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1月03日讯
昨日上午,2009中国自动化大会在杭州开幕,我国自动化领域的顶尖专家学者悉数到场。城市交通拥堵、看病难……这些问题都是专家们关注的焦点。
城市交通越治越堵?
“交通拥堵问题,不仅仅是科学问题,还是社会问题、经济问题,也可以说是土地利用问题、城市形态问题。”国家基金委的李德毅院士认为,中国乃至全球出现的城市交通拥堵困境,是城市快速扩张过程中各种因素无序竞争、叠加的结果,“城市交通的属性特征及其自身发展规律,已经成了全世界公认的科学之谜。”
李德毅院士在大会报告中提到了一个“交通整治”的悖论:如为了解决行车不方便的问题,政府进行道路改造,结果导致步行难,就会有更多的人去买车;交通一拥挤,公交的服务水平就会下降,个体交通需求相应增加,车辆又随之增多;车辆数量一多,规定按尾号限行,结果导致有家庭购买“第二辆车”,车辆数量也因此更多。由此产生的结果是:交通整治,越治越堵。
“平行世界”整治交通拥堵
“现在不少城市的交通治理方法,都是治标不治本,一味想着控制车流,却没有考虑车流来自哪里,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车,这些不是光靠信号灯就能控制的。”中科院自动化所王飞跃教授在国内一些城市调研时发现,某些路口的直行绿灯时间有78秒,但右拐的绿灯时间却只有6秒,“这种信号灯设置,本来是想保障主道通畅,但右拐的人等得不耐烦了,就拼命闯红灯,结果反而更堵。”
“我们要考虑的因素非常多,甚至包括交通法规和驾驶者的心理,比如信号灯设置的时长,从心理学角度上说,等候时间超过一分钟,很多人就会受不了。”王教授目前正在研究的“复杂系统的平行控制理论与方法”,半年前已经开始在苏州某地小范围内成功试用。
“通过这个模型,我们可以测算出,当该路段周边人口达到4万~4.1万时,无论信号灯如何控制,该路段都会发生堵车。”王教授的这项研究,通俗来讲,就是在大型计算机中建立一个虚拟的“平行世界”并进行计算实验,当发生交通拥堵、事故等紧急事件时,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在模型中得出最佳处理结果。