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消息(本网记者卢佳颖9月2日嘉兴市报道)9月2日下午,“辉煌60年——全国网络媒体浙江行”采访团走进第二个城市嘉兴,市委市政府领导专程召开了关于推进城乡统筹工作的情况介绍会。
下午三点在嘉兴市行政中心举行介绍会
嘉兴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陈越强作情况介绍
嘉兴市副市长陈越强简单介绍了建国60年来嘉兴取得的发展成就,重点讲述推进城乡一体化先行先试的工作进展。嘉兴作为马家浜文化的发祥地,地处长江三角洲的几何中心,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美誉,是国务院批准的长江三角洲“先行规划、先行发展”的16个城市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嘉兴市委、市政府坚持科学发展观,高度重视解决“三农”问题和统筹城乡发展工作,创造性地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大力实施城乡一体化战略,对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行了积极而宝贵的实践与探索,取得显著成效,初步走出了一条具有嘉兴特色的统筹城乡发展之路。
嘉兴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践探索与发展历程
嘉兴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实践探索和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早期探索阶段。改革开放以来,嘉兴以改革为动力,在统筹城乡发展方面较早进行了探索实践。1998年10月6日,江泽民同志对嘉兴作了为期一天的农业和农村工作考察,强调指出“沿海发达地区要高度重视农业和农村工作,继续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发展农业生产力,争取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这一重要指示精神对于嘉兴农业和农村的改革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嘉兴全市上下对提前基本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1999年,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嘉兴市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规划》。2000年,制定了《关于推进“五个一工程”的实施意见》,以县(市、区)为单位,用三年时间,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地建好一个中心镇、一个示范村、一个特色工业城、一个现代农业园区、一条现代农业产业带,以“五个一工程”的典型示范、辐射带动推动整个面上的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2003年,在“五个一”工程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的基础上,全面实施以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农民知识化和环境生态化为主要内容的农业和农村现代化“五个行动计划”,把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从典型示范拓展到整体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得到了较快发展。 全面实施阶段。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号召后,省委、省政府对嘉兴的城乡一体化工作给予了极大的关心和支持。2003年,全国两会期间,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对嘉兴市提出了要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明确要求。2004年3月23日----26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浙江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习近平同志率省有关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就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深入嘉兴的农村、社区、企业、市场等39个调研点,进行为期4天的蹲点调研,并在嘉兴召开了全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座谈会。习近平在讲话中明确指出:“嘉兴2003年人均生产总值已超过3000美元,所辖的5个县(市)在全国百强县中都居前50位,城乡协调发展的基础比较好,完全有条件经过3-5年的努力,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统筹城乡发展的典范。”7月下旬,省长吕祖善同志也率省有关部门负责人就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工作到我市进行专题调研,作出了明确的指示。嘉兴市委、市政府按照中央和省委的战略决策部署,牢牢把握嘉兴所处的历史方位,深刻认识推进城乡一体化对嘉兴经济社会发展的深远意义,对发展思路作出了战略性调整。2003年市第五次党代会时,市委、市政府将城乡一体化确立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五大战略”之一。2004年,市委、市政府以嘉委[2004]1号文件印发了《嘉兴市城乡一体化发展纲要》,全面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明确总体目标是:到2005年,城乡一体化工作步入轨道,一些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基本建立起城乡一体化的推进机制和推进体系。到2010年,初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城乡差距明显缩小,城乡大部分指标实现接轨,基本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在此基础上,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2020年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奋斗目标。同年,按照《纲要》的要求,制定了六大专题规划,扎实推进城乡空间布局、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城乡产业发展、城乡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城乡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六个一体化”。
纵深推进阶段。党的十七大强调指出要统筹城乡发展,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省委、省政府站在全局的高度,从浙江的改革发展实际出发,作出了在杭州、嘉兴、义乌、温州、台州等地建立三大省级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区的决策部署,明确要求嘉兴加快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建设成为带动作用强、统筹水平高、体制机制活的统筹城乡发展先行区。省委赵洪祝书记在嘉兴调研时,提出嘉兴要在推进城乡一体化方面取得更好的成效、积累总结出更多的经验。同时,经过几年的实践与探索,嘉兴市已基本建立起城乡一体化的推进体系和推进机制,《嘉兴市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阶段性工作目标任务已基本实现,总体上具备了向新的阶段迈进的条件和基础,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入了新阶段,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嘉兴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作出了打造城乡一体化先行地这一决策部署,以嘉委[2008]1号文件印发了《嘉兴市打造城乡一体化行动纲领》,明确提出:“全面实施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生态环境、组织保障等七个推进体系,力争到2012年,城乡体制基本接轨、城乡产业相互融合、城乡社会协调发展、城乡差距明显缩小,率先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的目标任务。研究制定《嘉兴市开展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实施意见》,按照先行先试、率先突破的要求,全面开展以土地使用制度、统筹城乡就业、社会保障制度、户籍制度、居住证制度、涉农工作管理体制、村镇建设管理体制、农村金融体制、公共服务均等化体制、规划管理体制等“十改联动”为主要内容的统筹城乡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切实增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能力,更好发挥农业、农村对工业和城市发展的促进作用。
嘉兴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基本成就
2004年以来,我市大力实施城乡空间布局、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城乡产业发展、城乡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城乡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等“六个一体化”,加快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先行地,成效显著。2008年,嘉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15.3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突破7500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481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1538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95∶1。
1、城乡一体的规划体系框架初步形成。城乡规划体系不断完善,率先编制完成《嘉兴市总体规划》,实现规划市域全覆盖;编制完成新一轮《嘉兴市城市总体规划》,实现规划城乡全覆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全市城镇建成区面积由2003年的221平方公里扩大到408平方公里。中心城市和小城镇建设加快推进,中心城区GDP总量占全市的比重由五分之一提升到四分之一,财政收入占全市的比重由四分之一提升到三分之一;五分之一的镇进入全省百强镇,三分之二的镇进入全国千强镇行列。加快网络型大城市建设,确立了“1640+X”嘉兴网络型大城市的框架,即1个中心城市、5个县(市)和滨海新城、40个左右的新市镇、若干个村庄,除中心城市和各县(市、区)发展需要统筹规划之外,还将新市镇建设和村庄布点一并纳入规划,努力构筑起由市域总体规划—县(市)域总体规划—城市(县城)总体规划—分区规划—镇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村庄规划组成的城乡一体的规划体系。
2、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交通一体化取得重大突破,基本形成内外衔接、城乡互通、方便快捷的交通网络,“603015”目标初步实现,高速公路密度达到8.6公里/百平方公里,位居长三角同等地级市城市之首;等级公路通村率和路面硬化率提前实现“双百”目标,“连村到组达户道路”建设全面推进,公路密度达181公里/百平方公里;基本构筑起了从中心城市到副中心城市、城市到镇(街道)、镇(街道)到村的三级公交网络,公交行政村通达率达到100%。污染防治能力大大增强,污水收集管网累计已覆盖嘉兴市区78%的地域,污水收集管网662.41公里,41个镇的污水处理设施完成通水调试,全市污水集中处理能力达到69万吨/日。已建成的嘉兴市步云垃圾焚烧厂和桐乡新都垃圾焚烧厂,总设计处理能力1100吨/日。城乡一体化供水取得阶段性成果,城乡一体化供水人口覆盖率达到70%。电力、通讯建设有重大进展,2006年,桐乡市成为全国首批新农村电气化县,2007年全部县(市、区)完成新农村电气化县建设,县(市)全部通过新农村电气化县考核验收,全市各自然村实现了宽带网络的全覆盖,电气化、信息化村比例分别达到66.9%和59.6%。
3、城乡融合的产业快速发展。三次产业实现了在城乡之间进行广泛融合互动、协调快速发展。2008年,全市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分别达到1815.3亿元和7746美元(按户籍人口计算),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从2004年的7.41:60.45:32.14调整为2008年的5.8∶59.8∶34.4。生态高效都市型农业建设初显成效。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推进,畜禽规模化养殖水平达到65%,主导产业示范村达到500个以上。龙头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总数已达143家,销售收入达到97亿元。农民专业合作社保持快速增长,农民专业合作社和规范化合作社分别达到394家、214家,组建全国首家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联合会,进一步提高了合作社运作水平,实现销售额23亿元,入社社员2.71万户,带动农户23.5万户。工业化步伐加快。临港工业、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传统优势特色产业四大产业群已占全市工业经济总量的80%以上,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比较优势的产业集群,总量超200亿元的特色产业2个,超100亿元的5个,超50亿元的15个。现代服务业体系逐步构建。商品交易市场交易活跃,海宁中国皮革城、中国茧丝绸交易市场、桐乡濮院羊毛衫市场、海宁家纺装饰城被确定为浙江省重点市场。物流业持续快速发展,浙北物流中心的雏形已基本形成。“农家乐”休闲旅游初具规模,全市各种不同类型的“农家乐”休闲旅游村(点)发展到124个,创建市级及以上农家乐休闲旅游特色村14个、特色点35个,2008年,全市“农家乐”休闲旅游业接待游客400多万人次,累计营业收入超2亿元。
4、城乡一体的保障体系基本建立。统筹城乡就业扎实推进,基本实现城乡就业一体化。2006年嘉兴被列为全国城乡统筹就业试点城市。2005年-2008年底,全市新增城镇就业岗位23.3万个,全市农村劳动力从事一产的比例由27.5%下降到18%。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2007年9月3日,市政府印发了《嘉兴市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暂行办法》,自2007年10月1日起实施,把城乡居民不重不漏、应保尽保地纳入多层次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实现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自实施以来,全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已超过23.4万人。医疗保险制度覆盖全体城乡居民,全市共有224.45万人参加了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96.46%。目前,全市合作医疗的筹资额、覆盖面、受益率、保障度均列全省先进水平。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生活、就业、就学、就医、住房、法律援助等方面实施了分层分类救助。
5、城乡一体的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城乡教育均衡发展,2004年以来,通过对6班以下的小学(教学点)和12班以下的初中撤并,基本实现了初中向中心镇集中、中心小学向镇所在地集中、村小向中心村集中的要求,全市初中校均规模居全省第一,小学校均规模列全省第三,目前基本实现了城乡基础教育普及程度,城乡中小学、幼儿园生均占有校舍资源、教学设备、图文信息资源、公用经费,城乡中小学、幼儿园同类学校教师的文化、业务水平,以及农村中小学、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质量与城市同类学校等“四个基本一致”。城乡卫生事业加快发展,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和乡村卫生服务机构一体化管理率100%。各镇(街道)卫生院全部转变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六位一体”的服务。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益健全,全市村级文化阵地(含自然村)实现全覆盖,省、市“东海文化明珠”建成率92%。全面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启动图书馆乡镇分馆建设,2008年6月,嘉兴市被文化部正式命名为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示范市。按照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积极探索开展“多位一体”的行政村中心社区建设,有效整合各方资源,打造公共服务平台,形成管理服务的有效载体,提升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
6、城乡一体的生态建设成效明显。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五县(市)均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市已建成13个“全国环境优美镇”、46个“省级生态镇”。“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深入实施,建成131个省级全面小康示范村、846个环境整治村,示范村和整治村已占行政村总数的90%,受益农民在200万人以上。率先建立“城乡一体、四级联动”的垃圾集中收集处理机制,日处理垃圾2000吨,行政村覆盖率达到100%,受益农户在95%以上。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力度加大。2005年以来,全市共完成省811下达的3889家存栏100头以上规模场(南湖区存栏50头以上)和58个畜禽粪便收集中心的建设任务。规模场累计建设厌氧发酵池、后处理池等各类处理池38万余立方米,干粪收集池3.6万立方米,雨污分离、沼液沼肥等各类管道23万余米;改造猪舍13045.4平方米,畜禽粪便收集中心基本对周边养殖场户的畜禽粪便收集实现了全覆盖。
开展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打造城乡一体化先行地
2008年4月,省委、省政府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将嘉兴列为了三大省级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区之一,我市抓住这一难得的历史契机,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大胆改革创新,提出开展以优化土地使用制度为核心,包括就业、社会保障、户籍制度、新居民管理、涉农体制、村镇建设、金融体系、公共服务、规划统筹等改革的“十改联动”,并找准“两分两换”优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这一关键点,先行先试,率先突破,加快打造城乡一体化先行地。
(一)“两分两换”工作加快推进,土地使用制度不断优化
“两分两换”就是按照“土地节约集约有增量,农民安居乐业有保障”的总体要求,以“农业生产经营集约、农村人口要素集聚,切实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为根本目的,“将宅基地与承包地分开,搬迁与土地流转分开,以承包地换股、换租、换保障,推进集约经营,转换生产方式;以宅基地换钱、换房、换地方,推进集中居住,转换生活方式”。
目前,经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领导小组确认的试点达到13个,区域总面积为484.64平方公里,农户7.17万户,人口27.14万人。各试点已实现签约换房(或搬迁)农户达7515户,落实安置公寓房、安置联排房9887套;共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3.68万亩。签约农业投资项目20个,签约投资额3.5亿元。
通过实施“两分两换”改革试点,实现了多重目标。
一是农村整体布局全面优化。通过因地制宜编制“1+X”村镇布局规划(其中“1”指每个新市镇镇区,“X”为镇区以外配套的城乡一体新社区及其数量,“X”不大于现有的行政村个数),农村建设规划布点大幅减少。
二是新农村建设路子得到拓展。把“两分两换”试点与加快新市镇和工业功能区建设,发展规模集约的现代农业,推进农房改造集聚、城乡一体新社区建设,加强对农民的就业指导和社会保障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三是土地节约集约效果明显。嘉善姚庄镇以公寓式安置户均占地为0.245亩,以联排式安置为0.354亩,户均节约用地0.8-0.86亩。仅一期实施至少可节约土地4830亩。
四是农民财产性收入切实增加。以嘉善姚庄镇的试点为例,每户农户住宅置换前平均评估价为18.1万元左右,通过补助奖励等方式,农户自己只需出1万元左右,可置换面积180平方米左右(二套)的镇公寓房,市值约50万元,财产增值明显。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对我市“两分两换”试点工作认知程度也在不断提升。今年以来,国土资源部徐绍史部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以及赵洪祝书记、吕祖善省长和省委省政府其他领导多次亲临嘉兴专题调研指导,浦东干部学院党员干部和苏州等省内外学习考察团纷纷来我市学习考察,都对我市的试点思路及做法都给予了充分肯定。中央媒体、省视台等新闻单位也进行了宣传报道,“两分两换”也入选浙江最具影响力党政工作创新典型。同时,由于各地因地制宜推进“两分两换”工作,并加大了政策引导和工作宣传,农户参与热情进一步提高。嘉善县姚庄,南湖区七星、余新,桐乡市龙翔等地农民报名数都高出计划置换数的2倍以上,几家农户竞争一个置换名额现象屡见不鲜。
(二)“一改”带“九改”,现代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
在以“两分两换”优化土地使用制度加快推进的同时,联动推进了就业、社会保障、户籍制度、新居民管理、涉农体制、村镇建设、金融体系、公共服务、规划统筹等九项改革,整个统筹城乡发展,现代新农村建设呈现良性互动的积极态势。
一是统筹城乡就业改革稳步推进。实施城镇零就业家庭“出现一户解决一户”的动态管理,开展创建充分就业村试点,建立城乡一体的就业政策和服务体系,被列为联合国统筹城乡就业试点城市。
二是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逐步深入。设立市社会保障事务局,率先制定实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办法,从制度层面构建了“全民社保”体系,截至今年6月底,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缴费人数达26.5万人;推进制度全覆盖向保障人群全覆盖转变,全市城乡居民共有222.88万人参加了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其中农民参保人数191.26万人,参保率达到97.5%,被列为全国城乡居民合作医疗试点城市。
三是新型户籍管理制度基本建立。2008年10月1日户改实施,实行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和户口迁移制度,户口性质由按农业户口、非农业户口划分统一为按居住地登记来划分,并逐步改革附加在户籍制度上的相关政策。
四是居住证制度改革加快推进。设立新居民事务局,根据新居民年龄、学历、技能、在嘉兴居住时间和行为记录等情况,分别发放临时居住证、普通居住证、专业人员居住证,进行分类管理。截止今年6月底,我市登记在册新居民1679507人,累计发放居住证2237375本。同时,探索设立政府按揭担保基金,鼓励新居民购房安居。
五是涉农工作管理体制改革稳步实施。成立市委农业和农村工作委员会,实行市农办与市农经局合署办公。率先在全省组建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简称农合联),县(市、区)农合联组建率达到100%。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组织建设,七个县(市、区)全部建立了土地流转和产权交易中心,39个镇(街道)、402个村已建立服务组织。
六是新市镇建设管理体制改革有序推进。制定实施以“权力下放、超收分成、规费全留、干部配强”为主要内容的强镇扩权,24项县级部门权限以授权、委托等方式下放,镇级财政收入以07年为基数新增部分的70%以上留镇,相关规费比照县城收取和留用。
七是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加大金融创新力度,制定出台加快地方金融体系建设等意见,成立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开展农村住房抵押贷款试点。
八是公共服务均等化体制改革扎实推进。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环保等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实行就业与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培训等区域政策统筹和财政差额结算。
九是规划管理体制得到完善。成立市域规划专业委员会,建立“统分结合”的规划管理体制,对区域总体规划和重大基础设施、跨区域建设工程、重大公用事业项目等的规划实行统筹管理。
四、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嘉兴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思路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体制深刻转换、结构深刻调整、社会深刻变革的关键时期,嘉兴也正处于发展的黄金期、对外开放的提升期、体制改革的完善期、经济社会的转型期,尤其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入了新阶段,既有良好的基础条件,又有很多挑战,更有难得的机遇。
当前和今后嘉兴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基本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委“两创”总战略,深化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以科学规划为引领,以“两分两换”试点为动力,以产业发展为基础,以改善民生为根本,以党的建设为保障,全面实施“两新”工程(现代新市镇和城乡一体新社区),切实抓好农民市民化、农村社区化、公共服务均等化“三化”建设,深入推进土地使用、就业、社会保障、户籍制度、新居民管理、涉农体制、村镇建设、金融体系、公共服务和规划统筹为主要内容的“十大改革”,积极构建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生态环境和组织保障“七大体系”,积极探索具有嘉兴特色的统筹城乡发展之路,努力打造城乡一体化先行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