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西湖
印象西湖
引凤:发现人才重视“草根”
21世纪最贵的是什么?人才。
而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关键性资源——人才,杭州坚持“引进与培养”并举方式,促进文化创意人才在杭集聚。
杭州市委外宣办负责人介绍,该市积极实施“青年文艺家发现计划”等专项计划,每年设立3000万元专项经费,采取人事调动、合同聘用等形式,着力打造“文化人天堂”。
目前,余秋雨、韩美林、陈祖芬等成为了“西湖艺术家”;余华、麦家成为了杭州市的专职作家;刘恒、邹静之、赖声川、杨澜、潘公凯、朱德庸等以开办工作室的方式落户杭州。
与此同时,杭州还扶持创办“西湖创意市集”与“酷卖街·动漫市集”,为“草根”创意阶层和大学生创业、成长搭建平台。 2008年,仅依托“西湖创意市集”,就吸引200多家来自北京、上海、广州等全国17个省、市的创意设计团队,80多家创意设计团队和全市20万人次大学生参与其中。
而西湖区科技局副局长徐金贤说:“我们创办的创意市集,分原创、动漫、虚拟3个大类创意作品,每期成交金额逾15万,动漫节与酷卖街强强联合,销售额一下子就超过了60万元,现在已经成为国内规模最大、专业性显著、产业引导作用强、原创性突出的一个知名创意市集。”
杭州在打造文化产业同时,注意建设基地专业人才培训平台,以杭州数字娱乐产业园为例,引进了北京华育国际在基地共建杭州华育国际数字艺术学院,成为浙江最大的动漫游戏培训机构;引进中国美术学院传媒动画学院动漫师资进修中心,走出了动漫师资培训及动漫游戏专业课程教改的新路子,培养了数字娱乐专业人才3000余名。
自始至终,杭州注重依托浙江大学、中国美术学院等在杭院校的人才、技术优势,使其成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天堂”。
战略:3+1 1就是文化创意产业
杭州人坚信,“人间天堂”杭州,必将成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天堂。
对于要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的杭州来说,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毋庸置疑的选择。
杭州市委十届四次全会首次明确,杭州要在新一轮解放思想大行动中推进转型升级,建立“3+1”现代产业体系。随后又在十届五次全会上再次强调,在国际金融危机来袭之时,杭州更要坚持质量与速度相结合,既保速度,更求质量,加快建立“3+1”现代产业体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是转危为机、跨越发展的治本之策。
“3”就是第一、第二、第三产业,“1”就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杭州要构筑的“3+1”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被提升到战略发展的高度上来。
去年,该市已发文《2008-2015年产业分类与发展导向》,明确提出杭州必须通过五至十年的努力,建立一个既与世界接轨又有杭州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即制造与创造相互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相互配套,工业化与信息化相互融合,科技、文化、人才互为支撑,以创新性、知识性、开放性、融合性、集聚性、可持续为主要特征的“3+1”现代产业体系。
文化创意产业既归属于现代服务业,又与现代服务业的其他门类有很大不同,最鲜明的特点就是“人脑+电脑+文化”,是一种典型的“智慧经济”、“大脑经济”,是“知识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为此,杭州明确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战略重点——信息服务业、动漫游戏业、设计服务业、现代传媒业、艺术品业、教育培训业、文化休闲旅游业、文化会展业等八大行业。
在此推动下,2008年该市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579.86亿元,同比增长17.6%,比全市GDP增速高出6.6个百分点,高于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增速3.8个百分点;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达12.1%,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