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深夜,安吉天荒坪,来自世界各地的天文爱好者在草坪上搭起帐篷过夜,静待日全食。本报记者 胡元勇 摄
浙江在线07月22日讯
巴萨乔夫“闭关修炼”
昨天上午8点多,安吉天荒坪镇大溪村的村民徐新学,站在家门口新铺的柏油马路边上,看着一辆接一辆上山的外地车,感慨地说:“天荒坪从没来过这么多人!”
离日全食还有24小时,已经有一潮又一潮的天文爱好者赶往天荒坪。他们追逐的,不仅是日全食,还有美国著名天文学家巴萨乔夫。
巴萨乔夫教授的观测点,设置在天荒坪江南天池度假村的茶室露天平台上,不过这个平台现在守卫森严,记者也没能进去。
“早上门就反锁了,巴萨乔夫教授正在‘闭关修炼’。”工作人员指了指贴在门上的“Please Close Door”,幽默地说。
不过,从度假村其他地方,还是能远远看到露天平台上的情况。来自世界各地的天文学家已架好了各种各样的观测仪器,一些女天文学家忙完后就晒起了日光浴。
巴萨乔夫教授身边,一直跟着一位小姑娘,她叫来晨莹,是杭高天文社的社员。
来晨莹告诉记者,教授7月15日就赶到天荒坪了,头两天不停地接受各路媒体采访,都抽不出时间调机器。17日开始,他拒绝了所有采访,开始一门心思捣鼓他的那些观测仪器。
仪器五花八门,有赤道仪、高倍望远镜、单反和CCD等,其中赤道仪最难调,也最容易受到外力影响。来晨莹说,因为平台上铺的是木板,轻微的震动都可能导致赤道仪的刻度发生变化。所以这些天文学家一走到平台上,就蹑手蹑脚的,唯恐仪器动了又要重新调整。
对于巴萨乔夫教授来说,这次日全食最有意义的是“日冕”阶段,就是太阳将要被月亮完全挡住时,在日面边缘会突然出现一弧像钻石似的光芒,也叫钻石环。
“我们都喜欢叫它指环王。日冕肉眼就可以看到,不需要通过专业仪器。”来晨莹说。一边的翻译马上接话:“在国外,还有男子在日冕时,拿出钻戒向女友求婚呢!打算求婚的男孩子,可别错过这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西湖景区老外踩点
昨天的西湖边,烈日高照,可踩点的人却是一群又一群,最惹人注目的就是外国游客了。听景区内开小店的人说,就昨天来光顾小店的人来讲,外国游客和本地游客的人数已达到了1∶1。
观赏日全食,宝石山上的初阳台是个制高点。昨天下午,葛岭通向保俶塔的山路上,小店老板老张乐呵呵地说,“才一个钟头,我店门口已经走过五六队外国游客,算是一年里最多的一天了。”
在平湖秋月景区茶室上班的小楼也有同感,今天光顾过她店里的外国客人数都数不清了。“陪同的人说,他们都是法国人,带着专业照相机,是冲着日全食来的。”小楼说。
钱江新城地势开阔,城市阳台附近,有不少正在施工的大厦,工地上的工人们同样对日全食很感兴趣。
在杭州市国际会议中心,建筑工人沈师傅说,工地已经发布了日全食期间的安全规范,他们早准备好脸盆、玻璃、墨水之类的东西了。
工地里的锡焊工人很占便宜,他们的护目镜绝对能在这场盛宴中一展身手。
“在建工地的楼顶是不让去的,我们自己不去,也不让外面的人上去。”工地门卫说。
昨天下午3点,七堡丁字坝观潮处,巡防人员李师傅顶着烈日巡逻。这次日全食是一次大考验,估计会有很多人涌到坝上观看,届时,巡防队员们会根据巡防要求上堤维护秩序。
海边逐日没预料火爆
昨天上午,宁波至舟山的轮渡售票口,游人络绎不绝,全是冲着海边观日来的。不过,从定海区旅游局统计的数字来看,游客数量只接近平时周末的水平,并没有预计的那么多。
昨天上午,记者经由宁波白峰码头轮渡至舟山。轮渡上,一群穿着统一服装的团队引起了大家的注意。他们是杭州天择户外拓展组的观日团,目的地是岱山岛鹿栏晴沙景区。
带队小伙说,他们为此筹划一个多月了,300多个团友全部搭帐篷露营等日食。年轻姑娘小言和男朋友阿雄算是最有热情的一对了。两人都是杭州的小白领。为了这场日食,两人双双向公司请了两天假。
船上一个漂亮的小姑娘把众人逗得咯咯笑。她叫小鹿,6岁。“我、妈妈、阿姨、奶奶、妹妹、5个人!”小鹿掰着手指,向大家介绍自己的队伍,一家人从宁波特地赶去舟山看日全食。
“今天是周二,但根据旅游局初步统计的数字,客流量已接近平时周末的水平。”定海区公安分局夏警官告诉记者。“就进出岛的车辆数据来看,只有千余辆。比平时多,但比预计的要少一些。”
究其原因,恐怕是民众的“理性逐日”起了作用。因为只要有观测镜、视线较开阔,在家门口也可以观赏日全食。
驻扎民工成“解说员”
昨天,盐官镇观测点迎来了数百名来踩点的外宾,而一些常年租住在观测点附近的打工人员,更因“深谙”大潮规律,为部分游客担任起了“解说”。
昨天,记者从盐官镇观潮景区管理委员会了解到,组团来看这次日全食的外国宾客已超过5000人,主要来自英、日等国,最早一个团队两年前就订票了。
昨天上午,在观测点观潮胜地公园,记者碰到了英国天文爱好者Marvy,曾在1995年赴印度观看日食。
“10年前,我的家乡也有日食,可惜起雾了,什么都没看成。”Marvy说,盐官视野开阔,但愿这次有好运气。
踩点的外地游客一拨接着一拨,记者发现,观潮公园里好像还为此增加了讲解人员。一问才知道,原来这些讲解员是住在观潮公园里的打工者。
江西女子小徐在盐官镇打工。几年前,租了公园观测台下的小隔间做起居室。观测台离大潮只有几十米,常年伴大潮而眠,小徐早已摸清了潮水的规律。每年大潮哪几天来、几点钟来、浪头多大,她都能说得头头是道。
因为熟悉潮水,小徐和同住附近的十几名女务工人员每年观潮都会临时担任“解说员”,有时遇到游客询问,她们都会热心解答。
“明天日全食结束后,千万别走,有潮水,比今天更大。”小徐和同伴“口手并用”,向一名外宾介绍钱江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