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珠三角、安徽、重庆等地区纷纷携手开展区域经济合作,取得明显成效,为有效抵御金融危机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是国家发改委地区司最近发布的《2009年上半年地区经济形势分析及对策建议》中特别提到的一句话。
这些宝贵经验和作法应该得到及时地总结和交流。每年一度的“全国大中城市国内合作交流工作研讨会”为全国各大中城市以及区域合作组织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供了一个稳定的平台——每年的金秋时节,来自全国各地区域经济领域的实践专家、研究学者齐聚西子湖畔,共同交流一年来取得的成果和经验,创新国内合作交流的理论方法。
10月23日,西博会投资合作周“第六届全国大中城市国内合作交流工作研讨会”在杭州召开。
研讨会:规模和影响力逐年增强
这已经是杭州连续6年主办全国大中城市国内合作交流工作研讨会。“这是我第三年参加研讨会了,能够感受到,参会的规模不断扩大,与会人员层次不断提高,研讨会的知名度和水平也不断提升。”与会的兄弟城市合作交流系统负责人这样感叹到。
本次研讨会上,国家发改委地区司副司长陈宣庆到会指导并作主题报告。杭州市政府、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办公室、浙江省人民政府经济技术协作办公室有关领导出席会议并讲话。
研讨会由杭州市人民政府、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办公室、浙江省人民政府经济技术协作办公室主办,杭州市人民政府国内经济合作办公室承办。
值得一提的是,研讨会的规模和影响力在逐年扩大,此次会议就吸引了来自天津、上海、重庆、广州、南京、杭州、武汉、青岛、哈尔滨、西安等直辖市、副省级城市、友好城市、长三角城市和省内城市等40多个重点城市国内合作交流部门负责人,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环渤海地区经济联合市长联席会常设机构负责人,部分外省驻浙办事机构负责人等200余人参加。
研讨会推出了“区域发展战略”的主题报告,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环渤海湾、泛珠三角中国三大区域组织,重庆、杭州、广州等重点城市经合部门的代表围绕主题,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展开了深入的工作交流。
杭州经验:“六位一体”的国内引进体系
“近年来,杭州的国内合作交流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其秘诀在哪里?”研讨会上,市经合办党组书记、主任周开疆做了详尽的阐述,秘诀被总结为“六位一体”的国内引进体系。
所谓“六位一体”的国内引进体系,即招商引资、引进项目、引进科研机构及成果、引进人才、战略资源合作和浙商回归工程等,该体系有力地推动了杭州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作为“一把手”工程,招商引资不仅是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城市的永恒主题,也是发达国家、发达城市发展的永恒主题。市经合办作为全市国内招商引资职能部门,先后实现了到位资金2个3年翻番目标,从2007年到2010年要实现新一轮四年翻番目标,今年在克难攻坚,转危为机中到位资金可突破520亿元,提前完成目标任务。
引进优质项目是国内引进体系的重要内容,以央企、国企和全国企业500强、先进制造业企业500强、现代服务业企业500强、民企100强为主要对象,特别是要重点引进“三经济一工程”大项目好项目。
机构和人才的引进同样不可忽视。近几年,我市引进了一批国家级大院大所在杭设立研发基地、科研机构等,大力引进了一批科技创新、企业管理领军人才、学科技术带头人和研究开发骨干人才。
另外,我市一直坚持开展战略资源合作,探索“资源与产业合作”新模式;以乡情亲情为纽带,实施“浙商回归工程”。
长三角:“创新”开启城市合作新局面
上海市人民政府合作交流办公室和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办公室负责人在探讨会上作了主题发言,他发言里有一个鲜明的主题词——“创新”:
一是创新市长会议召开形式,增强峰会议事作用。在会议开法上进行了创新,采取市长闭门会议和全体大会相结合的方式,闭门会议请25位市长就热点问题发表独到见解和共同研讨,全体大会则请国家有关部门专家讲解经济形势,请长三角30多位知名企业家与市长互动,共商应对危机良策;
二是创新区域专题合作模式,发挥副主任城市能动性。2009年对合作专题的合作模式进行了创新。改变以往只有上海单位牵头的做法,发挥副主任城市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以主任城市、副主任城市带动其他城市开展专题工作;
三是创新区域专题的遴选制度,给予成员城市充分发言权。协调会办公室以正式发函各成员城市政府的方式广泛征集2009年合作专题的选题,由办公室负责收集反馈意见,并牵头组织评估,选出操作性最强、共识度最高的候选专题,汇总后最终确定明年的合作专题;
四是创建政校合作平台,提高协调会理论研究水平。目前区域合作方兴未艾,不进则退的危机感一直鞭策着我们不断创新和突破。为此,协调会决定与百年名校复旦大学合作,成立长三角城市合作研究中心,以提高区域工作的前瞻性的理论研究水平。
相关新闻
杭州国内合作交流工作基本情况及特点
多年来,围绕落实中央和省委区域发展战略,杭州市委、市政府召开了一系列重要会议,下发了多个重要文件,全面部署全市国内合作交流工作任务,并把全市国内合作交流纳入市委、市政府重大发展战略,制定专项发展规划,下达目标任务,列入全市目标考核体系。
近几年,杭州市经合办在着力构建我市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国内引进体系和合作交流机制上作了不少探索和努力,全市国内合作交流体制进一步健全、机制进一步完善、职能进一步扩大,取得了明显成效。基本情况及特点如下——
一、积极实施融入长三角发展战略。市委、市政府把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作为杭州发展的重大战略,召开市委全委会,专题研究部署工作,出台政策举措,确定了融入长三角“七共”的战略举措,即规划共绘、交通共联、市场共构、产业共兴、品牌共推、环境共建、社会共享。近年来,在以下五个方面取得了新突破:(一)是高层对接达成合作新共识;(二)是组织实施一批合作项目;(三)是参与世博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四)是区县(市)层面全面接轨;(五)是融入长三角加快。
二、强势推进杭州都市经济圈建设。认真贯彻省委“创业创新”总战略和浙江省“十一五规划”,加快构建杭湖嘉绍都市经济圈:(一)是创新协调机制;(二)是构筑合作平台;(三)是项目合作有序展开;(四)是节点县市加快融入;(五)是理论研究不断深入。
三、对口支援全面完成。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对口帮扶四川南充、对口支援重庆涪陵库区移民工作部署,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受到对口地区和上级部门充分肯定。2008年,我市经合办被国家扶贫办评为先进集体:(一)是以新农村建设为重点,开展了新一轮对口支援帮扶南充、涪陵工作;(二)是以资源与产业合作、百村经济发展促进计划为重点,做好山海协作工作。
四、区域合作不断拓展。近年来,我市积极参与国家发改委地区司和省里组织的区域合作活动,不断拓展国内合作交流领域:(一)是积极参与中央西部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兴和省委、省政府组织的经济合作活动;(二)是进一步加强国内友城工作,出台杭州市国内友好城市管理办法,坚持每年组织承办国内友好城市市长峰会;(三)是举办全国大中城市国内合作交流工作研讨会,坚持每年一届,已举办了6届;(四)是加强对驻杭机构和商会协会的管理服务,登记驻杭办事机构达到2500多家,商会、协会21家,成为参与我市国内合作交流的重要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