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9月25日讯
人们一定还记得一年前“5·12”地震中那四名被困196小时后被救出的矿工,他们分别是赖元平、肖永军、黄伯明、陈运新。9月13日,当年被救的其中一名矿工黄伯明,千里赶赴台州,寻找救命恩人。
如果不是黄伯明的千里寻恩,我们不会知道,最早将这四名矿工转移到安全地带的,是一名普通的台州籍转业军人——杨爱兵;如果不是黄伯明的千里寻恩,我们不会知道,这名老兵,曾历经4天3夜,在余震不断的情况下,徒步挺进当时未打通生命通道的什邡市红白镇,从1620米高的矿井里背出了伤员,并因此撞裂肋骨,摔裂膝盖;如果不是黄伯明的千里寻恩,我们不会知道,这名转业军人,放弃了工作,倾其所有,在灾区组织志愿者搬运物资1亿多件。他像大部分志愿者一样,洒下自己的汗水之后,默默离开,留下一个匆匆的背影。与此同时,一年的日日夜夜,黄伯明却一直在寻找恩人,几经辗转,黄伯明终于找到了杨爱兵。近日,他和妻子蒋学芬专门从四川赶赴仙居,只为当面向杨爱兵道一声:“谢谢”。
“这一年多来,我一直都在找你。”9月13日上午,来自四川省绵竹市西南镇金泉村的黄伯明夫妇终于见到了相隔一年的恩人杨爱兵,这个在“5·12”汶川地震中被困196小时的硬汉此时泪流满面。这次黄伯明和妻子蒋学芬专门从四川赶赴仙居,只为当面向恩人道一声“谢谢”。
1
“只要人活着,
就要救出来”
黄伯明,四川省绵竹市金花镇响水沟磷矿16209井的矿工。
“5·12”地震发生时,黄伯明和20多名工友像往常一样在矿井内工作,忽然一阵地动山摇,顷刻间矿洞开始垮塌,大量飞石滚落。矿工们明白过来后纷纷向井外逃生,混乱中,黄伯明右脚被一块大石块砸中,动弹不得。就这样,黄伯明和其他三名未及时逃出的工友一起在井内待了整整196个小时。
恍惚中,他听到井外响起一阵哨声,“有人吗?有人吗?”。黄伯明知道,救星来了。这一天已是5月18日。
不知道是谁递过来一瓶牛奶,慢慢喂他喝下。“深呼吸,你要勇敢,一定要坚持见到家人!”时隔一年,黄伯明才知道,当时这位给他喂水喂药、一直鼓励他,背他下山的人,正是杨爱兵。
黄伯明清楚地记得,当时杨爱兵从口袋里掏出一块巧克力,递到他手里,脱下自己的钢盔,带在他头上,随后背起他,行走在大片塌方的乱石堆中。他不知道,当时,杨爱兵已经3天没吃饭,就靠着不停地抽烟维持,而他身上仅剩的三块巧克力和几瓶牛奶也全部分给了救下来的几名矿工。
【记者手记】
如果不是黄伯明的电话,我不会有机会采访到这个转业老兵。采访中,杨爱兵只是笑,不时抽一根烟。这个习惯是去四川救灾后养成的,在一片断垣残壁中,在目睹了生命转瞬即逝的脆弱,在经历了生与死的瞬间之后,这个老兵不是没有过害怕、焦虑、恐惧。当这些复杂的情绪涌上心头,从不吸烟的他学会了抽烟。救灾的50多天里,他抽的烟从30元一包换到3毛钱一包,而对灾区的救助,他却倾其所有,转业费、预支工资、向亲戚借,迄今为止,他向灾区捐助的钱物就达到了148000多元。他原本可以过上舒适的生活,有份稳定的工作,但为了救灾,他放弃了工作。采访中,杨爱兵的手机铃声不时响起,是《义勇军进行曲》。“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在杨爱兵身上,我看到的是一名军人的担当、一颗志愿者的爱心和一个台州人身上特有的硬气。
雨后山路湿滑,加上余震不断,山石乱飞,由于体力严重不支,当时110斤左右的杨爱兵背着150斤的黄伯明,忽然脚下一滑,一头栽在一块大石块上,肋骨上一阵钻心的疼,膝盖上到处都是血。杨爱兵咬着牙用绷带简易给自己包扎了一下,背起黄伯明继续前行,事后检查,杨爱兵膝盖上缝了五针,肋骨撞裂。
“只要人活着,就要救出来”这是支撑杨爱兵的唯一信念。为了将伤员在最短的时间内送达医院,杨爱兵和队友们片刻不敢停留。天越来越黑,直到实在看不见路,一行人才停下来休整一下。大家支起篝火,用从矿井里带出来的唯一的脸盆烧了一锅白酒,此时逐渐恢复体力的黄伯明终于在篝火中看清了杨爱兵的脸,杨爱兵脱下鞋袜,脚上满是血泡。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杨爱兵继续和队友们轮流背着黄伯明前行。
5月20日中午,杨爱兵和队友们终于将黄伯明运送到安全地带。刚解救不到1分钟的时间,16209号井所处的那座山塌方了。
2
只身赴灾区只为曾是名军人
杨爱兵,一名三级士官转业的退伍军人。去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发生时,他正因为手腕受伤在仙居家里休养。每天看到电视上一幕幕惊心动魄的画面:到处是残垣断壁,废墟下压着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而赶赴灾区救援的还有一张张稚嫩的新兵的脸。作为一名有着12年军龄的特种兵专业的老兵,杨爱兵再也忍耐不住了。
5月17日,杨爱兵背着家人,带了7天的干粮和药品,背上当兵时用过的头盔、迷彩服、战备包等用品,只身一人赶赴萧山机场,搭乘当天下午6:50的航班直达成都双流机场。次日一早,他与其他来自全国各地的28名志愿者一起,组成了一支“特种侦察突击队”,并向四川团省委请求任务。这支大部分由退伍老兵组成的志愿者队伍,不久就领到了队长杨爱兵为大家统一买来的全套“装备”:一套迷彩服、一双解放鞋、军用雨衣、雨靴、钢兵锹、水壶、水袋、战备包等。他们仍然像在部队里一样严格要求自己,服从队长的统一管理。
5月18日,杨爱兵接到四川团省委的救援任务:四川省绵竹市金河磷矿16209井有4名矿工被困,需要救援。当天晚上7点钟,杨爱兵和队友们从什邡市红白镇出发,一路步行。在一片断垣残壁中,队员们沿着损毁的铁路,摸爬滚打着前行。一路上,余震不断,杨爱兵总是走在队伍的前头,手脚并用攀爬在从高山上滑落下来的巨石、树枝、泥浆之间勘察路线。大约7小时后,他们到达了金河磷矿木瓜坪火车站休整。
此后,进山的路越来越险,一番商议后,队里选出了7名志愿者继续前进,其他人在原地待命。杨爱兵说,16209井的那座山隔壁就是汶川,山体滑坡严重,说话的声音稍微响一点,山上的石头都会掉下来,头上戴的钢盔都被飞滚下来的石子擦掉了一层皮,当时的危险程度可想而知。
3
“假如找不到红布头,我可能……”
19日凌晨5点,杨爱兵和6名队员从木瓜坪火车站出发,这一路路更险,几乎是爬着死人堆行进的。进山前,杨爱兵随身带着红布条,按照部队野外训练的习惯,隔一小段路,就扎上一段红布条,当作路标。他将身上的战备包、手机交给队友,并交代:“如果三天还出不来,就沿着红布条找进山的路。假如找不到红布头,我可能……”
大约4小时后,他们到达农堡坪,刚好碰到空军直升机在空投物资,杨爱兵立即将4名矿工被困的消息告知,请求救援。飞行员回去请示,杨爱兵让其中一名队员留守农堡坪等救援的直升机,自己和另5名队员继续前进。大约半小时后,他们遇到了右臂骨折的矿工陈运新。杨爱兵给了他一瓶矿泉水和一块巧克力,并告诉他在农堡坪等救援的飞机。
行走一小时后,杨爱兵在隧道山洞里发现了另一名矿工赖元平。此时的赖元平已经7天7夜没有进食,躺在地上奄奄一息。队员们给他喂了点牛奶和葡萄糖,给他盖好被子,并告诉他要坚持等待救援,就连当时抬赖元平的简易担架,也是杨爱兵亲手砍下树枝搭成的。
杨爱兵一行人继续向16209井前进,这一路,余震不断,乱石不时滚落。下午两点,杨爱兵和队友们又发现了被埋在50米深洞里的另外两名矿工肖永军和黄伯明,简单包扎后,杨爱兵和队友们轮流将他俩背下了山。
就这样,当天下午3点,空军某部直升机到达,将4名被困196小时的矿工空运到绵竹的前方战地医院。
从前线回来后,杨爱兵就接到家人的电话:外婆重病住院。
怎么办?是回家还是坚守灾区?家人的理解和支持让杨爱兵选择了继续留在灾区。救援结束后,杨爱兵又和其他1560多名志愿者组成了“心连心一家人志愿服务队”。
每天,来自全国各地的救援物资纷纷到达四川的各个援救中心,没有固定的地点,一有命令,他们马上赶赴现场搬运物资。一个多月里,杨爱兵带领队员们走遍了四川23个受灾城镇,搬运物资1亿多件。
4
无论你在哪里
我都要找到你
杨爱兵救起黄伯明后就离开了,并没有留下姓名。这之后,他去医院看过黄伯明一次,得知他安然无恙便匆匆离开。
“起初,我只知道他姓杨,因为其他队员总叫他杨队长。我找遍了媒体寄给我的各种照片,却始终找不到恩人。后来经过多方打听,我终于找到了他。”黄伯明动情地说。
来台州前,黄伯明给杨爱兵发了一条短信:“无论你在哪里,我都要找到你!”
采访中,黄伯明反复向记者描述着一年前的点滴,杨爱兵只是笑。末了,他说:“我很怀念和队友们一起在四川当志愿者时走过的那些最艰难的日日夜夜。”
这个曾救下4名被困196小时矿工的退伍军人,在看到被救者被安全送达医院后,便转身离开了。他放弃了自己的工作,甚至没赶上见上自己的外婆最后一面。如果不是黄伯明的千里寻恩,他仍然像大部分志愿者一样,洒下自己的汗水之后,默默地离开,留下一个匆匆的背影。但是,他和他的志愿者队友,却是那场伤痛之后最美的回忆之一。
新闻来源:台州晚报作者:陈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