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军乐团团长于海在指挥演出
联合排练结束后,教官将吹奏大号的团员组织在一起,专门调节他们所持大号的高度,力求整齐划一
经过2个多小时的排练,一名小号手抓紧片刻休息时间放松手指
联合军乐团和合唱团、民族打击乐团共4000余人在驻地进行合练
浙江在线09月19日讯
著名指挥家、国庆60周年阅兵和群众游行联合军乐团团长兼总指挥于海,着一身绿色的军装、腰板笔直站在指挥台上。指挥台正对着大操场,下面是1321人组成的三军联合军乐团、200名大学生组成的民族打击乐队、2500人的群众合唱团。几千双眼睛在那个时刻都注视着那双白手套。
随着他双手一挥,管乐声、鼓点声、人声汇成激昂的旋律,响彻操场。
昨天下午到今天凌晨,这支4000人的庞大乐队,在天安门前参加了60周年国庆庆典的最后一次彩排。
本报记者前天前往位于北京郊区的军乐团驻地阅兵村观看大合练,并在合练结束后采访了军乐团团长、总指挥于海。
他们的目标:
连奏160分钟,节拍丝毫不能乱
下午5点半,总指挥于海走下指挥台,汗水湿透了衬衣。
“腰有点不行了,”于海脱下了白手套,揉了揉因长久站立而僵直的腰。国庆当天,军乐团将在天安门前连续演奏2小时40分钟,演奏员将持续站立4小时,是接受祖国检阅时间最长的部队。
作为乐团的总指挥,于海早已习惯了腰部的酸痛。他没有再多揉几下,就向本报记者介绍起这支令他无比自豪的队伍:“这是建国以来,国庆活动中人数最多的乐团。人员加起来,一共四千多人。”
“军乐团的演奏水平也是历史最高的。”1999年,50周年国庆庆典时,于海也是千人联合军乐团的总指挥。10年前,联合军乐团只有1000人,可到了合练时,“大家都奏不到一块儿”。10年后,人数增加了四倍,但演奏的质量、声音的效果、演奏员背谱的速度,都让他十分满意:“7月5日乐队第一次大合练,第一首曲子《欢迎曲》,第一遍练习大家就整齐地合下来了。”
本次演出使用乐曲之多,也是前所未有的。于海说:“前几天召开了新闻发布会,那时我们排练了43首歌,后来又加了一首,今天又新增了《复兴之路》。”目前的节目单上,军乐队要演奏45首歌曲,但这还不是最终版本。于海特别强调,而且45首歌里,有些歌会唱2到3遍,如《爱我中华》。“在每首曲子中间,我们都留了一些‘缝’。”于海解释说,就是曲子与曲子之间,留下很多“接口”,让他们能随心所欲地延长或结束歌曲。
最大的问题:方阵大,声音要跑半秒钟
尽管每位演奏员水平都很高,可4000人的乐团,指挥起来却不轻松。最大的问题就是控制声音的延时。声音的速度是每秒340米,4000人乐团方阵有一百多米宽,声音从这头传到那头,就会相差半秒钟。
“音乐就是时间的艺术,这就要求22名分指挥,不能受延时的影响,”于海说,“很多时候,分指挥要用眼睛看总指挥的动作,而不能听。”合唱分指挥背对着总指挥,看不到于海的动作。“他们聆听身后太阳号吹出的低音的拍点”,于海介绍说。
秘密武器:德国产的节拍器
而我们的总指挥掌握节奏可有个秘密武器。“网上说,这是军乐团的秘密武器。什么秘密武器!学音乐的人都有节拍器,只不过我们调得更准一点,”于海说,国庆当天,两台德国产节拍器将被放置在指挥台正对面,精准地调校到每分钟116拍,“我根据这个节奏控制乐队。而乐队根据我的节奏,控制受阅队伍的前进速度。”
受阅部队和群众游行走路,都会踩着乐队的拍点,“我们奏慢点,他们就走得慢点;我们快,他们也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