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关键词   范围 
杭州晴到少云 38~28℃ 全省
  首页 | 原创 | 浙江即时报 | 资讯通 | 高层 | 人事 | 浙江纵横 | 媒体广场 | 图片 | 专题 | 浙江概况 | 平安浙江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回眸六十年光辉历程 迈向生活品质之城美好未来

  [编者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迎来六十华诞。沐浴着新中国60年的阳光,紧扣着新中国成长的脉搏,杭州经历了波澜壮阔的历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60载沧桑砥砺,60年春华秋实,60年我们一起走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深情回眸,抚今追昔,有多少激情岁月让我们心潮澎湃,有多少闪光足迹让我们难以忘怀,有多少美好梦想让我们魂牵梦绕。鉴史可以资治,温故可以知新。杭州60年的发展成就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了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民族团结好,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引领杭州腾飞的复兴之路,是造福杭州人民的富强之路。时光轮回一甲子,杭州60年的成长轨迹影响着今天,也启迪着未来……为深入总结宣传我市60年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实践、辉煌成就和宝贵经验,进一步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进一步坚定广大干部群众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共建共享与世界名城相媲美的生活品质之城的信心和决心,中共杭州市委宣传部联合市委党史研究室、市委党校、市社科联等单位,组织撰写了以“让历史告诉未来--杭州发展六十年”为主题的系列理论文章。从今日起,杭州日报将在头版陆续刊发这组理论文章,敬请关注。

  杭州历史悠久,钱塘自古繁华。

  以往说到杭州,中国人少不了要谈到西湖山水,谈到中国最早创办的大学、中国人自建的第一座火车汽车两用桥、中国最古老的制药厂……但这些为人津津乐道的杭州的中国之“最”,几乎都是先人所创或历史遗存。

  五十年代的杭州,文件中把她定位为单纯的“以风景、休疗养为主的城市”。60年沧海桑田,60年人间巨变。今天的杭州,一系列新的“中国之最”,充分体现着她综合发展、人民幸福的新特征: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拥有数量最多、中国大企业集团竞争力500强大中城市中最多、城市环境舒适度最高、投资和商业环境最佳、休闲生活环境最好、居民幸福感最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享受着丰足物质、文化和生态生活的杭州人民,回首往事,前瞻未来,怎能不浮想联翩……

  建设与发展:托起六十年的历史天空

  1949年5月3日,杭州解放。翻身做主的人民,以无比的自豪感和激情积极投身新家园建设。建立新政权,恢复国民经济,完成“三大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一路走来,西湖儿女在喜悦和探索、挫折和沉思的交替中,推动着杭州的历史进步。时间进入到七十年代,杭州已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装备制造体系,为今天的发展打下了人力、体系、技术和物质基础,初步解决了杭州人民吃饭、穿衣、教育和卫生问题。

  杭州走上了改革开放之路后,从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从西湖疏浚到旧城改造,从宗庆后兼并杭州罐头食品厂到冯根生持股三百万,从大规模国企改革到宽领域引进外资,从改善居民住房条件到推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杭州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新杭州,要坚持自己的特色,处理好发展工业与发展旅游业、引入外资和利用其他资金的关系,“把杭州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科教发达、社会安定、环境优美的现代化文明城市”。

  进入新世纪以后,杭州开始重新规划了城市空间布局,确定了“城市东扩,旅游西进,沿江开发,跨江发展”的大都市发展主线,破解“七难”问题,恢复西博会,承办休博会,七次推出新西湖,实施西溪湿地和运河综合保护工程,形成了“一主三副六组团”的城市新框架,确立了“城市国际化、工业兴市、服务业优先、软实力提升、环境立市、民主民生”六大战略,着手打造20个新城、100个城市综合体……杭州从“西湖时代”迈向钱塘江时代,从文人墨客笔下的“人间天堂”,迈向全民共建共享的“生活品质之城”!

  1949年到2008年底,杭州全市国内生产总值从2.55亿元增长到4781.16亿元,财政收入从0.9亿元增长到910.5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从1957年的252元增长到24104元,分别增长了1875倍、1011.7倍和95.7倍。

  60年的历程,像一条长河,有激浪也有缓流;像一部史诗,有低吟也有高歌。长河永远奔流,史诗还在续写……

  富裕与幸福:描绘品质生活的绚丽画卷

  解放初期的杭州,像一幅粗粗勾勒的草图,画面单调,色彩单一;长足发展后的今日杭州,是一幅精心描绘的油画,浓墨重彩,壮美绚烂……

  经济强盛了。解放初,杭州只有20多家丝绸、纺织、造纸等轻纺工业的小厂和一批手工作坊,工业生产总值仅1.41亿元,是一个典型的消费城市。(下转A4版)

  (紧接A1版)60年后的今天,杭州工业总产值、销售产值双双突破万亿元大关,经济总量位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二位,副省级城市第三位。传统工业、高新产业、重化工业“三位一体”,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协调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外源型经济和内生型经济、新农村建设和城市国际化统筹兼顾;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杭州的经济指数直逼“上中等”发达国家(地区)的门槛。

  政治进步了。新中国建立,人民当家做主,拉开了政治文明的大幕;改革开放,提升“政治生活品质”,杭州人民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知情、表达、评议和监督权。近年来,杭州在国内首创“12345”市长公开电话,开通96666效能监督电话,创建“满意不满意”市民评议政府工作机制,成立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向社会公开征集办实事项目方案,完善专家学者政策咨询机制,制定城市重大工程建设民主参与机制,完善重大事项决策程序和规则,推进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列席市政府常委会制度,创立市长信访联络员制度……与此同时,杭州党的建设不断创新,加强新经济组织党的建设,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创立党员服务中心,建立基层党代表列席市委全会和常委会制度,实行干部“双推双考”和领导干部“两轮推荐、两轮票决”……政治发展的过程,是杭州人学会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过程,学会倾听、议事、协商、共赢的过程,也是杭州人在政府、民间、市场互动中达到和谐相处、共同治理新境界的过程。杭州民众的日常生活,被民主化、法制化的氛围包容和保护……

  文化繁荣了。解放初期,杭州的文化事业十分落后,杭州民众缺少知识文化,听不到广播,看不到报纸,不了解世事。今天的杭州,一年出版物报纸高达17.75亿份、杂志0.73亿册、图书2.14亿册;各类专业艺术表演团体、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纪念馆达到100多个;全市有线电视用户184.94万户,数字电视、广播综合覆盖率均达到99.8%,广播电视“村村通”实现全覆盖;陆续建成了代表中华文化的中国茶叶博物馆、中国丝绸博物馆、中国良渚文化博物馆、南宋官窑博物馆、胡庆余堂中药博物馆、张小泉剪刀博物馆……保护和建设了一大批有历史文化价值的保护区,如良渚文化遗址保护区、五代吴越文化保护区、南宋皇城遗址保护区、孤山清行宫保护区、鼓楼明末清初民居保护区……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天堂杭州正从江南水乡的人间仙境嬗变为一座耀眼的东方现代大都市。一年一度西博会,使西子湖畔成为中外商贾云集的腹地;休博会的激情举办,使世界休闲组织授予的“东方休闲之都”花落杭州;雷峰塔的重建,重现杭州“一湖、两塔、三岛”的昔日胜景。城乡文化设施、文化服务体系的逐步完善,群众文化活动、文化事业产业的兴盛,使在杭州生活的原住民和新杭州人,体验到了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底蕴深厚的人文资源、颇具亮点的时尚休闲、特色鲜明的乡村休闲……美丽的品质之城让多少杭州人倦鸟思归,多少外地人流连忘返。

  环境更美了。多年前的不少杭州人,曾对那位发达国家总统给予的“美丽的西湖,破旧的城市”的评价耿耿于怀,但这也成为杭州人净化西湖、美化家园的一种动力。如今的杭州,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一栋栋现代建筑拔地而起,一座座立交桥似九龙蟠市。市区河道一次次综合治理,城乡道路一条条改善新建,环保监控一道道“黄牌”把关……推行观光休闲农业、优质高效农业、名特优新农产品为特色的生态农业,推进以技术创新为核心和“两港五区”为载体的生态工业,实施“蓝天、碧水、绿色、清静”四大工程,打造国内最清洁城市,搬迁企业入驻“园区”集中监控……到2008年底,市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38.7%,空气质量达到及好于二级的天数达301天,生活污水处理率达80%以上。杭州的山更青、湖更美、天更蓝、景更秀了。今天的杭州市域,已形成“湖城相望、两山相拥、三江蜿蜒、河湖密布、农林相依”的区域景观生态新格局,成为清洁、清净、绿色、亲水、无视觉污染的中国“宜居城市”。

  人民幸福了。60年的变革惠及了每一个杭州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环境事业的发展,不断满足着杭州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消费和精神文化、环境生态的新需求。如今,全市小学入学率和初中升学率均达到100%,普通高等院校在校生40.96万人;全市拥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610个、床位3.8万张、各类专业卫生技术人员5.5万人,参加新农合的人数达369万多人,参保率达到98.2%;全市拥有健身苑(点)2153个,体育锻炼人口比重达到48%;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318.11万人,参加失业保险202.41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274.59万人……尽管,生活里还有这样那样不如意的难题,但杭州人在共建共享生活品质之城的过程中,对生于斯、长于斯、创业于斯的脚下这片风水宝地,越来越充盈着无限的爱。自2004年4月开始,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已经连续5年进行了全国大中城市居民幸福指数测试。5年的结果一次又一次显示:杭州人幸福指数最高。受调查的杭州居民普遍认为,自己当前比较幸福,将来会比现在幸福,下一代会比自己更幸福!

  经验与沉思:引领未来的发展模式

  杭州60年的发展历程,是在既风风火火又不温不火的节奏中走过来的,是在探索不停、争议不止、调整不断的过程中完成的,是在持续成长、影响全省、走向世界的状态中推进的。回首杭州60年的探索历程,世人瞩目的一系列新的“中国之最”是表征,人民生活品质的提升是实质,持续推进不断完善的发展战略是保证。杭州60年的发展成就,充分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性,充分证明了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无比正确性。时光轮回一甲子,杭州60年社会主义建设的宝贵经验,值得正站在改革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上谋划未来的人们好好体味,以利顾往瞻前。

  ——以城市工作为背景,用创新引领全局。在党的工作重点从乡村转移到城市之后,革命党的传统体制向执政党现代管理方式的转变有一个过程。把经济发展、百姓生活、社会进步涉及的种种纷繁问题,放到“城市工作”这个大背景下来分析,有助于在一个更综合、更现代、更能体现人们对现时美好生活期待的视角,分析和解决我们身边的各种发展中的问题。学习和发掘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精神的要义,确立应对城市化挑战的大思维,推动城市有机更新的新实践,才可能在与现代国家治理理念和方式的接轨中,在整体上提升我们的执政能力。

  ——以和谐创业为模式,用创业带动就业。每个城市的发展,都遇到效率与公平、生产与福利、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本地人权益与外来工待遇等两难课题。杭州这些年处理各类矛盾的第一原则,是首先营造让各类人才想干事、有事干、能干事、干成事的创业环境。“发展是硬道理”,不是让政府总冲在经济工作第一线,也不能片面强调人人当“老板”。唯有使每个层次劳动者的创业能量得到充分释放,才能使“硬道理”真正变硬,使杭州社会具备在财富不断涌流过程中从容、和谐分配的条件,使杭州人在充实、忙碌的劳作中和谐相处。

  ——以复合创业为机制,用主导带动主体。面对社会结构的日趋多元和协调各方利益难度的增大。现阶段政府的主导作用及其关键,但“主导”只有在与由千千万万劳动者组成的社会“主体”高度合作时,它才如虎添翼。为了有效发挥政府主导力、企业市场力、社团互益力和专家学者知识力,并融通各类组织在合作中各自发挥优势,杭州在实践中创新了一种新型创业主体合作形式:由政府牵头、政府部门与产业界、财经界、行业协会、社会团体、专家学者等两种或多种成分共存一体的混合型组织。这类组织在创新政府工作手段、实现资源优势互补、推动城市乡村建设、满足多样化需求等方面,显露出其主导和主体合作、公平与效率兼容的体制性意义。

  ——以资源禀赋为依据,用特色带动一般。杭州是一个资源小市,地下资源十分有限。但杭州有环境优势、人才优势、文化优势。在注重分析自然禀赋的前提下,杭州立足市情培育特色品牌,拉高标杆学习国内外成功经验,致力形成错位发展势能,杭州与兄弟城市的发展,形成了相“配”而不相“撞”、培育“人脑+文化+电脑”为产业新特征的良好格局。在重化工业阶段,杭州经济发展能够比其他城市走得更快、站得更高,就在于找准比较优势、打造竞争优势、构筑产业优势,加快杭州经济实现“三级跳”,注意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以率先进入后工业化时代。

  ——以先进理念为引领,用文化培养自信。在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文化积淀和文化需求交互作用,文化自信与文化饥渴互为因果。杭州抓住机遇,在“精致和谐、大气开放”的人文理念、“建经济强市、创文化名城”的发展理念、“紧凑城市、有机更新”的城建理念、“拉高标杆、与名城媲美”的赶超理念,以及“五水共导”的生态理念、“五位一体”的交通理念等一系列文化观念的提炼上,登高望远,先声夺人,引领有力。再加上创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发掘旅游文化优势、改善城乡文化设施、丰富大众文化产品、提高公民文化素养等诸方面工作的跟进,杭州的先进理念和文化实体交相作用,使杭州人对现在和未来充满了自豪自信,这成为杭州持续发展、和谐发展不竭的精神动力。

  ——以回应民意为动力,用民主完善治理。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政府决策兼顾各方利益的难度和复杂程度空前提高了,政府“中性决策”的特征很容易使“多数人叫好”的政策面临其他利益相关人的疑虑。杭州在问情于民、问计于民、问责于民、问绩于民的实践中,建立并不断完善了重大工程民众直接参与评判机制、重大决策民众意见直接表达机制、政府工作邀请民众直接评议机制、利益相关人为主体的权益纠纷协调机制、开阔政府工作思路的民意征询机制……与此同时,通过创立党政、媒体、市民三位一体“民主促民生”的机制,通过各层次各类型生动活泼的民主参与和宣传教育过程,努力使在杭州生活的社会成员,具备与日俱增的“共同体意识”和友善合作能力。

  ——以破解难题为使命,用改革促进发展。在“全面小康”和“率先现代化”目标的奋斗过程中,历史遗留以及在发展中产生的一系列问题,集中摆在了杭州人面前。按照现代化发展的内在规律,统筹兼顾、分步解决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经济和社会问题,杭州既通盘考虑又分步实施、既突出民生重点又兼顾相关难题、既加快建设又不超越阶段的和谐发展之路。以改革优先促民生进步,以兼顾为重求稳定和谐,以“改革”和“兼顾”保协调发展;敢于正视问题,善于分解难题,讲求改革步骤轻重缓急的安排,杭州走出了一条保证基础性改革、重视持续性改革、讲究配套性改革、突出民众关注问题改革、善于巩固改革成果的改革之路,因而赢得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先机和和谐环境。

  ——以生活品质为目标,用民生统领大局。杭州以民众需求为导向,以世界名城为标杆,在持续改善人民生活的实践中,实现了从“提高生活水平”向“提升生活品质”的超越。这个超越,是从重在解决物质层面需要,向同时满足各界民众精神文化、生态环境多样化新需求的提升;是从重在提供实实在在客观产品,向满足民众客观需求和主观满意度两个目标的提升。为此,杭州通过提炼城市品牌、拉高学习标杆、推动协商民主、提升生活环境、破解生活难题、引导生活方式、提高执政能力等扎实工作和不懈实践,正大步向着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点、杭州特征,覆盖城乡、全民共享,与世界名城相媲美的‘生活品质之城’”迈进!

  历经甲子风华正茂。杭州60年的光华,一幅幅永不褪色的画卷席卷眼帘,在我们的生命中流光溢彩,令我们感慨万千、备感自豪。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展望未来,杭州共建共享与世界名城相媲美的生活品质之城的宏伟目标再一次吹响了团结奋进、跨越发展的集结号,必将引领和激励杭州人民携手共进,以更加振奋的精神、更加豪迈的节奏、更加火热的激情去谱写美好生活新篇章,再创杭州发展新辉煌!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我要注册
·【散文】感恩钱塘江
·【诗歌】祖国,我爱你
·【散文】夜游钱江新城
·【摄影】祝福祖国
·【诗歌】你的美丽——献给60岁的新中国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