每个模块编制1道题,共18题,每题10分,由学生自主选答6道题。
据市教育考试院统计,全市报考一类自选模块考试科目的学生有21482人,约占全市高考人数的三分之一。
事实上,全国高校每年在浙江通过高考招收新生大约26万人,其中“一本”3万人左右,占高考录取新生的九分之一左右。而今年全省报名一类的考生有十几万人,也就是说,多数学生只是在陪考。
市十四中教务处相关负责人认为,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有这么多考生弃考。很多考生报名时是抱着“先报了名再说”的心态,一旦前面两天发挥不理想,冲“重点”无望,就干脆不来考试。
是减负还是增负?
新高考改革的初衷是减轻学生负担,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但经历了这次的“实战”后,社会各界提出质疑。
尽管此前一些教育专家建议学生不要盲目兼报,“能挑50斤的不要挑100斤”,但一名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坦言,他不想放弃任何一个进更好大学的机会。在这种心理影响下,不少学生不愿意根据自己的真实水平,集中精力主攻一类最适合自己的考试科目,而是三类都报。多名老师也表示,会尽可能鼓励学生多项兼报,尽管会增加学生负担,但谁也不愿意承担由于没报名而失去录取机会的风险。
自选模块考试的选拔功能也遭到质疑。自选模块的初衷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但受教室、师资等因素影响,很多学校无法开足模块选修课让学生自由选择。从节约精力的角度出发,绝大多数考生选择模块时也只挑选和二三类考试科目紧密联系的模块,文科生选政史地,理科生选理化生,极少有人跨科选择。市二十一中一名老师直言,既然如此,自选模块考试何不并到文综理综考试中去?额外增加半天考试,考点投入这么多监考老师,牺牲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却有这么多考生弃考,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资源浪费。
据昨天参加考试的不少学生反映,自选模块的难度并不高,有人甚至认为比文综理综考试简单。不少老师认为,这样的额外考试能否选拔出合适重点大学的、更优更尖的学生也值得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