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江区湖南镇位于国家一级水质保护区,风光秀丽,生态资源得天独厚。近年来该镇依托生态资源,积极实施“五千一乐”工程,引导农民把生态优势转为经济优势发家致富。
农闲人不闲。近日,笔者在衢江区湖南镇湖南村老年活动中心看到,6台机器隆隆响,工人们正忙着加工出口围巾和脚套。业主袁小敏相告,上个星期镇政府帮助解决了资金难题,湖南村免费提供场地,来料加工场实现了工厂化,接下去再购3套共18台机器,总量达到24台,进一步提高机械化程度。
“现在集镇上办有2家工厂化来料加工企业,整治8家污染企业时有2家转产织布厂,基本解决了关停后200多人的就业问题。”谈到收入,天仙服装厂的应城姣说,去年她通过镇里免费培训上岗后,月工资就有1200元,现在每月基本上稳在1500—1700元之间。
湖南镇位于国家一级水质的乌溪江水库上游。为了保护环境,该镇先后开展了饮用水源保护区养殖业污染治理和化工企业污染治理等,削减生猪1万多头,关停炭窑30个、企业8家,共消灭200多个污染源。面对村民增收渠道狭窄的实际,镇党委政府整合资源,实施“五千一乐”工程,建千亩名优茶生产基地、千亩毛竹丰产连片示范基地、千万袋食用菌生产基地、千亩山地蔬菜基地、千人次参与素质培训工程,及农家乐特色点提升工程,引导农民把生态优势转为经济优势。
朝书村是去年新发展的高山蔬菜特色示范村,全村共种植600亩。村党支部书记吴云峰相告,无污染的乌溪江高山蔬菜运到农贸城后,外地客商竞相收购,价格比其他地方每公斤高出0.4元左右,全村230户农户有一半以上种菜收入超过2万元。生猪限养后,该村村民收入不减反增。华家村利用库区独特的小气候,在挂钩单位市委办的帮扶下,发展反季节金针菇,组建专业合作社,全村105户低收入农户自愿加入成为合作社社员,一期投资200万元的50万袋金针菇,去年11月投产后取得较好效益,入股农户每人得到200—400元分红,今年该村再投资200万元建设二期,把生产规模扩大到100万袋。东仓村通过免费提供优质茶苗,提升茶叶产业,今年200亩茶叶收入达到80万元,经营户户均增收8000多元。
湘思村位于乌溪江畔,去年通过有关部门帮扶,投资103万元新建了停车场、码头、游步道,新添了快艇等娱乐项目,全村有17户农户办起了农家乐,日可接待游客1000人。为防止污染环境,经营户自觉配合环保部门对生活污水进行湿地处理,共投资7万元,新建了35个湿地处理池。生活污水经过三道沉淀后,再排放到桔地里,实现了无害化处理。“五一小长假,我家每天接待4桌游客,天天爆满。”“姐妹农家”业主姜水仙脸笑相告。据了解,自去年6月底开张以来,湘思村农家乐已接待游客2.5万人次。
目前,全镇已建设高山蔬菜、食用菌、来料加工等7个市级特色示范村,惠及农户3000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