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畈乡在开展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中,着力从提高农村党员学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入手,进一步创新活动载体,将原有的“学习中心户”制度向党员队伍延伸,针对农村党员从业状况、年龄结构、文化层次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的现状,在各村建立推行“党员中心户”,有效的发挥了中心户在学习实践活动中的组织党员开展学习教育的载体作用。
一是突出“三个适宜”,精心选点设户。在党员中心户的设立上,突出“三个适宜”:一是地点适宜。要求“党员中心户”与所联系党员居住地点要彼此相邻,便于召集和管理。二是人员适宜。“党员中心户”由思想觉悟高、群众威望大、“双带”能力强的党员担任,负责联系3—5名普通党员。同时,根据党员中心户的特长和优势分为科技致富中心户、政策宣传中心户、乡村文化中心户、道德风尚中心户。三是关系适宜。“党员中心户”与所联系党员之间要从业相同,兴趣相近,彼此关系融洽,便于交流和学习。
二是创新“三种方式”,强化学习教育。一是“集中学”。党员中心户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所联系的党员到家中进行集中学习、座谈和讨论,播放远程教育宣传片,确保每个党员有时间、有场所开展学习,使党员中心户成为学习指定学习资料和宣传十七届四中会会精神的定点课堂;二是“示范引”。党员中心户率先垂范,学在先,做在前,带头学习种植、养殖等方面的实用技术,带头发展壮大特色种养殖业,把所学知识“现身说法”教给联系党员,帮助解决生产和生活上的难题,较好地发挥了“政策法规咨询员”、“科技辅导员”和“致富领航员”的作用。才里村有3户农户在党员中心户、县百名农村优秀实用人才华文音的指导下,从事粉葛种植,预计增加年收入2万元。三是“结对帮”。指定本组文化水平较高、理解能力较强的党员为党员中心户,对年老体弱、文化水平不高和外出流动的党员实行“1+1”结对帮学,主动送学上门,实现了党员教育全覆盖的目标。活动开展以来,全乡共结成帮学对子160多对,形成了“党支部+党员中心户+党员+农户”的四级学习模式。
三是建立“三项制度”,确保取得实效。一是建立支部委员联系“党员中心户”制度。每个中心户都有1名支部委员作为固定联系人,由该联系人对党员中心户活动进行指导,帮助解决活动中存在的具体困难和问题。二是建立定期培训制度。由乡党委对中心户党员进行学习实践各阶段活动要求及相关业务培训。三是建立考核评比制度。探索建立了一套管理考评党员中心户的办法,五爱村等6个集体收入较好的村还拿出一定经费对“党员中心户”进行绩效管理。乡党委将党员中心户的工作完成情况记入党员荣辱档案,并作为党员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把表现突出的党员中心户纳入村级后备干部队伍进行重点培养和使用,极大地激发了党员中心户的学习实践活动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力地推动了活动的开展。活动开展以来,全乡已设立党员中心户96户,共组织党员学习和交流近520多人次,确保了农村党员的学习教育组织、人员、场所、内容的四到位。(常山县学习实践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