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教育支撑的是立人的希望
徐迅雷
这是“新公民学校”,这是“第二希望工程”,这是从“建校舍”升华出来的“助教育”,这是深入到教育内部的大事情。
教师节前夕,一所“新公民学校”在温州龙湾区揭牌。南都公益基金会捐赠了200万元。为学校揭牌的徐永光,温州人,曾任团中央组织部部长,是“希望工程”的重要始创者,现兼任南都公益基金会理事长。新公民学校是该基金会打造的公益教育模式、慈善教育品牌,旨在改善农民工子女的成长环境。
若说第一个“希望工程”侧重于“建校舍”,这第二个“希望工程”则侧重于“助教育”,它关乎教育模式、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所以学校统称是“新公民学校”,这比纯粹建校舍式的公益慈善前进了一大步。与全国已开办的4所新公民学校有所不同,温州的新公民学校并非纯民办,而是集政府、社会、家长之力合力办学,属于“公有民办”,这在全国是首家。
慈善事业的提升、公益行为的升华,是现代社会的必然要求。慈善这双温柔的手,不能仅仅只会“硬帮助”,还要“软助力”。慈善家巴菲特曾说,“人可以创造钱,钱却不能创造人。”但今天中国的“第二希望工程”,能把慈善之钱直接用于“塑造人”,而且塑造的是新公民。
新公民学校,一个好名称,我很欣赏。新公民学校不仅改善农民工子女成长的硬环境,更要改善其软环境;它的建校理念启迪我们:今后不能止于“知识改变命运”,而要树立“公民意识改变命运”的观念,简而言之,即“思想改变命运”。
公民是宪法概念,是我国宪法中频繁出现的“主题词”,共有五十多处。我建议新公民学校更突出以“立人”为目的的公民教育,也建议捐助者更直接地助力于公民教育,比如为全校全体师生提供《新公民读本》。
学者中的有识之士,编写了系统教材,杨东平主编的《新公民读本》就很不错,已出版的小学四册,包括四方面内容:在公民道德方面,有仁爱、宽容、感恩等主题;在公民价值观方面,包括自由、平等、人权、民主、法治、爱国等主题;在公民知识方面,包括国家与政府、社会公共生活、公民的权利与责任等主题;在公民参与技能方面,包括与人沟通、参与选举、维护权益等主题。公民教育的框架,得到全面体现。读本图文并茂,适合孩子理解。
公民教育,就是深入到教育内部、心灵深处的教育,它支撑起的正是“立人”的希望。
我期待:捐助者、求学者今后络绎不绝地涌向一个个新公民学校;我祝愿:公民学校,下自成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