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8月20日讯
在海拔4500米的西藏那曲地区,有所那曲三小,那里生活着228个孤儿,虽然条件艰苦,但他们仍然坚持学习,坚强而快乐地生活着。
自6月15日,记者走进那曲,记录下藏北高原228朵花儿的故事后,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经过精挑细选,最终有46个家庭找到了属于他们的51朵“花儿”。不过,名单确定后的这段时间,我们仍然不断地接到热心读者打来的,要求和那曲三小的孤儿学生结对子的电话。
团省委领导也先后两次进藏视察了解工作进程情况,并发动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为那曲三小捐款捐物。
“今天,那曲三小的孩子们就正式开学了!”援藏干部、团省委青工部副部长、那曲团地委副书记陈继胜说,暑假里,大部分孤儿都被亲戚带回家了,只有28个没有亲人的孤儿留守学校,“但今年,他们的暑假过得也很精彩,因为,有不少大学生陪着他们一起过。”原来,有不少那曲籍的大学生在看到报道后,整个暑假都留在了那曲三小,陪孤儿们上课、玩游戏。
另外,在报道发出后,有很多浙江小朋友都给那曲小学寄去了课外书、学习文具和体育用品,还有的学校把这次结对子活动列入学生校外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内容,让两地的小朋友通过书信加强联系,沟通友谊。
“有51个孤儿找到家了,真好!”陈继胜希望,能有更多的爱心家庭继续关注那曲三小,让228朵花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家。
从今天起,本报将对第一批结对成功的爱心家庭进行回访,讲述一个个关于爱的故事。
“青年文明号”部分成员。(王振宇 摄)
在第一批结对的46个家庭中,有一个家庭很特殊,她和2个孩子结了对子,可这个家庭里却没有“爸爸”和“妈妈”,只有99个哥哥姐姐。这个特殊家庭,就是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地服公司旅客服务部廊桥A队青年文明号的全体工作人员,“虽然我们不是‘完美’的家庭,但我们给孩子的爱,一分都不会少。”
4月,就有了“爱心基金”
在这个99人的特殊大家庭里,平均年龄24岁,最小的只有20岁,大部分是未婚嫁的年轻人。别看他们年轻,和藏区孤儿结对子可不是一时头脑发热,而是他们的老传统。
早在4月份,这个青年文明号就自发成立了一个“爱心基金”,专用来资助需要帮助的人,而资金来源,就是每个员工每个月省下5元钱。
“每天吃完饭,都看见员工们买饮料,我们就想,如果每个人少买1次、2次,攒起来就是不少钱了。”旅客服务部经理施晟没想到,只是一个简单的提议,可大家的响应却特别热烈。
按理说,每人5元钱,99个人,一个月该是495元,可每次都一定会超出这个数目很多,“还不到5个月,现在已经有了4000多块。”最先看到报道,决定和孤儿结对子的综合事务部经理范铁男很自豪,“5元钱,并不只是数字上的5元钱,而是我们的爱心口号。”
“爱心基金”虽然成立不是很久,可已经发挥过好几次作用。
六一儿童节时,这个家庭里的哥哥姐姐带上慰问品去看望了孤儿院的小朋友;暑假,组织机场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一起游西湖,还做了不少爱心小贴士;在机场建立接待站,专门负责接待独自乘坐飞机的小朋友……
想去西藏看看结对孩子
“旦增才加和阿宗,都不知道,他们该是多么可爱的孩子!”在得到结对子的名单后,队里的每个人都对这俩孩子充满了好奇。
“第一件事么,我们要写一封信给这两个孩子。”青年文明号队长莫嘉琦说,大家已经商量好了,要赶在学期开学前,给这俩孩子写第一封信,争取让他们上课的第一天就能看到。
之后,每个月由每个小组轮流做“爱心大使”,把大家的关心和问候写信告诉孩子,同时,还会随每封信寄上空信封和邮票,“这样,他们回信的时候,直接就可以寄了。”
“单单写信还不够,我们还要和他们的班主任联系,这样才好知道他们的学习情况,也好知道这俩孩子有没有什么困难。”
“还有,学习用品、衣服,这些我们都会记得帮他们解决。”……
颇热烈地讨论了很久,员工胡笑菲突然想到,“只要有机会,我们就去西藏看看他们吧!”这个提议,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
想要两张孩子的照片
“记者如果再到那曲三小去的话,帮这些孩子拍些照片吧,我们想看看他们的样子!”
施晟还提议,到时把两个孩子的照片贴在队里的生活园地,再把他们的信也贴上,“这样,路过的每个人都能看到,随时都能关注他们。”
“我们知道他们的样子,他们会不会也很好奇我们的样子呢?”员工卢艳的话把大家都逗乐了,“那我们也拍张照片,让他们也看看吧!”
但是,因为工作时间段不同,99个人最终没能凑到一起。“不论是99个人,还是20个人,对我们来说都一样。”施晟说,在这个团队里,即使将来领导更换了、员工更换了,但帮助这俩孩子读书的想法不会变更。
“如果可以,我们想一直资助下去。”施晟希望,这两个孩子还可以读初中、高中,将来最好还可以到杭州读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