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7月29日讯
近年来,浙江省常山县针对一些基层干部与群众之间交流沟通减少,对老百姓在想什么、盼什么不是很清楚;群众反映利益诉求渠道不多,一些民生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有的干部对群众期盼关心不够,干群关系紧张,信访率上升;社会利益协调机制不够健全,构建和谐社会的手段和途径还不够丰富等问题,从2005年11月开始实施“民情沟通日”制度,通过每月10日集中开展“民情沟通日”活动,主动下移工作重心,倾听民意,为群众释疑释惑、排忧解难,把可能激化的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让群众合理诉求得到快速解决,走出了一条有效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路子。
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常山县按照省委开展“服务企业、服务基层”专项行动的要求,进一步深化“民情沟通日”机制,倾听民生、了解民意,化解矛盾、服务基层。今年来,通过“民情沟通日”活动,共征集到建议意见1700多条,其中涉及各类民生问题956个,已经解决的801个。
一、拓宽沟通渠道,掌握民生问题。一是构建群众诉求便捷通道。建立全员联系点制度,规定参加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的每位在职党员和干部,联系一个村(社区)、农业经济合作社或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县342个行政村、7个社区、138家规模以上企业全部都有干部联系。对联系点的一般性问题,要求每半月汇总上报一次,紧急性、突出性问题即时上报,确保群众诉求能及时上传。二是创新民意征集方式。专门下发《关于发挥“民情沟通日”制度作用,推动学习实践活动深入开展的实施意见》,通过开设“民情信箱”、发放“民情联系卡”等形式,深入基层走访,或在村(社区、企业)直接聘请“民情信息员”,多管齐下收集民意,及时掌握民生需求和困难问题。三是拓展民情沟通领域。结合开展“工业服务月”活动,把“民情沟通日”制度拓展延伸到企业,深化出“企情主题沟通会”,拓宽企业负责人与管理人员、车间一线职工、机关干部的沟通渠道。“企情主题沟通会”举办以来,直接帮助企业化解安全生产、节能降耗、工艺改进、产品升级、职工权益维护等方面问题480多个。
二、坚持上下联动,强化问题调处。一是建立民情协调组。建立县、乡、村三级民情协调小组,明确各自具体工作职责。县级按涉农、涉企等部门进行编组,成立7个协调组;乡镇和村(社区),按辖区划分进行编组,整合力量破解难题。二是实行联席会议制。针对乡、村两级协调组平时调处问题难度较大的实际,制定出台县级部门和乡镇维护稳定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上下联动、多方参与的协调处理网络体系。联席会议重点分析基层群众反映的涉及多个部门的问题,按照“谁主管,谁负责”以及“分级负责,归口办理”的原则进行处理,确保问题及时得到解决。对于群众反映强烈、长期积累下来的疑难问题,由县、乡抽调人员成立专门工作组,集中力量予以处理。目前,联席会议已协调解决问题146个。
三、抓好制度建设,提升调处时效。一是建立“二包三联”制度。“二包”,即对重点信访和民生问题,由县级领导包案,全程负责;对矛盾突出的“重点村”,实行部门领导干部包村,动态跟踪。“三联”即实行联合接访、联合会诊、联合督查。对重点问题,责任单位与相关部门联合接待,力争一次性解决,提高工作效率;对久拖不决的,特别是历史遗留的疑难问题,组织相关单位进行联合会诊,提高处理速度和时效;整合各方力量,对推诿、拖延、调处不力的,及时进行联合督办,确保问题及时妥善处理。二是健全保障机制。对参加“民情沟通日”活动的党员干部,要求集中精力,保证人员到位。每年由县财政拿出110万元资金,专门用于实施“民情沟通日”专项活动中的“民情工程”,支持解决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共性问题。目前,已安排“民情工程”项目28个,已开工实施23个。
四、强化监督检查,确保工作落实。一是组建民情督查组。聘请退二线的党员领导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村民代表组建15个民情问题、民情项目督查组,对民情问题的议事情况、办理效率等进行全程监督。县委组织部、县民情沟通日活动办公室每月进行动态督促检查。二是实行通报公开制。建立疑难信访问题办理、民生项目进展情况定期通报公开制度,保证群众充分知情监督。今年来,已在全县范围内进行了4次公开通报。三是实行办结反馈制。及时做好解决问题的回访工作,认真听取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对一些没有解决到位或解决后群众尚有疑问的,责成限期整改,并做好解释和落实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