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6月17日讯
江山市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统筹推进一、二、三产业协调快速发展,侧重于做大三产、做强二产、做优一产,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全力打造实力江山。
以“工业565”为载体,致力加快工业提升发展。“工业565”是江山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提出的就工业提升发展的5大目标体系、6大提升工程和5大配套举措。一是确立5大目标体系。从规模总量、产业结构、企业主体、项目投入、企业素质等五个方面制定了工业提升的一系列目标体系,其中最主要的总量方面的目标力争到2010年达到470亿元;2012年达到758亿元;2015年力争达到1600亿元。二是推进6大提升工程。从重点产业、园区平台、龙头企业、项目投入、科技创新、环境保障等六个领域着手,着力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在主导产业培育上,明确把机电、电光源、木业加工、消防器材和高新技术等“4+X”产业作为重点培育产业,着力打造“两都两城”,即三省边际的“机电之城”、“木业之都”、“电光源之都”、“消防之城”。在平台整合总布局上,确立了城北工业新城、中部特色经济区两大工业经济主战场的战略地位,总规划面积47平方公里。在龙头企业育强上,坚持通过引进、联合、上市三管齐下育强龙头,力争到2015年规模企业数800家,亿元企业100家,10亿元企业15家。去年以来,该市加快推进联城消防组建工作,促成三友电子与国内最大灯具企业广东雷士联合实施整灯项目,推动江化公司联合全球最大的胺类生产商比利时特明科公司提升发展胺系列产品,推动虎山集团联合中国建材集团实施日产5000吨生产线项目。三是出台5大配套举措。分别从优化发展环境、加强产业招商、引进创业人才、缓解用工难题、加大国资和金融扶持等五个方面,出台了针对性较强的配套措施,为工业提升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以“两地一城”为载体,致力构建服务业发展高地。立足江山发展基础和产业特色,着力发展休闲旅游业、现代物流业和商贸商务业,打造“两地一城”。一是打造三省边际休闲旅游胜地。按照“一中心三景区”的旅游功能分区空间布局,重点打造市区旅游接待服务中心和江郎山—清漾、廿八都—浮盖山、仙霞关—戴笠秘宅三大景区,努力推进清漾及和睦特色文化村、跑马场等一批旅游重点项目建设,扎实推进江郎山申遗工作,争创省旅游经济强市;突出打响“千年古道?锦绣江山”主题口号,拓宽营销渠道,全方位加强对外宣传,逐步打响江山旅游特色品牌;加快发展旅游相关配套产业和旅游企业,丰富游、购、娱等项目,提升休闲旅游综合服务功能,着力提高旅游接待水平。二是构筑三省边际现代物流(专业市场)集散地。依托三省边际的特定区位和产业优势,按照“二区四中心七市场”的物流业空间布局,分别在城南开发区重点规划建设江山现代物流集聚区和在贺村镇重点规划建设浙闽赣边际现代物流集聚区,加快江山综合物流中心、贺村综合物流中心等四个中心,以及浙闽赣边际农特产品交易市场、南方安保市场、江山汽车综合市场、江山商贸城等七个市场建设,努力打造以服务本市域为基础,辐射周边区域和省份的相对完善的现代物流网络体系。三是建设三省边际商贸商务名城。按照“一核四街五点六中心”的商贸商务业布局精心打造大南门城市核心商圈,加快江滨路特色餐饮街、市心街传统老字号商业街等四条城市特色街区,城北大型超市、时代广场等五处现代大型综合购物中心,西山商务休闲中心、须江商务休闲中心等六个商务休闲区建设,大力提升商贸业品位和档次,增强城市的商务服务功能。
以“五村联创”为载体,致力建设“中国幸福乡村”。通过抓点连线、以点带面,在全市农村大力推进“富裕乡村、美丽乡村、满意乡村、文明乡村、和谐乡村”等“五村联创”行动,力争到2018年左右,把江山所有的乡村都打造成为“中国幸福乡村”,成为全国新农村建设的样板,打造新的国家级区域品牌。一是大力实施产业提升工程,创富裕乡村。突出抓好“1+5”特色农业主导产业培育,“1”即粮食,粮食生产能力常年保持在24万吨以上,去年成功创建全国粮食高产示范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5”即食用菌、畜禽、蜜蜂、果蔬、茶叶等五大农业特色产业。二是大力实施环境提升工程,创美丽乡村。深化村庄环境整治,突出村道硬化、垃圾处理、卫生改厕、污水处理和村庄绿化等重点方面,深入开展“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扎实推进“两线”整治,全面推进“312”新农村绿化和农村洁化运动。三是大力实施公共服务提升工程,创满意乡村。不断提升农村教育、文化、卫生、就业、社会保障、社会救助事业水平,加快推进供水、环卫、公交等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使农村群众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待遇的公共服务,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四是大力实施素质提升工程,创文明乡村。深入开展“五五”普法教育、加强道德文明、科学知识、生产技术等各方面的宣传教育,完善村规民约有效发挥约束自律作用,不断深化农村精神文明的创建。围绕“4+x”特色主导产业需求,深入开展劳务技能和创业技能培训。五是大力实施基层基础提升工程,创和谐乡村。继续深化村级“五新争先”,不断加强村级基层组织建设,大力发扬基层民主,促进基层综治维稳网络规范化运行,促进镇村基层干部工作重心有效下移,不断健全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努力实现基层基础工作的常态化和长效化,不断提升基层党建和基层基础工作水平,为农村改革发展提供和谐稳定的环境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