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杭州10月10日讯 从今天开始,钱塘江水将每小时接受一次“体检”,浙江大学的专家将运用“体检报告”,开展“潮汐影响地区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集成与示范”课题的研究,以让我省率先在全国告别咸潮威胁,并为我国河口城市的饮用水安全提供技术示范。这一研究标志着浙大承担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水专项”相关课题全面启动。
被称为“水专项”的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确定的16个重大科学技术研究专项之一,是迄今为止我国资金投入总量最大的环境科研项目,总投入资金达上百亿元。共有33个项目、238个子课题,实施周期长达13年。浙大张土乔教授、陈英旭教授分别是其中饮用水主题和河流主题的专家组成员。
浙大在“水专项”中承担了“长江下游地区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集成与示范”和“典型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共性技术研究与示范”两个项目的研究。杭州是我国受潮汐影响最严重的城市之一,“典型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共性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其中一个子课题——“潮汐影响地区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集成与示范”要解决的就是怎样不让杭州人喝咸水。课题组负责人、浙大水利与海洋工程学系教授孙志林介绍说,他们将建立集盐度动态遥测、水量水质预报、咸潮实时发布等为一体的潮汐河口区咸潮测报预警系统,同时要研发出适合河口水处理的高效脱盐技术体系,以保障特枯水年和突发事件发生时的饮用水安全。据了解,课题组目前已委托浙江水文局在仓前水文站等地,每小时对不同深度的钱塘江水的咸度进行检测。
浙大牵头的“水专项”另一项目——“长江下游地区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集成与示范”将以嘉兴市的饮用水安全为重点进行技术攻关。浙大建筑工程学院副教授柳景青介绍说,该项目的研究将贯穿从水源保护到制水、输配水,以实现饮用水安全风险的全过程控制,计划10年内使嘉兴饮用水源水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水源地水体类别提高1个档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