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6月24日讯
我们生活着的这个世界,由各种各样的人组成,他们或强或弱,他们或老或少,但他们都需要“人,生而平等”的尊严,需要同样的快乐与幸福,渴望在同一片蓝天下,享有这属于他的“一米阳光”!
为了让所有生活在浙江这片土地上的人们能分享社会发展的成果,省委、省政府推出了“浙江省基本服务均等化行动计划(2008-2012)”,计划用四年时间,按“基本、平等、普遍、均衡”的原则,为全体浙江百姓提供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各种基本社会公共服务。
这一行动计划实施已逾一年,带来的温暖已经“结结实实”地铺洒在千万浙江人的身上。
|
乡下娃有了“健身场”。富阳市渔山乡曙星村修建了健身设施,村里的孩子们高兴地在健身场里荡秋千。 新华社发
|
送工作:
奉上“铁饭碗”,吃下“定心丸”
|
双腿残疾的刘俊在家中当起了114号码百事通的话务员。 新华社发
|
“这里是114号码百事通,请问您……”,114号码百事通已是我们生活的好帮手,可当动听的声音告诉你所需时,你知道是谁在收集、整理、更新着这些内容吗?是分布在全省各地的50多名残疾人在用他们的努力,在幕后支撑着这个平台。
闻晓君就是其中之一。两年前他大学毕业,可身有残疾却总让他找工作难上加难。一个人呆在家里的滋味真不好受,苦闷布满着闻晓君的心。
今年春天,闻晓君终于得到了一份称心的工作——成为114号码百事通的信息网络采集员。
每天早上,闻晓君都会拿到一份关键词列表开始工作:“比如我今天的信息搜集重点是‘水煮鱼’,那就要通过网上搜索引擎查到杭州做水煮鱼的所有饭店,然后一个个打电话过去核实价格是多少,店的位置在哪里……最后再系统整理之后提交。”
现在,闻晓君每天都要打出去几百个信息搜集的电话,工作虽累虽烦,可十分开心。和闻晓君一样,分布在全省9个地市的50多名残疾人也同样在忙碌着,他们每月都可以根据提供的信息获得多则两三千,少也有一千多的收入,安然度日不成问题。
其实,这是省残联与省电信联手为解决残障人士“居家就业”而出台的一个新举措。2007年,时任省残联理事长的陈晓非与省电信老总一拍即合——省残联提供免费电脑,省电信则专门开发软件,方便残疾人提交信息;而由残障人吴坚创办的杭州新青年信息技术公司则招募残疾人,具体完成所有工作……
吴坚说,按照他们的计划,最多将可以容纳超过300名残疾人就业。
这只是浙江为残疾人找工作的一个典型例子。省残联劳动就业服务中心副主任黄诗地透露,浙江的残疾人就业走在全国前列:“全省福利企业中,有近10万残疾人集中就业、其他各类企业中分散就业的还有12万多,有11万多的残疾人当起了个体户,还有18000多个家庭在从事着养殖业、加工业……”
即便今年浙江遇到金融危机,经济和就业形势都趋紧,可全省还是要解决8000残障人就业,还要为15000人提供各类免费培训。
有了全社会的关怀,残疾人就业捧的“饭碗”就更“铁”。“给予残疾人更多关怀,本就是建设一个和谐社会的应有之意。”省残联负责人很认真地说。
送娱乐:
“十八相送”送到村头
|
杭州的社区文化建设也进行得热火朝天。 赵越 尹炳炎 摄
|
对于许多人来说,6月11日的夜晚是宁静的,但对于丽水市云和镇的老百姓来说,6月11日的夜晚却是沸腾的,省里的剧团来了,几千老百姓都被那舞台那唱腔给迷住了。
赵秋荷老太那个晚上一路回家都哼着“十八相送”,因为她还是头一次看省里来的名演员来演出。
这是浙江省文化厅送戏下乡留下的一个剪影。让农民兄弟姐妹有书读,有戏看,这正是省文化厅在实施基本服务社会均等化计划中,正在全力完成的目标。
省文化厅社会文化处处长戴言告诉记者,浙江现在1年要送戏下乡15000多场,电影12万余场,图书100多万册,省里还专门设了“农村文化建设基金”并每年增加,还给一些欠发达的县区专门拨了一笔45万的专款,用于配置一辆专用的流动舞台车和流动图书馆,建好之后,再拨10万的购书款……
|
送戏下乡深得百姓喜爱。 本报记者 林云龙 摄
|
“我们所说的送戏下乡,绝不是让演员心血来潮了就去一趟,也不只是凑个十个八个人去唱台莲花落就算数,现在我们都已上规模了。”戴言说,现在对于文化下乡的演出都有明确要求,每场演出演员必须有20个人以上,时间必须有2个小时以上,“必须拿出最好的节目来,好东西不能光给城市里的人演,也要让农民兄弟们开开眼,这,就是文化上的均等服务。”
送健康:
咱也建个村级“火箭队”
|
2008年7月,杭州首家重度残疾人托养公寓投入使用,首批10多名重度残疾人士已入住。托养公寓将根据残疾人家庭的不同情况,免除或部分减免有托养要求的重度残疾人士的入住费用。 新华社发
|
萧山区益镇久联村是一个远离城市的村落,但村民们怎么也没想到,那些以前只在电视里见过的,用来锻炼腰腿和胸肌的健身器材也来到了他们身边。
曾经因为没有场地,已经告别篮球十来年的赵前发也来了次“重温旧梦”,与三四十岁的“队友”们又一次在球场上奔来跑去……
农民也需要锻炼吗?需要!
他们干农活不就是锻炼吗?不是!
省体育局群体处处长扬平原就告诉记者:“农民干活当然是一种强身的活动,但不是体育锻炼,体育是全方位的,是有标准的,我们在农村推广推动体育活动就是把正规化的科学的体育锻炼走进我们农民兄弟的日常生活。”
自我省实施基本社会服务均等化工程一年多来,省体育局已在全省建设了3000个小康体育村,100个省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30个省社区健身俱乐部,同在乡镇建设了100个国民体质监测站。
省体育局最近又刚刚下拨了225万元资金,启动在全省新建250个村级体育俱乐部的工程。
在久联村采访的时候,一个小伙子就说,村里现在也有体育俱乐部了,虽然远不是电视上的火箭队,可这俱乐部里的球队,却真正是咱自己村里的“火箭队”。
扬平原说,现在,城市里的体育小康设施标准是每人0.3平方米,这个目标已经基本完成了;而在农村,我们的目标是每人有1个平方米的运动设施,这项建设正在快速推进,“条件好的地方,行政村已经达到,自然村正在努力,我们相信,一个现代的科学的健身方式正走进每个村庄。”
送服务:
点点“星光”照亮夕阳红
天下雨了。这样的天气本该是住在杭州西湖区外东山弄46幢2单元301室的叶允安和沈长友夫妇俩最头痛的事情,年过古稀的他们最怕在下雨天出门买菜。
可饭总是要吃的。现在,他们早已没了这个担心,一个电话打到社区的“东山弄——夕阳红餐厅”,没过多久,夫妇俩点的两菜一汤就送到了家门口,“几个味道不错的家常菜总共才十几块,而且送上来还是不要钱的。”
这个深得老人们喜爱的“夕阳红餐厅”,是杭州西湖区民政局与灵隐街道联合开办的“星光之家”的一部分,早上六点就开门,一直会开到晚上8点。社区里的老人们一日三餐都能在这里解决,饭是送的,粗粮是送的,汤也是送的,菜是十分便宜的,老年人还可以凭卡打折,只收成本不赚钱。
老人们在这里吃完饭,嘴一抺就可以走进隔壁的“星光之家老年活动中心”,想玩什么就玩什么……
省民政厅法规处副处长陶澄滨告诉记者,像这样的星光之家,已经覆盖了杭州主城区的所有社区:“过去我们只讲给老年人健康,我们现在更要给他快乐,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提高他们的幸福指数,这是民政部门为实行基本社会服务均等化的努力方向。不仅仅是老年人,针对少年儿童的工作也都在进行中。”
目前,“星光之家”工程不仅在城市全面推动,在全省农村也已有6000多家,使农村的老人有了属于自已的快乐天地,全省已有2116个社区达到规范标准,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据了解,目前民政部门承担的基本公共社会服务均等化计划大项目共有11个,总投资达到了266多亿元,不仅涉及老年与儿童,也牵涉到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包括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区服务等。
“再过几年当这些项目都实施后,无论是我们的老人还是儿童将会笑得更灿烂。”陶澄滨很有信心地说,“都说老年人现在要‘夕阳红’,我们在建设的这些点点‘星光’,就是要让夕阳红得更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