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污染,谁都可以对食物挑挑拣拣
7月28日下午,记者在杭州城东的一家自助式茶楼进行消费,向服务员要了三双筷子后进行试验:前后25分钟,分5次用自己的筷子到食物区夹熟食均没有受到服务人员的禁止——如果记者的筷子是已经使用过的,那么将直接导致食物受到污染。
“干餐饮这一行,最担心的不是客源,不是服务,而是卫生,是食物安全问题。”丁美鹤说。在得知吴山茶楼的消息后,她第一时间找人检查了厨房,跟厨房主管沟通,对于一些有疑问的食物如虾等,一律采取销毁处理。
虽然他们在尽力控制各个环节,但对于茶客在取食过程中的卫生控制,却很难万全。
可以容纳600个人的青藤茶馆经常爆满。青藤茶馆毛晓宇说:“7月20日晚上区卫生监督所检查完吴山茶楼之后就来到青藤茶馆。”她说青藤茶馆处理事务的方式一般是以两小时为一个阶段:每两个小时就要更新一次食物,并将留样食物保留48小时。“厨房内过滤器每月更换以保证食品安全新鲜。”毛晓宇说,不仅厨房大厨,大堂经理也会每天进行早晚两次进行厨房检查。
“这两个环节的确是比较关键的。”朱家骥说,就比如这次吴山茶楼事件就和其中的茶客取食环节密切相关。他表示,食物中毒事件在餐饮行业其实并不少见。“餐饮业有很多环节,任何一个环节有差错,就可能出问题。”他觉得食物中毒犹如道路交通,车祸总是难免。
专家建议:不妨把食物分成小份盛放
杭州茶楼从清茶、点茶、复茶到自助茶,已高速发展近20个年头。而这个高速发展期的到来和自助茶的出现密切相关。
“谁都可以去拿食物,谁拿了食物以后都可以二次甚至三次挑选,如此的取食过程不产生污染才怪。”长期关注杭州茶楼发展的浙江工商大学副教授金一群说,茶楼在这个环节脱离了控制。他觉得吴山茶楼中毒事件的罪魁祸首就是自助取食中的监督缺失。“如果把大份食物用小盘盛放,情况会好很多,直接减少了茶客接触食物的机会,只是经营者的成本会增加不少。”
“杭州茶楼行业一年比一年发展得好,懂茶的人越来越多。”丁美鹤介绍说,2006年茶楼业被评为杭州十大潜力行业。今年上半年,茶楼业的营业额同期增长了10%,丝毫没有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这已经成了杭州老百姓必须的消费。”
1996年开始营业的青藤茶馆见证了杭州茶楼产业的发展。开业初还属于小资消费的茶楼,到1999年已经倾向市民化。“茶楼的灵魂还是茶,其受欢迎程度和茶、食物、服务、环境等综合因素有关。而目前的经营几乎都围绕自助方式展开,这过程的风险控制成了我们经营安全的重中之重。”
茶楼业协会会长、湖畔居的老总朱家骥说,杭州的大小茶馆目前有1000多家,自助茶楼约占总数的1/3。以湖畔居为例,去年2500万的营业额中,只有100万是来自自助餐,和卖10块钱一杯的散茶营业额差不多,但是168元/位的特品茶就卖出了2万多杯。朱先生说,现在偏好绿茶懂得点茶的人越来越多,像立顿红茶的点击量已经趋近于零。“茶楼发展越快,自助方式经营的弊病也暴露越明显,规范还是取缔自助方式正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
他认为,两个关键环节中,厨房的环节应当还是比较容易控制的,经营者只要严格按照相关卫生规定并加强培训和监督,由厨房“后院”引发的问题就基本可以避免。“但对于茶客在食物取用过程中产生的交叉感染就很难彻底规范。”他说大型茶楼每天的人员接待量都在800人以上,以平均每人取用2次计算,茶客直接接触食物的次数不低于1600次。“如此高频率的取用、添加难免会造成偶尔的不卫生现象。”
他觉得任何一次“偶尔”产生的食物中毒事件都可能会演变成对茶楼这个行业的冲击。“这次事件无论严重与否都是一次自助式经营方式问题阳光化,也是对杭州整个茶楼行业的一次安全警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